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6684发布日期:2019-06-18 23:4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再制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



背景技术:

再制造(remanufacture)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目前,在对机器设备进行再制造过程中,只能采用人工手动电刷镀进行损伤修复,该种方法不仅容易导致镀层不均匀的问题,影响修复效果,也使得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过大,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姿势或动作容易造成肌肉损伤,并且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效率高的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机械臂及设于所述机械臂上的镀笔装置;所述镀笔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镀笔盘、用于驱动所述镀笔盘来回动作的笔盘驱动件、与所述镀笔盘转动配合的镀笔及用于实现所述镀笔与所述镀笔盘之间的转动连接的收笔结构;所述机械臂上设有用于使得所述镀笔进入工作位置的镀笔选择装置;通过镀笔盘、笔盘驱动件、镀笔、收笔结构及镀笔选择装置的配合设置,使得可以将多根镀笔收纳在镀笔盘上,方便根据需要自动选择不同镀笔,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适用性更好;镀笔在不使用时自动收纳在镀笔盘的后侧,不会影响到其他镀笔的使用,更为方便;采用机械臂控制镀笔装置,从而使得镀笔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稳定接触,进而使得工件上的镀层厚度均匀,使得对工件的修复效果较好,修复后的工件具有优良的性能;无需手动替换镀笔和使用镀笔,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得对工件的加工效率更高。

所述镀笔包括可来回动作的镀笔杆、设于所述镀笔杆上的镀笔刷及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镀笔刷内的镀液管;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镀笔与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和缓,两者不易磨损,镀液可以直接渗入镀笔刷内,保证镀液能够与工件充分的接触,对工件的修复效果更好。

所述镀液管包括设于所述镀笔杆上的管体、设于所述管体上的管尖、设于所述管体上的管体接口及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和轴向均匀布设的出液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镀笔刷的更换,保证始终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镀液管内的镀液也更容易渗透入镀笔刷内,镀液与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均匀和充分,从而进一步保证工件能够被较好的修复。

所述收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镀笔盘上的镀笔槽、与所述镀笔槽转动配合的镀笔轴及一端作用于所述镀笔轴上的扭转件,该扭转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镀笔盘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不需要使用的镀笔会自动收纳在镀笔盘的后方,从而不会影响到使用中的镀笔对工件的修复工作,并且镀笔为自动收纳,使用更为方便。

所述镀笔选择装置包括可来回动作的压笔件、用于驱动所述压笔件来回动作的压笔驱动件、与所述压笔件相配合的压笔支架及用于将镀液输入所述镀笔内的镀液输送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能够将需要的镀笔从镀笔盘的后方推到前方的修复工位上并固定,从而实现了对镀笔的自动选择,同时能够自动为需要使用的镀笔输送镀液,使用更为方便快捷,保证了生产的高效。

所述压笔件包括与所述压笔驱动件转动配合的压笔杆、设于所述压笔杆上的压笔头、设于所述压笔头上的滚珠及用于实现所述压笔杆和所述压笔驱动件之间的转动配合的压笔转动组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压笔件更容易推动镀笔,保证压笔件能够稳定的工作,滚珠的设置则使得压笔件与压笔之间和镀笔之间的接触更为和缓,减缓设备的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述压笔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压笔杆上的压笔轴、与所述压笔轴转动配合的压笔座及一端作用于所述压笔轴上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压笔座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压笔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紧贴压笔支架,也能够有足够的压力将镀笔固定在修复工位上。

所述镀液输送结构包括可来回动作的连接管、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管来回动作的输液驱动件、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输液管、与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储液桶及设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液驱动件之间的缓冲组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镀笔位于修复工位后,连接管即能与镀笔上的镀液管相连接,从而将镀液输送进镀液管也,使得镀液能够与工件接触,达到修复工件的目的,无需手动添加镀液,方便快捷,镀液不易浪费,节约了成本。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管上的缓冲筒、可沿所述缓冲筒的内壁来回动作的连接片及一端作用于所述缓冲筒上的缓冲件,该缓冲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连接片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管与镀液管之间的连接更为和缓,不易损坏,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所述输液管包括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架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储液桶的第二管段;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输液管可以自如的随着压笔件移动的同时,又能保证能够正常的进行输液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镀笔盘、笔盘驱动件、镀笔、收笔结构及镀笔选择装置的配合设置,适应性更好,镀层厚度更为均匀,修复效果更好,使用更为方便,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镀笔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镀液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镀液输送结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再制造的电刷镀设备,包括基座1、机械臂2、镀笔装置及镀笔选择装置;机械臂安装在基座上,镀笔装置安装在机械臂上,机械臂可以带着镀笔装置来回动作,达到修复工件的目的,该机械臂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得到,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镀笔选择装置也安装在机械臂上,与镀笔装置相互配合,达到自动选择镀笔的目的,使用更为方便,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

