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气管及打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635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打气管及打气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气管即打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精密电路板行业,必须经过电镀工艺把线路以及孔内铜厚镀到工件(PCB板及封装基板)所需的厚度。工件一般经由龙门线天车吊往电镀生产线的各个药槽上方,之后下降并浸入药槽中电镀。其种,药槽内设打气管打气用以加强药槽内药水对流。但是在现有的设计中,打气管打气均匀性较差,使得药水温度以及浓度不均匀,影响电镀质量;同时对于一些BT(Bismaleimide Triazine)板等高脆性板材来说,打气不均匀也易引发工件折弯或破损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打气管及打气系统,该打气管可促进药槽内打气均匀,保证药水充分交换对流,进而可保证电镀质量;同时其还可有效地避免因打气不良而导致板损、撕裂等报废现象发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打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至少开设有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所述第一组打气孔包括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第一打气孔,所述第二组打气孔包括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第二打气孔,所述第一打气孔所在径向和所述第二打气孔所在径向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一打气孔和所述第二打气孔沿轴向交替错位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角小于1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80度~10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设有进气口,所有的所述第一打气孔和所有的所述第二打气孔的面积总和等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的70%~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打气孔与所述第二打气孔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打气孔和所述第二打气孔之间的轴向间距L满足以下计算式:

其中,所述M为管体的总长,所述S0为第一打气孔或所述第二打气孔的面积,所述K为所述第一打气孔和所述第二打气孔的面积总和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之间的比值,所述S为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打气系统,包括至少一根上述的打气管、及设于所述打气管上的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药槽一一对应,所述感应器用以检测药槽上方是否有运载工件用的天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管体上的流量调节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气管为一根,一根所述打气管位于工件的正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气管为两根,两根所述打气管位于工件的下方,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工件的两侧。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气管,其至少设有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可用于管体两侧打气,用以保证药槽内两侧均有打气对流现象,保证药水充分对流。并且其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交替错位设置,使得药槽内打气均匀充分,从而保证药水均匀搅拌,进而保证电镀质量。同时也可有效地避免药槽内因打气不均匀而导致板损、撕裂等报废现象发生,提高工件质量。

所述第一打气孔所在径向和所述第二打气孔所在径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使得第一打气孔和所述第二打气孔不在同一轴切面上,其间的劣弧长度小于半圆周长。当所述打气管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可将管体设有所述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的那一侧朝向药槽的槽底设置,从而使得气流朝向槽底喷出,并通过浮力流向药水表面,从而达到由下往上的搅拌效果,进一步促进药水搅拌均匀。

本实用新型所述管体的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打气孔的面积总和,用以保证管体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存有压力差,保证气流能够持续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打气系统,包括上述的打气管和设于打气管上的控制阀。上述的打气管可保证药槽内打气均匀。同时,控制阀可以控制打气管是否通气。当工件在进入药槽时,可将控制阀关闭,使得打气管不打气。工件在无打气的情况下进入药水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工件入槽时因打气搅拌、压力偏差等原因而导致的折弯或破损等现象。在工件入槽之后则可打开控制阀,进行正常的打气作业。

所述打气系统还包括感应器,感应器用以感应所对应的药槽上方是否有天车。当天车运载工件达到该药槽上方时,感应器可感应到天车在此药槽上方停留作业,此时感应器可给控制阀发送触发信号,控制阀则关闭,从而自动停止打气。当天车放板结束后,天车将移动至其他药槽上作业,感应器将判定所对应的药槽上方无天车作业,则可给控制阀发送触发信号,控制阀开启,打气管进行正常的打气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应器实现了打气管自动开启和关闭,达到了智能控制的效果,其使得打气系统安全可靠。

所述打气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阀,用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进气量大小,使得打气系统可控可调。

