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7350发布日期:2020-05-29 13:4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



背景技术: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一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目前,在电镀车间,通常有适用于多种常见零件电镀时的常规挂具,然而,在航空工业领域,对于特定形状的零件,如回转体工件,将其放入现有电解槽中、采用现有常规挂具对其施镀时,由于电力线分布不均匀,以及受到现有槽体、生产线的限制等原因,造成其表面镀层呈椭圆形,即靠近阳极侧的镀层较厚,而远离阳极的镀层较薄,使得零件外圆表面镀层不均匀。特别是对于镀铬零件,在采用加大镀铬后,若镀层呈椭圆形分布,则在后续的磨削过程中,可能会磨削到零件基体,影响零件尺寸,造成零件报废。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生产进度,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采用象形阳极,使溶液中的电力线分布得更为均匀,以此提高电镀镀层的均匀性。但是该技术需针对不同的零件设计并制造特定的象形阳极,工装夹具的通用性不强。不仅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工装夹具的大量存放,对企业的6s管理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二是在生产线设计时就选用恰当的自动化设备,针对特定的工件进行批量生产,以此达到提高镀层均匀性的目的。

然而在车间生产线已经固化多年的前提下,由于零件多种多样,上述两种方案均不适用于本单位的生产。因此,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制作通用性较强,且改造成本较低的挂具及系统,是提高类回转体的工件镀层均匀性的可行性办法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适用于不同重量的、类回转体工件的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镀槽,所述电镀槽内设置有阴极杆,所述阴极杆上设置有气动旋转装置,所述气动旋转装置下部悬挂待镀工件,所述气动旋转装置通过气管与气动三联件相连。待镀工件在气管、气动三联件及气动旋转装置的共同作用下旋转,在外表面电镀均匀的膜层。

所述阴极杆的数量为2根。

所述气动三联件包括气动开关、气压调节器和气管支撑架,所述气管与气动三联件连接,通过气压调节器控制气动旋转装置的转速;所述气管支撑架高度可调。

气管支撑架通过螺栓连接在电镀槽的槽体外壁。

所述气动开关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出气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气动开关的出气口与气压调节器的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进行串联。

所述气管为软管,所述气管与气压调节器的出气口为插入式连接,并采用喉箍紧固。

所述气动旋转装置包括气动马达、滑块、锁紧装置、导电环滑和工件吊杆,所述气动马达与气管连接,所述滑块可在阴极杆上左右移动,并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所述导电环滑固定在锁紧装置与工件吊杆之间,保证工件的旋转稳定性。所述工件吊杆为可拆卸式,且高度可调;所述工件吊杆为铜杆;所述挂具可承受待镀工件的重量范围为0-10kg。

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在镀铬中的应用,电镀液包括:cro3:200g/l-390g/l,h2so4:2.00g/l-3.90g/l。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上述电镀系统可以使得待镀工件各表面与阴极杆之间的电力线分布均匀,实现类回转体待镀工件的均匀电镀,提高了零件合格率及工作效率。

、该电镀系统中气管支架、工件吊杆高度可调节,可承载工件重量范围宽,能够对不同重量、大小的工件进行电镀,且不用改变现有生产线,不仅提高了其普适性,还提高了电镀质量及效率,节约了成本。

、根据待镀工件的工艺需求,通过调节气压调节器及气动马达的转速,在工件表面得到不同厚度的镀层,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气动旋转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电镀槽,2-阴极杆,3-气管,4-气管支撑架,5-气压调节器,6-气动开关,7-气动马达,8-滑块,9-锁紧装置,10-导电环滑,11-工件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包括电镀槽1,所述电镀槽1内设置有阴极杆2,所述阴极杆2上设置有气动旋转装置,所述气动旋转装置下部悬挂待镀工件,所述气动旋转装置通过气管3与气动三联件相连。待镀工件在气管3、气动三联件及气动旋转装置的共同作用下旋转,在外表面电镀均匀的膜层。

阴极杆2的数量为2根。

气动三联件包括气动开关6、气压调节器5和气管支撑架4,所述气管3与气动三联件连接,通过气压调节器5控制气动旋转装置的转速;所述气管支撑架4高度可调。

气管支撑架4通过螺栓连接在电镀槽1的槽体外壁。

气动开关6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出气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气动开关6的出气口与气压调节器5的进气口通过螺纹连接进行串联。

气管3为软管,所述气管3与气压调节器5的出气口为插入式连接,并采用喉箍紧固。

气动旋转装置包括气动马达7、滑块8、锁紧装置9、导电环滑10和工件吊杆11,所述气动马达7与气管3连接,所述滑块8可在阴极杆2上左右移动,并通过锁紧装置9固定;所述导电环滑10固定在锁紧装置9与工件吊杆11之间,保证工件的旋转稳定性。所述工件吊杆11为可拆卸式,且高度可调;所述工件吊杆11为铜杆;所述挂具可承受待镀工件的重量范围为0-10kg。

用于回转体工件的电镀系统在镀铬中的应用,电镀液包括:cro3:200g/l-390g/l,h2so4:2.00g/l-3.90g/l。

采用上述电镀系统可以使得待镀工件各表面与阴极杆2之间的电力线分布均匀,实现类回转体待镀工件的均匀电镀,提高了零件合格率及工作效率。该电镀系统中气管3支架、工件吊杆11高度可调节,可承载工件重量范围宽,能够对不同重量、大小的工件进行电镀,且不用改变现有生产线,不仅提高了其普适性,还提高了电镀质量及效率,节约了成本。根据待镀工件的工艺需求,通过调节气压调节器5及气动马达7的转速,在工件表面得到不同厚度的镀层,操作简单。

实施例 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某飞机配件重量约0.5kg,长度为10cm,在用于回转体的电镀系统中对其外表面进行镀铬处理,电镀液中包含cro3:260g/l,h2so4:2.60g/l。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上述配件悬挂在工件吊杆1111上,调节工件吊杆1111以及气管支撑架44的高度,左右移动滑块88确定其在阴极杆22上的具体位置,使该配件浸没在电镀液中,打开气动开关66,通过气压调节器55保证进入气管3的气压为0.5mpa,气动马达7转速为2r/min,电镀15min后,得到外表面铬层厚度为5μm的配件,通过千分尺测得该配件表面厚度均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某飞机配件重量约3kg,长度为15cm,在用于回转体的电镀系统中对其外表面进行镀铬处理,电镀液中包含cro3:300g/l,h2so4:3.00g/l。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上述配件悬挂在工件吊杆1111上,调节工件吊杆1111以及气管支撑架44的高度,左右移动滑块88确定其在阴极杆22上的具体位置,使该配件浸没在电镀液中,打开气动开关66,通过气压调节器55保证进入气管3的气压为0.4mpa,气动马达7转速为1r/min,电镀45min后,得到外表面铬层厚度为15μm的配件,通过千分尺测得该配件表面厚度均匀。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某飞机配件重量约8kg,长度为40cm,在用于回转体的电镀系统中对其外表面进行镀铬处理,电镀液中包含cro3:290g/l,h2so4:3.00g/l。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上述配件悬挂在工件吊杆1111上,调节工件吊杆1111以及气管支撑架44的高度,左右移动滑块88确定其在阴极杆22上的具体位置,使该配件浸没在电镀液中,打开气动开关66,通过气压调节器55保证进入气管3的气压为0.4mpa,气动马达7转速为0.5r/min,电镀228min后,得到外表面铬层厚度为76μm的配件,通过千分尺测得该配件表面厚度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