具体的,镀笔装置包括镀笔盘31、笔盘驱动件32、镀笔33及收笔结构;笔盘驱动件安装在机械臂2的端部,与机械臂螺栓连接,该笔盘驱动件为市场上购买的电机,以下称之为一号电机,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镀笔盘键连接在一号电机的输出端上,可以在一号电机的驱动下来回转动,方便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选择不同镀笔,更为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多根镀笔沿镀笔盘的周向均匀的安装,镀笔可相对与镀笔盘来回转动,两者之间通过收笔结构实现转动配合,从而使得不需要使用的镀笔可以在收笔结构的作用下收纳在镀笔盘的后方,而需要使用的镀笔则会在镀笔选择装置的作用下翻转到镀笔盘的前方,不使用的镀笔不会影响到在使用中的镀笔的修复工作,避免镀笔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设备的运行更为合理、顺畅,从而使得修复工作可以稳定高效的进行;并且由于安装了多根镀笔,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镀笔,使用更为方便,不同的镀液也使用不同的镀笔,保证镀液不会相互影响而导致工件修复失败,图中为了绘制方便,所有镀笔的形状均相同,实际生产使用中,镀笔可以开设为不同的形状,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件的修复需求,适应性更好。

具体的,收笔结构包括镀笔槽311、镀笔轴333及扭转件312,镀笔槽沿镀笔盘的外表面周向均匀开设,便于镀笔的安装,且使得镀笔可以顺畅的翻转,不会与镀笔盘相互干扰;镀笔轴安装在镀笔槽内,两端嵌入镀笔槽的侧壁内,可以相对于镀笔槽来回转动,该镀笔轴呈空心结构开设;扭转件为一根扭簧,安装在镀笔轴内,扭簧一端作用在镀笔轴上,另一端作用在镀笔槽的侧壁上;镀笔安装在镀笔轴上,两者卡接,从而使得镀笔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镀笔盘来回翻转,而当失去外力作用时,镀笔又会在扭转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镀笔盘后方,达到收纳镀笔的目的,结构简单,配合稳定,使用方便。

具体的,镀笔33包括镀笔杆331、镀笔刷332及镀液管34;镀笔杆安装在镀笔轴上,两者卡接;镀笔刷套接在镀笔杆的端部上,便于镀笔刷的安装和更换,该镀笔刷由涤纶棉套制成,涤纶棉套内填充有医用脱脂棉,从而使得镀笔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和缓,不易损坏工件,并且镀笔刷可以压紧在工件上,从而使得镀笔刷与工件之间贴合更为紧密,工件上生成的镀层更为均匀,修复效果更好;涤纶面套耐磨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医用脱脂棉则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使得镀笔刷能够吸收更多的镀液,保证镀液与工件之间的接触更为充分,使得工件能够被更好的修复,而且医用脱脂棉可以将多余的镀液吸收,锁水性好,避免了镀液的浪费,节约了成本;镀液管安装在镀笔杆上,且至少部分穿入镀笔刷内,便于将镀液直接导入镀笔刷内,进一步避免镀液的浪费。

具体的,镀液管34包括管体341、管尖342、管体接口343及出液孔344;管体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则螺栓连接在镀笔杆上;管体呈中空圆柱形,其靠近镀笔盘的一端上安装了一个管体接口,便于镀液管与连接管41的连接;管体的另一端上开设了管尖,呈圆锥形结构开设,从而使得镀液管更容易穿入镀笔刷内,便于镀笔刷的安装和更换,使得镀笔始终具有较好的性能;出液孔开设在管体上,使得管体内的镀液能够流入镀笔刷内,多个出液孔沿着管体的周向和轴向均匀开设,从而使得镀液能够更为均匀的渗入镀笔刷内,进一步保证了工件上生成的镀层较为均匀。

