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PTH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9194发布日期:2020-04-28 21:3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PTH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pth生产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pth生产线包括:药槽1、不锈钢挂笼2、薄板3(即待渡产品)、吹风机4及毛刷5;其利用不锈钢挂笼2放置产品后,在pth生产线每一个药槽进行浸泡循环作业。在进行电镀作业时,不锈钢挂笼2沿钢丝绳从起点向终点移动;在完成电镀作业后,不锈钢挂笼2沿钢丝绳从终点向起点移动;通过不锈钢挂笼2容置待渡产品,由于磁场效应,不锈钢挂笼将影响电镀效果。

为了解决磁场效应影响电镀效果的问题,现有技术改善了pth生产线的结构,如图2所示,改善后的pth生产线设置了夹持待渡产品的飞靶20,并在生产时将两端使用陪渡条40进行陪渡。

改善后的pth生产线有效解决了磁场效应带来的问题,但其与传统pth生产线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无论不锈钢挂笼还是飞靶,在电镀作业时都是沿导向杆从起点向终点移动,在电镀完成后飞靶/不锈钢挂笼回流时,再次沿同一导向杆从终点移动。即:无论是传统pth生产线还是现有pth生产线皆无法实现循环不断的电镀作业,其根源就在于不具有实现飞靶/不锈钢挂笼回流的结构基础。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pth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pth生产线不具有实现飞靶/不锈钢挂笼回流的结构基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其包括:飞靶导向管及飞靶升降组件,所述飞靶导向管与所述飞靶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飞靶升降组件用于驱动飞靶导向管从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当所述飞靶导向管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回流管相衔接;当所述飞靶导向管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移动管相衔接。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飞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源、连接架及升降导向部件,所述连接架与升降驱动源、升降导向部件及飞靶导向管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源用于驱动连接架升降,所述升降导向部件用于为连接件的升降导向。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升降导向部件包括:导向竖管、滑动轮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所述滑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导向竖管竖直设置且与滑动轮相适配。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有挡片,所述导向竖管一侧设置有上光电传感器及下光电传感器;当所述挡片与上光电传感器相平齐时,所述飞靶导向管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当所述挡片与下光电传感器相平齐时,所述飞靶导向管位于第二预设位置。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导向竖管一侧设置有支撑管,所述上光电传感器及下光电传感器皆固定于所述支撑管。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管呈凹字形,且开口一端两侧皆向内延伸有折弯边,所述折弯边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透过支撑管的开口后连接在一起并夹紧所述折弯边,所述上光电传感器及下光电传感器皆固定于第二夹持板。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动轮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滑动轮中部皆设置有v形槽,所述导向竖管两侧皆设置有v形凸起,所述v形槽与所述v形凸起相适配。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升降驱动源为旋转驱动源,所述旋转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缘套设有皮带卷转动轮,所述皮带卷转动轮上套设有皮带卷,所述皮带卷一端引出的皮带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飞靶回流衔接装置还包括:飞靶缓冲管,所述飞靶缓冲管衔接于飞靶移动管面向飞靶导向管一端,且飞靶缓冲管至少面向飞靶导向管一端位于飞靶缓冲位。

一种pth生产线,其中,所述pth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飞靶回流衔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包括:飞靶导向管及飞靶升降组件,所述飞靶导向管与所述飞靶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飞靶升降组件用于驱动飞靶导向管从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当所述飞靶导向管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回流管相衔接;当所述飞靶导向管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移动管相衔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可利用飞靶升降组件驱动飞靶导向管升降,而飞靶衔接管可与飞靶回流管及飞靶移动管相衔接,为飞靶回流提供了结构基础,配合飞靶回流管可实现飞靶回流,实现持续不断的电镀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pth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pth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飞靶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上光电传感器及下光电传感器在支撑管上的排布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pth生产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100-y1表示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飞靶导向管,100-y2即横向指向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飞靶导向管,100-y2下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连接架。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包括:飞靶导向管100及飞靶升降组件200。飞靶导向管100用于衔接pth生产线中的飞靶回流管hlg及飞靶移动管ydg,飞靶升降组件200用于驱动飞靶导向管100升降;飞靶移动管ydg是在进行电镀作业时,飞靶移动的支撑导向管;飞靶回流管hlg是在飞靶回流时,飞靶移动的支撑导向管;即在进行电镀作业时,飞靶沿飞靶移动管ydg正向横移;在回流时,飞靶沿飞靶回流管hlg反向横移(正向及反向是以工位排布方向为准)。飞靶(在图3中以fb标示)可从一个管移动至另一个管即认为两个管相互衔接。

