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MEMS器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器件需要制作空腔结构或者直接将衬底镂空,实现结构与衬底的分离。例如,运用于新式存储器或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核心结构——悬臂梁结构,加速度传感器、剪切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悬空薄膜结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红外焦平面阵列等等。该类器件通常通过硅基表面微加工技术和体微加工技术结合来完成,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但如悬臂梁等悬空结构的制作,一般需要采用牺牲层释放技术,而牺牲层释放工艺复杂,释放后通常会造成结构层与衬底的粘连,为解决此问题,一种方法为在功能层或衬底制作微尖端。微尖端通常经过腐蚀制作而成,长时间的腐蚀通常会造成腐蚀不均匀现象,导致部分功能结构的实效,不利于大阵列的制作;如红外焦平面阵列利用Si的高热容热导特性作热沉结构来提高器件的性能,但通过增加该结构,对结构的释放造成极大的困难,腐蚀释放工艺很难把握,另一方面长时间腐蚀的不均匀性造成有的区域刚好释放完成,有的区域过腐蚀,有的区域欠腐蚀,造成有些区域的性能偏离设计。工艺实现很困难,需要严格把握,不利于大规模阵列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该方法可使功能结构硅被完全包围,腐蚀释放时利用两种材料的高选择t匕,实现了作为牺牲层的Si被完全腐蚀而作为结构层的Si被完全保留,工艺难度大大降低,尤其适合大陈列化的生产制作。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取SOI硅片,该SOI硅片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硅层、氧化硅层和下硅层,在所述上硅层上根据需要制作器件部分,用于功能结构的Si利用深刻蚀技术加氧化技术,实现与牺牲层硅的隔离;②在下硅层的表面上淀积一层掩蔽层,并把不需要的掩蔽层蚀刻掉,露出下硅层,然后在该露出的下硅层表面开始进行硅的深刻蚀,直至刻蚀到氧化硅层为止;③将上述上硅层上多余的硅刻蚀掉;④将上述步骤②中露出的氧化硅层刻蚀掉。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掩蔽层的材料为光刻胶、氧化硅和铝之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SOI埋氧层和深槽氧化层,将功能Si和用于牺牲层的Si完全隔离,在体硅腐蚀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解决了长时间腐蚀释放时不均匀的问题,简化了腐蚀释放工艺;器件制作的工艺步骤得以简化;非常适用于大规模阵列制作。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之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之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取SOI硅片,该SOI硅片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硅层1、氧化硅层2和下硅层3,在所述上硅层上根据需要制作器件部分(如图1所示),用于功能结构的Si利用深刻蚀技术加氧化技术,实现与牺牲层硅的隔离;②在下硅层的表面上淀积一层掩蔽层4,并把不需要的掩蔽层蚀刻掉,露出下硅层,然后在该露出的下硅层表面开始进行硅的深刻蚀,直至刻蚀到氧化硅层为止(如图2所示);③将上述上硅层上多余的硅刻蚀掉(如图3所示);④将上述步骤②中露出的氧化硅层刻蚀掉(如图4所示)。优选的,上述掩蔽层的材料为光刻胶、氧化硅和铝之一。
权利要求
1.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 i和牺牲层的S i的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取SOI硅片,该SOI硅片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硅层(I)、氧化硅层(2)和下硅层(3),在所述上硅层上根据需要制作器件部分; ②在下硅层的表面上淀积一层掩蔽层(4),并把不需要的掩蔽层蚀刻掉,露出下硅层,然后在该露出的下硅层表面开始进行硅的深刻蚀,直至刻蚀到氧化硅层为止; ③将上述上硅层上多余的硅刻蚀掉; ④将上述步骤②中露出的氧化硅层刻蚀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蔽层的材料为光刻胶、氧化娃和招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体硅加工中用于功能结构Si和牺牲层的Si的隔离方法,包括步骤①取SOI硅片,该SOI硅片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硅层、氧化硅层和下硅层,在上硅层上根据需要制作器件部分,用于功能结构的Si利用深刻蚀技术加氧化技术,实现与牺牲层硅的隔离;②在下硅层的表面上淀积一层掩蔽层,并把不需要的掩蔽层蚀刻掉,露出下硅层,然后在该露出的下硅层表面开始进行硅的深刻蚀,直至刻蚀到氧化硅层为止;③将上述上硅层上多余的硅刻蚀掉;④将上述步骤②中露出的氧化硅层刻蚀掉。该方法可使功能结构硅被完全包围,腐蚀释放时利用两种材料的高选择比,实现了作为牺牲层的Si被完全腐蚀而作为结构层的Si被完全保留,工艺难度大大降低,尤其适合大陈列化的生产制作。
文档编号B81C1/00GK103193192SQ20121000267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刘瑞文, 焦斌斌, 孔延梅, 李志刚, 卢狄克, 陈大鹏 申请人:昆山光微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