具体的,镀笔选择装置包括压笔件35、压笔驱动件36、压笔支架37及镀液输送结构;压笔件支架螺栓连接在机械臂2上,压笔驱动件则螺栓连接在压笔支架上,该压笔驱动件为市场上购买的气缸,以下称之为一号气缸,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压笔件即安装在一号气缸的输出端上,两者之间通过压笔转动组件实现转动配合,使得压笔件能够在一号气缸的驱动下,紧贴在压笔支架上移动,当压笔件在一号气缸的驱动下,往靠近镀笔盘的一侧移动时,压笔件即会与镀笔杆331相接触,推动镀笔杆往镀笔盘前方翻转,并压紧镀笔杆,使得镀笔呈水平状态被固定,从而方便镀笔对工件的修复,在镀笔杆上开设了一个镀笔杆槽334,压笔件的端部正好能够嵌入镀笔杆槽内,可沿着镀笔杆槽移动并推动镀笔翻转,保证压笔件与镀笔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不易滑脱。

具体的,压笔件35包括压笔杆351、压笔头352及滚珠353;压笔杆由金属材料制成,压笔头开设在压笔杆靠近镀笔盘的一端上,压笔头呈弧形结构开设,从而使得压笔件与镀笔之间的接触更为和缓,减小零件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更容易推动镀笔翻转,同时也使得压笔杆在压笔头的支撑下呈倾斜状态,使得压笔件更容易推动镀笔,优选的,镀笔杆也呈倾斜状态安装,从而进一步保证镀笔能够在压笔件的推动下翻转,避免卡死;同时,镀笔杆呈倾斜状态安装也使得镀笔不会与镀笔选择装置相互干涉,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在压笔头上安装了滚珠,滚珠可来回滚动,多个滚柱沿着弧形的压笔头表面周向安装,使得压笔件更容易移动和推动镀笔;在压笔支架上开设了一个滑槽371,滚珠正好可以沿着滑槽滚动,从而使得压笔件不会发生偏移,保证压笔件始终能够准确的将镀笔推动到修复工位上。

具体的,压笔转动组件包括压笔轴354、压笔座355及弹性件356;压笔轴安装在压笔杆351远离镀笔盘的一端上,两者卡接;压笔座与一号气缸的输出端螺栓连接,压笔轴则与压笔座插接,从而使得压笔轴可以相对于压笔座来回转动,进而使得压笔杆可以相对于压笔座来回转动;压笔轴呈中空结构开设,弹性件即安装在压笔轴内,该弹性件为一根扭簧,其一端作用在压笔座上,另一端作用在压笔轴上,从而使得压笔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具有一个向上翻转的趋势,使得压笔件能够紧贴压笔支架,也能够将镀笔压迫在修复工位上;同时也使得压笔件在通过镀笔盘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翻转,更方便通过,压笔件通过镀笔盘后又能将镀笔压迫在修复工位上。

具体的,镀液输送结构包括连接管41、输液驱动件42、输液管43、储液桶44及缓冲组件;输液驱动件安装在支架上,支架螺栓连接在压笔件上,该输液驱动件为市场上购买的气缸,以下称之为二号气缸,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连接管一端通过缓冲组件与二号气缸的输出端相连,靠近另一端的位置处安装了一个连接支架45,连接管与该连接支架滑动连接,连接支架螺钉连接在压笔件上,从而使得连接管可以在二号气缸的驱动下来回移动;输液管一端与连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储液桶相连通,从而使得可以将储存在储液桶内的镀液通过输液管输送进连接管内;在连接管靠近镀笔盘的一端上开设了连接管口414,该连接管口正好与管体接口343相契合,从而使得当镀笔在压笔件的作用下翻转到镀笔盘的前方后,连接管在二号气缸的驱动下往靠近镀液管的方向移动,连接管口即会与管体接口实现插接配合,从而使得连接管内的镀液可以输送如镀液管内,进而使得工件能够被电刷镀修复。

具体的,缓冲组件包括缓冲筒411、连接片412及缓冲件413;缓冲筒开设在连接管上,连接片与二号气缸的输出端螺钉连接,且连接片位于缓冲筒内,可以沿着缓冲筒的内壁来回滑动;缓冲件安装在缓冲筒内,该缓冲件为一根弹簧,其一端作用在缓冲筒的底壁上,另一端作用在连接片上,从而使得当连接管与镀液管相连通后,若是二号气缸仍旧推动连接管,则会将连接片往缓冲筒内压迫,并压缩缓冲件,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连接管或镀液管损坏。

具体的,输液管43包括第一管段431、滑动支架432及第二管段433;第一管段由金属材料制成,一端与连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段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储液桶相连通;滑动支架螺栓连接在压笔支架上,第一管段安装在滑动支架上,可以相对于滑动支架来回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管段可以随着连接管来回移动;第二管段由橡胶材料制成,较为柔软,从而保证第一管段与储液桶相连通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连接管的移动,使用更为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