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459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破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特殊用途的压力机,特别是一种供铝电解生产中,打壳工序的破壳机。
在铝电解生产时,电解槽内形成的槽壳需要随时破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破碎设备,一般是使用天车式破壳机或气动破壳机,天车式破壳机,设备庞大,造价昂贵,而这种破壳机还经常与出铝用天车互相干涉,使用也很不方便,气动破壳机由于高压气体的排放,使得氧化铝粉尘飞扬,噪声大,另部件磨损严重,而且还要拖着长长的压力管边,自身移动困难,使用时工人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自行行走的液压破壳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破壳机由破壳部分、行走和车和支撑座组成,破壳部分由压轮、回转轴、伞齿轮、传动套、横壁伸缩套和伸缩套控制机构组成,压轮经压轮轴与回转轴垂直联接,回转轴安装在与横臂内伸缩套固之联接的壳体上,并经伞齿轮、传动套与油马达联接,横臂经联接轴与固定在行走在上的支座之间设有起落油缸,伸缩套控制机构由定丝杆、油马达和动螺母组成,油马达与定丝杆同轴,定丝杆上的动螺母与伸缩厌固定联接,压轮是采用周边带牙的牙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2剖视图。
参看附图,横臂10经联接轴14与固定在行走车15上的支撑座16铰链联接,在横臂10与支撑座16之间设有起落油缸17,油缸17工作可使横臂10绕联接轴14转动,使压轮1上升或降落,压轮1沿横臂10轴线方向的移动是靠油马达12带动横臂10内的定丝杆8转动,动螺母9带动伸缩套7,沿定丝杆8移动。实现了伸缩套7,通过壳体4,带动压轮1做横臂10轴线方向移动,工作时需要压轮1做绕回转轴6转动时,油马达13通过,传动套5,伞齿轮3,带动回转轴6,使压轮1转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了压轮1可以达到任何位置完成打壳工序,打壳时如槽壳较硬,靠起落油缸17,带动横臂10,快速下落,压轮1对槽壳的冲击力,将槽壳破碎,而后行走车15运动,这时横臂10不动,靠压轮1对槽壳的静压力连续将槽壳破碎,为了使压轮1对槽壳破碎时应力集中,使破碎更加容易,压轮1的周边上开有多个齿。
本实用新型定丝杆8、动螺母9和油马达12构成的伸缩套控制机构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伸缩套7上镶有齿条,直接通过油泵或电机带动齿轮,使伸缩套7伸出或退回,也可以将伸缩套7与横臂10设计成一油缸,伸套7做为活塞杆而伸出或退回,另外油马达12、油马达13也可直接由电机代替,为了能使破壳机行走方便和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行走车15设计成自带动力的机动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试用,具有效率高,冲击、静压联合作业,适用不同厚度槽壳的破碎,不污染环境,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铝锭的生产成本,可适用不同规格的铝电解槽打壳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破壳机,由破壳部分、行走车和支撑座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破壳部分由压轮1回转轴6、伞齿轮3、传动套5、横臂10、伸缩套7和伸缩套控制机构组成,b、所述的压轮1经压轮轴2与回转轴6垂直联接,回转轴6安装在与横臂10内伸缩套7固定联接的壳体4上,并经伞齿轮3、传动套5与油马达13联接,c、所述的横臂10经联接轴14与固定在行走车15上的支撑座16铰链联接,在横臂10与支撑座16之间设有起落油缸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套控制机构,由定丝杆8油马达12和动螺母9组成,油马达12与定丝杆8同轴,定丝杆8上的动螺母9与伸缩套7固定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壳机,其特征在于压轮1,为周边带牙的牙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车15是自带动力的机动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马达12、油马达13也直接可采用电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特殊用途的压力设备,特别是一种供铝电解生产中,打壳工序的破壳机,主要解决了现使用的天车式和气动式破壳设备的缺点,主要技术特征是在一行走车上,设有一端可升降的横臂,横臂内设有伸缩套,伸缩套经,壳体,回转轴接有压轮,控制横臂、伸缩套,即可控制压轮,靠压轮的冲击和静压力将铝电解槽内,槽壳打碎,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规格的铝电解槽打壳使用。
文档编号C25C3/14GK2095869SQ91205409
公开日1992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3日
发明者姚贵有, 王信沺, 魏庆斌, 李秀云, 于秋玉, 狄洪利, 赵连利 申请人:保定铝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