在实际使用时,pth生产线可以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分别为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及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用于带动飞靶从飞靶回流管hlg的高度升/降至飞靶移动管ydg的高度,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用于带动飞靶从飞靶移动管ydg的高度降/升至飞靶回流管hlg的高度。

飞靶上料后首先沿飞靶移动管ydg向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移动,中间根据工序需求(如膨松剂药槽、水洗槽、高锰酸钾药槽等等)执行暂停、下降、槽内移动和/或上升等动作。

在飞靶到达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后,由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带动飞靶上升(优选为上升,以降低药槽设置高度,方便维护维修;当然,将飞靶移动管ydg设置在飞靶回流管hlg上方亦可)。

而后飞靶沿飞靶回流管hlg向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移动,优选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根据工序需求执行暂停、下降、槽内移动和/或上升等动作保持,以便保持各个飞靶间的距离,保证工序连续性。

在飞靶到达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后,由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带动飞靶下降(优选为下降,以降低药槽设置高度,方便维护维修;当然,将飞靶移动管ydg设置在飞靶回流管hlg上方亦可);至此,飞靶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并将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

进一步地,飞靶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在开始下一个循环之前还在缓冲工位上暂定一预定时间,即所述飞靶回流衔接装置还包括:飞靶缓冲管300,所述飞靶缓冲管300衔接于飞靶移动管ydg面向飞靶导向管100一端,且飞靶缓冲管300至少面向飞靶导向管100一端位于飞靶缓冲位。也就是说,飞靶缓冲管300可以同时容纳两个飞靶,以便在因意外情况导致工序时间不足以飞靶完成多个待渡产品夹持(一个飞靶可同时夹持多个待渡产品,以同时进行多个待渡产品的加工)时,能够得到缓冲,完成指定数量的待渡产品的夹持。

在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中,所述飞靶升降组件200用于驱动飞靶导向管100从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图3中100-y1表示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飞靶导向管,100-y2即横向指向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飞靶导向管,100-y2下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连接架);当所述飞靶导向管10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100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回流管hlg相衔接;当所述飞靶导向管10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100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移动管ydg相衔接。

同理,在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中,所述飞靶升降组件200用于驱动飞靶导向管100从第三预设位置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当所述飞靶导向管100处于第三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100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移动管ydg相衔接;当所述飞靶导向管100处于第四预设位置时,飞靶导向管100与pth生产线中的飞靶回流管hlg相衔接。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与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的具体描述不完全相同,但二者结构实质上并没有差别,属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因此,第二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飞靶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飞靶导向管100为方通管,方通管的两个端面用于配合飞靶上的滑轮,为飞靶的滑动提供支撑。容易想到的是,飞靶导向管100并不要求一定为管状,还可以是板状等等。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飞靶升降组件200包括:升降驱动源210、连接架220及升降导向部件230,所述连接架220与升降驱动源210、升降导向部件230及飞靶导向管100相连接,即连接架220是升降驱动源210、升降导向部件230及飞靶导向管100之间的衔接件;所述升降驱动源210用于驱动连接架220升降(连接架220将带动飞靶同步升降),所述升降导向部件230用于为连接件的升降导向。通过连接架220的设置,提高了飞靶升降的稳定性及方向准确性。如图6所示,具体地,优选所述连接架220有多个方通管连接而成,以减轻其重量,所述连接架220通过条形板与飞靶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导向部件230包括:导向竖管231、滑动轮232及连接板233,所述连接板233与所述连接架220相连接,所述滑动轮23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33,所述导向竖管231竖直设置且与滑动轮232相适配。即连接板233是滑动轮232与连接架220之间的连接件,一方面用于保证滑动轮232与连接架220的相对位置不便,另一方面保证滑动轮232可以转动,使滑动轮232可沿导向竖管231上下滚动。