当打气管为一根时,其位于工件的正下方;当所述打气管为两根,两根所述打气管用于对称分布于工件下方的两侧。上述打气管布置方式可确保工件板面附近打气搅拌均匀,同时又可避免气流直接对板面造成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气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气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单管打气设计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管打气设计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管体,110、第一打气孔,120、第二打气孔,130、进气口,200、控制阀,300、流量调节阀,400、感应器,500、天车,600、工件,700、槽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管,其包括管体100。所述管体100上至少开设有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所述第一组打气孔包括沿着所述管体100的轴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第一打气孔110,若干个第一打气孔11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组打气孔包括沿着所述管体100的轴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第二打气孔120,若干个第二打气孔120也位于同一直线上。请结合图2,所述第一打气孔110所在径向和所述第二打气孔120所在径向之间设有夹角α,即所述第一组打气孔所在直线和所述第二组打气孔所在直线不重合,使得所述第一组打气孔和所述第二组打气孔可用于管体100两侧打气,用以保证药槽内两侧均有打气对流现象,保证药水充分对流。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打气孔110和所述第二打气孔120沿轴向交替错位布置,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打气孔110之间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打气孔120,使得药槽内打气均匀充分,促进药水均匀搅拌,进而保证电镀质量。同时也可有效地避免药槽内因打气不均匀而导致板损、撕裂等报废现象发生,提高工件600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小于180度,使得第一打气孔110和所述第二打气孔120不在同一轴切面上,其间的劣弧长度小于半圆周长。当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可将管体100设有所述第一组打气孔和第二组打气孔的那一侧朝向药槽的槽体700设置,从而使得气流朝向槽底700喷出,并通过浮力流向药水表面,从而达到由下往上的搅拌效果,进一步促进药水搅拌均匀。所述夹角α可优选为80度~100度,使得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打气孔110所在径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β1以及所述第二打气孔120所在径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β2均为40~50度,β1和β2可进一步优选为45度。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100设有进气口130,所述进气口130可为管体100的端口,也可为管体100侧壁上开设的进气孔。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所述第一打气孔110和所有的所述第二打气孔120的面积总和等于所述进气口130的面积的70%~80%,使得所述管体100的进气口130面积大于打气孔的面积总和,用以保证管体100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存有压力差,保证气流能够持续流出。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打气孔110与所述第二打气孔120大小相等,并且所述第一打气孔110和所述第二打气孔120之间的轴向间距L满足以下计算式:

其中,所述M为管体100的总长(取决于龙门线药槽长度),所述S0为第一打气孔110或所述第二打气孔120的面积,所述K为所述第一打气孔110和所述第二打气孔120的面积总和与所述进气口130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取0.7~0.8,所述S为所述进气口130的面积。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打气系统,包括至少一根上述的打气管及设于所述打气管上的控制阀200。所述控制阀200为气动阀。上述的打气管可保证药槽内打气均匀。同时,控制阀200可以控制打气管是否通气。当工件600在进入药槽时,可将控制阀200关闭,使得打气管不打气。工件600在无打气的情况下进入药水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工件600入槽时因打气搅拌、压力偏差等原因而导致的折弯或破损等现象。在工件600入槽之后则可打开控制阀200,进行正常的打气作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控制阀200电性连接的感应器400。所述感应器400与药槽一一对应,其用以检测药槽上方是否有运载工件600用的天车500。当天车500运载工件600达到该药槽上方时,感应器400可感应到天车500在此药槽上方停留作业,此时感应器400可给控制阀200发送触发信号,控制阀200则关闭,从而自动停止打气。当天车500放板结束后,天车500将移动至其他药槽上作业,感应器400将判定所对应的药槽上方无天车500作业,则可给控制阀200发送触发信号,控制阀200开启,打气管进行正常的打气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应器400实现了打气管自动开启和关闭,达到了智能控制的效果,其使得打气系统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所述管体100上的流量调节阀300,所述流量调节阀300为手动阀,用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进气量大小,使得打气系统可控可调。

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气系统中打气管的布置方式如下:

如图4所示,当打气管为一根时,一根所述打气管位于工件600的正下方。并且打气管到工件600之间的间距A为40~80mm,打气管到药槽的槽体700之间的间距B为20~400mm。

如图5所示,当打气管为两根时,两根所述打气管位于工件600的下方,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工件600的两侧。并且两根打气管到工件600之间的垂直间距A均为40~80mm,两根打气管到药槽的槽体700之间的间距B均为20~400mm。

本实用新型上述打气管布置方式可确保工件600板面附近打气搅拌均匀,同时又可避免气流直接对板面造成冲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数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