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8246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包括导轨、行走轮、支撑梁、出入槽部分、运动部分,行走轮至少有2个,放置在导轨上,并可在导轨上滑动,支撑梁通过与行走轮相连悬挂在导轨上,运动部分通过两侧的两个运动升降气缸悬挂在支撑梁下方,出入槽部分也通过两侧的两个出入槽升降气缸悬挂在支撑梁下方,其中,运动部分位于出入槽部分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后续工段阴极板出入槽工序的机械化处理,无需采用传统的人工行车出入槽,避免了阴极板受力不均、容易偏斜等情况,还能很好的维持阴极板的平衡,无需额外辅助人员,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属于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电解锰行业电解后续工段中,出槽工序采用传统的人工行车出槽方式,该种出槽方式造成阴极板受力不均,阴极板出槽提升过程中容易偏斜,致使阴极板与电解槽隔膜框严重摩擦,部分金属锰脱落和隔膜框上的隔膜袋破裂,严重时,隔膜框上的隔膜袋破裂,导致阳极区阳极液逆流回阴极区,破坏阴极区内酸碱平衡而无法正常电解,影响正常生产。同时人工行车式在阴极板转运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维持阴极板平衡,需要人工在旁边对其进行辅助,增加人工劳动强度。如何保证出槽及运动过程中的阴极板稳定是行车方式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能完全替代传统人工行车出槽及转运,还能对阴极板进行稳定作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包括导轨、行走轮、支撑梁、出入槽部分、运动部分,所述行走轮至少有两个,放置在导轨上,并在可导轨上滑动,所述支撑梁通过与行走轮相连悬挂在导轨上,并可随行走轮在导轨上滑动而同步移动,所述运动部分通过两侧的两个运动升降气缸悬挂在支撑梁下方(运动升降气缸可控制运动部分的升降),所述出入槽部分也通过两侧的两个出入槽升降气缸悬挂在支撑梁下方(出入槽升降气缸可控制出入槽部分的升降),所述运动部分位于出入槽部分的上方,所述出入槽升降气缸位于运动升降气缸的外侧;
[0005]所述运动部分包括菱形槽板、菱形槽板导轨,运动平移气缸,所述菱形槽板和运动平移气缸设置于菱形槽板导轨上,所述菱形槽板有两个,位于菱形槽板导轨的中部,且两个菱形槽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运动平移气缸有四个,每个菱形槽板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运动平移气缸的一头相连,运动平移气缸的另一头和菱形槽板导轨相连,所述运动平移气缸可控制菱形槽板在菱形槽板导轨上左右移动;
[0006]所述出入槽部分包括夹持梁、夹持梁导轨、出入槽平移气缸,所述夹持梁和出入槽平移气缸设置于夹持梁导轨上,所述夹持梁有两个,位于夹持梁导轨的中部,且两个夹持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有四个,每个夹持梁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出入槽平移气缸的一头相连,出入槽平移气缸的另一头和夹持梁导轨相连,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可控制夹持梁在夹持梁导轨上左右移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梁的左端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为整个装置中的压缩气缸提供压缩空气。[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梁的右端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带动行走轮在导轨上进行滑动。
[0010]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在出入槽及运动过程中对多片阴极板进行稳定作用,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0011]进一步,所述两个夹持梁的内侧连接有向中间延伸的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端部呈尖形,相邻的定位板之间留有间隙。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阴极板的厚度和相邻的定位板之间的间隙相匹配,可以保证带锰的阴极板能准确插入定位板的间隙中,防止晃动,保持稳定。
[0013]进一步,所述两个菱形槽板上均设有多个菱形槽,相邻的菱形槽之间留有间隙。
[0014]所述阴极板的顶部连接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的两端设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形状大小与菱形槽相匹配,同时长度小于吊装的两块菱形槽板间的距离。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阴极板的三角块能准确的套入菱形槽内,由两块菱形槽板组成对阴极板的夹持。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后续工段阴极板出入槽工序的机械化处理,无需采用传统的人工行车出入槽,避免了阴极板受力不均、容易偏斜等情况,还能很好的维持阴极板的平衡,无需额外辅助人员,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入槽部分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动部分的侧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空气压缩机,2、导轨,3、行走轮,4、出入槽升降气缸,5、支撑梁,6、驱动机构,7、出入槽平移气缸,8、夹持梁,9、定位板,10、夹持梁导轨,11、阴极板,12、菱形槽板,13、菱形槽板导轨,14、运动平移气缸,15、运动升降气缸,16、三角块,17、菱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2、行走轮3、支撑梁5、出入槽部分、运动部分,所述行走轮3至少有两个,放置在导轨2上,并可在导轨2上滑动,所述支撑梁5通过与行走轮3相连悬挂在导轨2上,并可随行走轮3在导轨2上滑动而同步移动,所述运动部分通过两侧的两个运动升降气缸15悬挂在支撑梁5下方,所述运动升降气缸15可控制运动部分的升降,所述出入槽部分也通过两侧的两个出入槽升降气缸4悬挂在支撑梁5下方,所述出入槽升降气缸4可控制出入槽部分的升降,所述运动部分位于出入槽部分的上方,所述出入槽升降气缸4位于运动升降气缸15的外侧;