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导向竖管231、滑动轮232及连接板233皆设置有两组,如图4所示,分别位于连接架220的左右两侧(以pth生产线横置方向为准),以进一步提高飞靶升降的稳定性。

较佳地是,所述连接板233一侧(优选为外侧,即背离连接架220一侧)连接有挡片234,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导向竖管231一侧设置有上光电传感器250及下光电传感器253(如图10所示);当所述挡片234与上光电传感器250相平齐时,所述飞靶导向管10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当所述挡片234与下光电传感器253相平齐时,所述飞靶导向管1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由于挡片234与连接板233固定连接,而固定板与连接架220固定连接,连接架220与飞靶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光电传感器监测挡片234,可以精确检测飞靶是否达到指定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飞靶回流衔接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局部a的放大图。

具体地,所述上光电传感器250设置有两个,两个上光电传感器250分别为第一上光电传感器251及第二上光电传感器252,如图7及图9所示;三个光电传感器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其中,第二上光电传感器252在检测到挡片234后,飞靶的移动速度将降低(具体如下段所述);第一上光电传感器251及下光电传感器253在检测到挡片234后,飞靶将停止移动。

优选当飞靶下降时,下光电传感器253监测到挡片234后,飞靶停止移动;当飞靶上升时,第二上光电传感器252监测到挡片234后,飞靶移动速度变慢,第一上光电传感器251监测到挡片234后,飞靶停止移动。当然,下光电传感器253也可以设置为更多个,或者上光电传感器25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上光电传感器及下光电传感器在支撑管上的排布位置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竖管231一侧设置有支撑管261,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上光电传感器250及下光电传感器253皆固定于所述支撑管261。支撑管261一方面为光电传感器的设置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保证上光电传感器250及下光电传感器253纵向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简化安装过程。

如图9所示,具体地,所述支撑管261呈凹字形,且开口一端两侧皆向内延伸有折弯边261a,所述折弯边261a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262及第二夹持板263,所述第一夹持板262与第二夹持板263透过支撑管261的开口后连接在一起并夹紧所述折弯边261a,所述上光电传感器250及下光电传感器253皆固定于第二夹持板263。较佳地是,每个光电传感器适配一个第二夹持板263,以便调节光电传感器的纵向位置。优选第二夹持板263呈l形,其长边板用于固定光电传感器,短边板用于连接第一夹持板262。该结构无需在支撑管261上开孔,对光电传感器的位置可进行无极调节;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板262与第二夹持板263连接下的夹紧力夹紧折弯边261a即可(比如螺栓连接、卡接等等)。

具体地,所述滑动轮232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滑动轮232中部皆设置有v形槽232a,如图7所示;所述导向竖管231两侧皆设置有v形凸起,所述v形槽与所述v形凸起相适配。设置两个滑动轮232将导向竖管231夹持在中间,不仅可以进行导向,还可以保证受力均衡;v形槽及v形凸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飞靶升降的方向精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地另一方面,所述升降驱动源210为旋转驱动源,所述旋转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轴241,如图7所示,所述传动轴241外缘套设有皮带卷转动轮(被皮带卷遮挡,未图示),所述皮带卷转动轮上套设有皮带卷242,所述皮带卷242一端引出的皮带242a与所述连接架220相连接;优选两个连接板233之间设置有传动板243,所述皮带242a通过传动板243与连接架220相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并不设置同步带轮,而是直接将皮带一端与连接架220固定连接,通过皮带卷的收放实现飞靶的升降,节省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pth生产线,所述pth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飞靶回流衔接装置,pth生产线可以是单侧的,也可以是双侧的(即两组生产线共用一个飞靶导向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