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3176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氢能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气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制造装置。
由于工农业飞速发展,石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并且可燃能源(石油、煤炭)无法解决燃烧过程中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何找到一种高能洁净的可燃能源?氢无疑是最理想的,氢是高能物质,热值高达40200千卡/公斤,以氢替代石油,煤炭是能源的一次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革命。氢能源是最有希望和前途的能源,目前世界上的制氢方法有化学催化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电子共振裂解水制氢、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制得的氢气还要进行贮存,如液化贮氢、金属贮氢、纳米碳管贮氢、贮氢罐贮氢等。制氢时要求纯度极高,且氢氧必须分开装瓶,普通氢气瓶内压高达120公斤-150公斤,也仅能装2个多立方的氢气,如果使其成为液氢,则必须在零下253℃的低温下保存,即使谨慎小心的运到目的地,也不能直接作为能源使用,因为纯氢是不能燃烧的,必须依赖氧气的助燃才能燃烧,配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爆炸,而且在运输中碰撞和摩擦等都有可能引起意外情况的发生,因其制取的高耗能和使用的低安全,使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耗能低、使用安全、可直接提供可燃能源供燃烧使用的氢能源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由纯水罐、碱罐、气体分离器、液泵、冷却器、管线等组成,纯水罐上设有纯水出液孔,纯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由管线连通,碱水罐上设有碱水出液孔,碱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与液泵由管线连通,液泵与过滤器由管线连通,过滤器与电化学反应器由管线连通,电化学反应器与冷却管由管线连通,冷却管与气体分离器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与二次气液净化器由管线连通,二次气液净化器与贮气罐管线连通,贮气罐与安全保护器由管线连通。
采用上述氢能源发生装置,可用普通的水经电化学反应转化为可燃的能源氢,燃烧时生成水,洁净环保,无任何污染,该技术是通电产气,关电停止,边产气边使用,不需储存,由于没有量的积累,所以彻底解决了氢爆危险,通过10道防护措施及特殊工艺,有效的解决了氢的易爆难题,使其温顺的燃烧,使氢的使用从此变的安全可靠,且该装置安装搬运灵活,根据使用的需要可灵活组合大小和改变形状。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气体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电化学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右视图;图6是本发明二次气液净化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安全保护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贮气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氢能源发生装置,由纯水罐、碱罐、气体分离器、液泵、冷却器、管线等组成,纯水罐1上设有纯水出液孔,纯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碱水罐2上设有碱水出液孔,碱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与液泵3由管线连通,液泵3与过滤器4由管线连通,过滤器4与电化学反应器5由管线连通,电化学反应器5与冷却管6由管线连通,冷却管6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与二次气液净化器8由管线连通,二次气液净化器8与贮气罐9管线连通,贮气罐9与安全保护器10由管线连通。
如图2、图3所示,气体分离器7的前后两端设有视镜窗口13,分离器的腔体上部设有一次气液净化器11,一次气液净化器11上部设有氢氧混合气出口30、平衡口29、碱液入口31,一次气液净化器11的内壁上设有数层密集叠加的金属丝网50,金属丝网50以40-50层叠加时气液分离较好,气体分离器7的腔体底部设有自动补水器12,自动补水器12底部设有补水进口33。
如图4、图5所不,电化学反应器5前后两端设有极板21、22,反应器内设有数个反应槽23,反应槽23的个数与所生产的氢气量呈正比,反应槽23两侧设有密封垫24,相邻反应槽23的密封垫24之间设有隔板25,且前端极板21上设有进液孔26,后端极板22上设有两个出液孔27、28。
如图6所示,二次气液净化器8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5,顶部设有出气口14,底部设有排净口16,净化器腔体内进气口15上端的内壁上设有数层密集叠加的金属丝网37,金属丝网37上部设有压板36,金属丝网37底部设有托盘38,托盘38下部设有托圈39。
如图7所示,安全保护器10侧壁上设有气体入口18,顶部设有气体出口17,底部设有排净口19,保护器腔体内气体入口18上端设有数层垫圈40,相邻垫圈40之间设有金属丝网41,最底部金属丝网41下端设有托圈42。