[0024]如图3所示,所述运动部分包括菱形槽板12、菱形槽板导轨13,运动平移气缸14,所述菱形槽板12和运动平移气缸14设置于菱形槽板导轨13上,所述菱形槽板12有两个,位于菱形槽板导轨13的中部,且两个菱形槽板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运动平移气缸14有四个,每个菱形槽板12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运动平移气缸14的一头相连,运动平移气缸14的另一头和菱形槽板导轨13相连,所述两个运动平移气缸14可控制菱形槽板12在菱形槽板导轨13上滑动;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出入槽部分包括夹持梁8、夹持梁导轨10、出入槽平移气缸7,所述夹持梁8和出入槽平移气缸7设置于夹持梁导轨10上,所述夹持梁8有两个,位于夹持梁导轨10的中部,且两个夹持梁8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7有四个,每个夹持梁8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出入槽平移气缸7的一头相连,出入槽平移气缸7的另一头和夹持梁导轨10相连,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7可控制夹持梁8在夹持梁导轨10上左右移动。
[0026]所述支撑梁5的左端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为整个装置中的所有气缸提供压缩空气。
[0027]所述支撑梁5的右端上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可带动行走轮3在导轨2上进行滑动。
[0028]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在出入槽及运动过程中对多片阴极板11进行稳定作用,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0029]所述两个夹持梁8的内侧连接有向中间延伸的多个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的端部呈尖形,相邻的定位板9之间留有间隙。
[0030]所示阴极板11的厚度和相邻的定位板9之间的间隙相匹配,可以保证带锰的阴极板11能准确插入定位板9的间隙中,防止晃动,保持稳定。
[0031]所述两个菱形槽板12上均设有多个菱形槽17,相邻的菱形槽17之间留有间隙。
[0032]所述阴极板11的顶部连接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的两端设有三角块16,所述三角块16的形状大小与菱形槽17相匹配,同时长度小于吊装的两块菱形槽板12间的距离。所示阴极板11的三角块16能准确的套入菱形槽17内,由两块菱形槽板12组成对阴极板11的夹持。
[0033]当阴极板11需要运动时,出入槽平移气缸7将两个夹持梁8分开,运动平移气缸14将两个菱形槽板12分开,随后运动升降气缸15将菱形槽板导轨13放下,当菱形槽板12上的菱形槽17与阴极板11上的三角块16相对时,运动平移气缸14将两个菱形槽板12向中间推移,使阴极板11上的两个三角块16进入菱形槽17,然后运动升降气缸15将菱形槽板导轨13拉起,在驱动装置6的作用下,行走轮3在导轨2上移动,从实现了阴极板11的运动;阴极板11需要入槽时,运动升降气缸15将菱形槽板导轨13拉起,出入槽平移气缸7将两个夹持梁8分开,出入槽升降气缸4将夹持梁导轨10放下,随后出入槽平移气缸7将两个夹持梁8推向中间,使阴极板11进入相邻的两个定位板9之间,然后重复上述的运动过程,即完成阴极板11的出槽;阴极板的入槽将出槽的过程倒过来即可。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2)、行走轮(3)、支撑梁(5)、出入槽部分、运动部分,所述行走轮(3)至少有两个,放置在导轨(2)上,并可在导轨(2)上滑动,所述支撑梁(5)通过与行走轮(3)相连悬挂在导轨(2)上,并可随行走轮(3 )在导轨(2 )上滑动而同步移动,所述运动部分通过两侧的两个运动升降气缸(15)悬挂在支撑梁(5)下方,所述运动升降气缸(15)可控制运动部分的升降,所述出入槽部分也通过两侧的两个出入槽升降气缸(4)悬挂在支撑梁(5)下方,所述出入槽升降气缸(4)可控制出入槽部分的升降,所述运动部分位于出入槽部分的上方,所述出入槽升降气缸(4)位于运动升降气缸(15)的外侧; 所述运动部分包括菱形槽板(12)、菱形槽板导轨(13),运动平移气缸(14),所述菱形槽板(12)和运动平移气缸(14)设置于菱形槽板导轨(13)上,所述菱形槽板(12)有两个,位于菱形槽板导轨(13)的中部,且两个菱形槽板(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运动平移气缸(14)有四个,每个菱形槽板(12)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运动平移气缸(14)的一头相连,运动平移气缸(14)的另一头和菱形槽板导轨(13)相连,所述两个运动平移气缸(14)可控制菱形槽板(12 )在菱形槽板导轨(13 )上滑动; 所述出入槽部分包括夹持梁(8)、夹持梁导轨(10)、出入槽平移气缸(7),所述夹持梁(8 )和出入槽平移气缸(7 )设置于夹持梁导轨(10 )上,所述夹持梁(8 )有两个,位于夹持梁导轨(10)的中部,且两个夹持梁(8)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7)有四个,每个夹持梁(8)外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出入槽平移气缸(7)的一头相连,出入槽平移气缸(7)的另一头和夹持梁导轨(10)相连,所述出入槽平移气缸(7)可控制夹持梁(8)在夹持梁导轨(10)上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5 )的左端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I),为整个装置中的各个气缸提供压缩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5 )的右端上设置有驱动机构(6 ),所述驱动机构(6 )可带动行走轮(3 )在导轨(2)上进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持梁(8)的内侧连接有向中间延伸的多个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的端部呈尖形,相邻的定位板(9)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机械手在电解锰阴极板出入槽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菱形槽板(12)上均设有多个菱形槽(17),相邻的菱形槽(17)之间留有间隙。
【文档编号】C25C7/06GK203602728SQ201320827542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段宁, 降林华, 张歌, 徐夫元, 陆大玮, 文玉成, 周超, 李志强, 但智钢, 阳建平, 高晓娟 申请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