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540714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撑局部 拆除并恢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竖向永久结构(柱与剪力墙)与支撑位置垂直投影重叠,根 据重叠部分位置尺寸的大小,支撑与竖向结构垂直投影重叠部分需要全部或局部凿断、再恢 复,重新恢复支撑的受力体系等情况。传统的方式是在原有位置重新做一道支撑,不仅施工 成本高而且浪费工时。
因此,如何在支撑局部拆除后,预留出原有的支撑钢筋,让永久竖向结构(柱与剪力墙) 钢筋穿过支撑后,利用原有支撑恢复局部拆除的支撑,重新作为地下室围护结构的受力系统,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局部拆除后的恢复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 在的上述缺陷,利用原有支撑恢复局部拆除的支撑,达到省时省钱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撑周部拆除、恢复方法,支撑与竖向结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其特征在于,对重 叠区壤支撑采取分块凿断、恢复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 、在底板上把竖向结构的外边线放出,支撑与竖向结构投影位置重叠的则把竖向结 构的外边线引到支撑上,外边线两侧预留操作空间
(2) 、在支撑悬臂端搭设排架,并在竖向结构两侧搭设支撑排架,排架顶部顶紧支撑;
(3) 、全部或局部凿开支撑,支撑主筋割断,并留出焊接长度;
(4) 、绑扎竖向结构竖向钢筋,同时恢复支撑的水平钢筋、箍筋;
(5) 、支模板, 一次性浇捣竖向结构、支撑混凝土至梁底,恢复支撑,重新作为地下室 围护的受力系统。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可以在支撑凿断,恢复好后,重新恢复支撑的受力体系,工序简单,可以利用原有的支撑,节约重新施工一道支撑的时间和费用。


图la d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柱与支撑重叠处的节点处拆除、恢复工序图; 图2a 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柱与支撑重叠处的节点处拆除、恢复工序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例如,某施工区域,由于第四道支撑1(标高-16.35)根据设计要求,需等到83(标高-14.50)、 B2 (标高-11.10)层结构施工完毕后才可以拆除,在局部底板(标高-18.50)施工完毕后,第 四道支撑和B3层的竖向结构柱2投影位置重叠,为保证B3层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必须采用 支撑的拆除、恢复技术。
图la d为柱2与第四道支撑1重叠处一个节点的拆除、恢复工序图,其中h>500mm (h 重叠长度)。其包括如下步骤-
(1) 在底板上把竖向柱2的外边线放出来,第四道支撑l与永久柱2投影位置重叠的则 把柱的外边线引到第四道支撑1上去,外边线两侧各留200mm的操作空间;
(2) 第四道支撑悬臂端在1 3米以内的搭设12根排架,第四道支撑悬臂端在3 6米 的搭设20根排架,6米以上的在端部和中部各需搭设排架。如图lb所示,在柱2两侧1米处 搭设支撑排架3,排架顶部用方芽螺丝顶紧第四道支撑l;
(3) 全部或局部凿开第四道支撑1,碰柱处支撑主筋割断,支撑凿除处的钢筋各留出15d 的搭接长度,其中d为支撑钢筋的直径,如图lc所示,凿开面积为柱重叠投影面积扩大300mm;
(4) 绑扎永久柱竖向钢筋,同时恢复第四道支撑的水平钢筋、箍筋,箍筋采用开口箍; _(5)支模板, 一次性浇捣柱、第四道支撑混凝土到B3层梁底50mm。采用微膨胀混凝
土,标号同柱(高于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恢复第四道支撑,如图ld所示,重新作为地下 室围护的受力系统。
对于重叠区基坑内的第四道支撑采取分块凿断恢复,分块每次凿开做到不多于10根支 撑,第一块第四道支撑凿断,待B3层竖向结构和第四道支撑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再开始凿断、 恢复第二块区域的第四道支撑节点。(在大底板浇捣完成后,凿断第四道支撑施工时,严密跟 踪每天的监测数据,第三(标高-12.10)、五道(标高-20.30)支撑的轴力无明显变化,地下 连续墙的位移也无明显变化。)在B3层的竖向结构施工完毕、第四道支撑恢复好后,拆除第三道支撑,此时基坑内有第四、第二道支撑作为围护的水平受力体系,第四道支撑凿断、恢 复好后重新作为受力体系,起到了对基坑围护的安全作用。
图2a d为柱2与第四道支撑1重叠处另一个节点的拆除、恢复工序图,其中 500mm〉h〉200mm (h重叠长度)。由图2c可以看出,由于重叠投影区域小,因此支撑的凿除面 积也相应的小于图lc,总之,根据重叠投影面积大小合理凿除即可。
权利要求
1. 一种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支撑与竖向结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其特征在于,对重叠区域支撑采取分块凿断、恢复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在底板上把竖向结构的外边线放出,支撑与竖向结构投影位置重叠的则把竖向结构的外边线引到支撑上,外边线两侧预留操作空间;(2)、在支撑悬臂端搭设排架,并在竖向结构两侧搭设支撑排架,支撑排架顶部顶紧支撑;(3)、全部或局部凿开支撑,支撑主筋割断,并留出搭接长度;(4)、绑扎竖向结构竖向钢筋,同时恢复支撑的水平钢筋、箍筋;(5)、支模板,一次性浇捣竖向结构、支撑混凝土至梁底,恢复支撑,重新作为地下室围护的受力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I)中, 外边线两侧预留200mm的操作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2)中, 支撑悬臂端在1 3米以内的搭设12根排架,第四道支撑悬臂端在3 6米的搭设20根排架, 6米以上的在端部和中部均需搭设排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3)中, 预留的搭接长度为15d。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局部拆除、恢复方法,支撑与竖向结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其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底板上把竖向结构的外边线放出,支撑与竖向结构投影位置重叠的则把竖向结构的外边线引到支撑上,外边线两侧预留操作空间;然后在支撑悬臂端搭设排架,竖向结构两侧搭设支撑排架,排架顶部顶紧支撑;全部或局部凿开支撑,支撑主筋割断;绑扎竖向结构竖向钢筋,恢复支撑的水平钢筋、箍筋;支模板,一次性浇捣竖向结构、支撑混凝土至梁底,恢复支撑。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可以在支撑凿断,恢复好后,重新恢复支撑的受力体系,工序简单,可以利用原有的支撑,节约重新施工一道支撑的时间和费用。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1418576SQ20081020096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朱黎峰, 李建东, 汤洪家, 蔡文杰, 陈志强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