如图8所示,贮气罐9侧端设有爆破口43,罐体上端设有压力计口44、压力控制器口45、气体出口46、安全阀口47、气体进口48,罐体底部设有排净口49。
实施例纯水罐1上的纯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7上的补水进口33由管线连通,碱水罐2上的碱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上的碱液入口31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上的电解液出口34与液泵3由管线连通,液泵3与过滤器4由管线连通,过滤器4与电化学反应器5上的进液孔26由管线连通,电化学反应器5上的两个出液孔27、28与冷却管6由管线连通,冷却管6与气体分离器7上设有的电解液入口32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上的氢氧混合气出口30与二次气液净化器8上的进气口15由管线连通,二次气液净化器8上的出气口14与贮气罐9上的气体进口48由管线连通,贮气罐9上的气体出口46与安全保护器10上的气体入口18由管线连通。
使用时,纯水罐1内的水通过出液孔经管道和补水进口33流入气体分离器7,碱水罐2内的碱水通过出液孔经管道和碱液入口31流入气体分离器7,进入气体分离器7的电解液从电解液出口34经管道流入液泵3,在液泵3的作用下电解液从液泵3流出,经管道进入过滤器4,经过滤后的电解液从过滤器4流出,通过管道尔后进入电化学反应器5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电解液、氢、氧气液混合体从电化学反应器5中排出,经管道进入冷却器6,经冷却后的电解液、氢、氧混合体从冷却器6进入气体分离器7上的电解液入口32进入气体分离器7进行气液分离,液体沉降在罐体底部以便再次循环,氢、氧混合气由于压力的关系通过设置在气体分离器7顶部的一次气液净化器11经过初步净化后,从其顶部的氢氧混合气开口30经管道和二次气液净化器8上的进气口15进入该装置进行二次净化,尔后经二次净化的气体,从二次净化器8的出气口14经管道和贮气罐9的气体进口48进入贮气罐9,进行气体储存备用,当需要使用该混合气时,气体从贮气罐9的气体出口排出,通过管道和安全保护器10的气体入口18进入安全保护器10,再从安全保护器10顶部设置的气体出口17流出即可安全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由纯水罐、碱罐、气体分离器、液泵、冷却器、管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纯水罐(1)上设有纯水出液孔,纯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碱水罐(2)上设有碱水出液孔,碱水出液孔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与液泵(3)由管线连通,液泵(3)与过滤器(4)由管线连通,过滤器(4)与电化学反应器(5)由管线连通,电化学反应器(5)与冷却管(6)由管线连通,冷却管(6)与气体分离器(7)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7)与二次气液净化器(8)由管线连通,二次气液净化器(8)与贮气罐(9)管线连通,贮气罐(9)与安全保护器(10)由管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分离器(7)的前后两端设有视镜窗口(13),分离器的腔体上部设有一次气液净化器(11),一次气液净化器(11)上部设有氢氧混合气出口(30)、平衡口(29)、碱液入口(31),一次气液净化器(11)的内壁上设有数层密集叠加的金属丝网(50),气体分离器(7)的腔体底部设有自动补水器(12),自动补水器(12)底部设有补水进口(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化学反应器(5)前后两端设有极板(21)、(22),反应器内设有数个反应槽(23),反应槽(23)两侧设有密封垫(24),相邻反应槽(23)的密封垫(24)之间设有隔板(25),且前端极板(21)上设有进液孔(26),后端极板(22)上设有两个出液孔(27)、(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气液净化器(8)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5),顶部设有出气口(14),底部设有排净口(16),净化器腔体内进气口(15)上端的内壁上设有数层密集叠加的金属丝网(37),金属丝网(37)上部设有压板(36),金属丝网(37)底部设有托盘(38),托盘(38)下部设有托圈(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保护器(10)侧壁上设有气体入口(18),顶部设有气体出口(17),底部设有排净口(19),保护器腔体内气体入口(18)上端设有数层垫圈(40),相邻垫圈(40)之间设有金属丝网(41),最底部金属丝网(41)下端设有托圈(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气罐(9)侧端设有爆破口(43),罐体上端设有压力计口(44)、压力控制器口(45)、气体出口(46)、安全阀口(47)、气体进口(48),罐体底部设有排净口(49)。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能源发生装置,其纯水罐、碱水罐分别与气体分离器由管线连通,气体分离器、液泵、过滤器、电化学反应器、冷却管、气体分离器、二次气液净化器、贮气罐、安全保护器依次用管线连通。采用上述氢能源发生装置,可用普通的水经电化学反应转化为可燃的能源氢,燃烧时生成水,洁净环保,无任何污染,该技术是通电产气,关电停止,边产气边使用,不需储存,由于没有量的积累,有效的解决了氢的易爆难题。
文档编号C25B9/00GK1384224SQ0111581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8日
发明者谢宏凯 申请人:谢宏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