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盒及制作方法与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4281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盒及制作方法与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模盒及制作方法与其用途,属于一种建筑内模构件及其生产、使用方法。
现有技术作为填充式内模构件,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长沙巨星公司的空心堵头圆管,仅能用于现浇单向空心楼盖,缺点是施工时易破损,所形成的楼板结构用钢量过大,造价比较高;第二种是贵州同创公司的泡沫实心填块,用于空间空腹板,缺点是泡沫填块的成本比较高,填块的位置固定困难,施工时易上浮,所形成的空间空腹板靠上下层板承担剪力,从而大大限制了结构承载力,此外,该结构计算方法复杂,非常规方法和普及软件能计算,从而限制了该结构的推广使用,再者,该结构构造复杂,提高了用钢量,施工较复杂;第三种是天津的于少华获得的中国专利专利号ZL93206310.1,名称为“模壳构件”,其内设各式加劲肋隔板将模盒内分为若干个全封闭空间,生产材料为快硬水泥抗碱玻璃纤维(简称GRC)或无砂陶粒水泥,用于双向密肋楼盖;该产品存在以下问题1.该设计只提出了产品的结构特征,没有提出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也就是没有考虑生产成本;2.该产品设计成由若干完全封闭的空间构成的封闭体,结构过于复杂,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没有特制的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是难以批量生产的,因而生产成本昂贵;3.由于产品结构的复杂,造成生产工艺复杂,因而,一旦产品尺寸改变,生产设备和生产模具的改变困难,从而造成生产设备投入增加,加大了生产成本;4.该产品的生产材料采用昂贵的GRC和陶粒水泥,使产品的材料成本昂贵;5.该产品体内的多层加劲肋隔板,增加了楼板内穿管走线的困难,使其适用性受到影响。综上几点,该产品采用复杂的结构,昂贵的材料,和未知的生产工艺,使其用于密肋楼盖的成本大大超过了传统施工方法的成本,从而使该产品生产和推广使用都极为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盒及制作方法与其用途,这种产品的特点不同于现有技术,前述三种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作为一种纯填充材料埋于结构之中,而本产品直接用于结构受力,这也正是本产品的最重要的不同之处,本产品既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的困难,又克服了以上三种产品的不足之处,本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本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产品形状的特点为开口状,本产品根据使用要求,可分为两类1、结构式模盒--不仅作为内模,且用于结构受力;2、填充式模盒--仅作为内模使用,填埋于构件内。本产品中结构模盒所用材料均为普通建材,成本与主体结构相当;轻质材料--用于填充式模盒,如发泡砼,加气砼,膨胀珍珠岩砼,秸杆材料、塑料、玻璃钢等,结构材料--用于结构式模盒,结构材料指能满足结构设计强度并能与主体结构可靠粘结后共同受力的材料,如细石砼,菱苦土等。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模盒它呈空腹、多面体、一面开口的形状,其构成的盒面(1)可以是规则的平面、曲面或者是不规则的平面、曲面,也可以是波形折面的空腹多面体;具体地说它是由底面面板(2)、围板(3)构成的空腹多面体,在其底面面板(2)上可以发置有若干肋条(4),在围板(3)上也可以设置有肋条(8),在其底面面板(2)上也可以不设置肋条(4),在围板(3)上也可以不设置肋条(8),在底面面板(2)下固定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便于产品与其它构件的连接,围板(3)与围板(3)之间、围板(3)与底面面板(2)之间有连接丝或网(6);这种模盒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整体制作法,也可以采用装配式制作法,采用整体制作法则采用内模及外模形成模盒的形状,内模为便于脱模的内模,如可拆装内模、充气式内模,模盒的制作为一次整体浇注成型,达到强度后脱模,采用装配式制作法则模盒的各板面分别预制或整板预制后切割成块,用粘接材料粘接或将板与板接缝处制成咬合企口后粘接成产品;具体的制作方法是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围板(3)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连接丝、网(6),待浇注材料凝固后、将围板(3)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更为具体的方法是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制作围板(3)的模具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连接丝、网(6)、浇注,其中围板(3)的上缘利用连接丝、网(6)连接肋条(8),待浇注材料凝固后、利用事先预设的槽(7)或切割出一道槽(7)、将围板(3)、肋条(5)折叠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将肋条(4)嵌入在底面面板(2)上,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固定;这种模盒的用途将其作为内模,填埋在结构构件中,将预留的模盒上的加强连接筋或网(5)锚入其它建筑构件中,具体地说将其作为内模,填埋在楼板中,形成空间箱型楼盖、填埋在柱中形成箱型柱、填埋在桩中形成箱型桩、填埋在墙中形成箱型剪力墙、填埋在桥墩中形成箱型桥墩,在使用时,将预留的模盒上的加强连接筋或网(5)锚入其它建筑构件中,将该模盒作为结构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应当将模盒的相关尺寸作为计算数据处理,将该模盒作为填埋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则不需要进行计算数据处理。


图1是本发明切角有肋条的四面体模盒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切角有肋条且有连接筋(5)的四面体模盒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底面面板没有肋条的四面体模盒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发明圆角有肋条的模盒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发明生产过程中围板的展开示意图、附图6是本发明生产过程中模盒的展开示意图,附图7是本发明生产过程中模盒的俯视示意图;附图8是本发明使用在双向密肋叠合楼盖的示意图、附图9是本发明使用在箱型叠合楼盖的示意图、附图10是本发明使用在箱型梁结构上的示意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有以下特点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即部件批量预制,部件藕连组装定型构成主体,嵌缝固定成品,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很小只需小型搅拌机,切割机,木条(做边模)等,生产场地要求低,几十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均可,工厂或施工现场均可生产,易于扩大再生产,生产材料便宜,产品尺寸、形状可任意调整变化,生产成本低,本产品不仅用作结构的内模,且作为结构的叠合部分参与结构受力,例如,密肋楼盖和箱型楼盖中,肋和板是受力结构构件,若采用填充式内模,则肋宽为b,板厚为h,若采用本产品作为结构式内模,则肋宽为b1=b+2t,板厚为h1=h+t(参见图3 b2),一般取b为60,取h为50,取t为10,则肋宽提高33%,板厚提高20%,不仅提高了结构承载力,且充分利用了材料,从而节省了投资,本产品适用性强,覆盖面广,不仅可用于传统结构,提高工效,节省投资,如密肋楼盖等,还可构成新的结构型式,如空间箱型楼盖,箱型剪力墙结构,箱型柱结构等,从而导致新的计算方法,如以箱体为计算单元的有限元方法,从而得到更高的结构承载力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本产品用于密肋楼盖和构成空间箱型楼盖,便于施加预应力、可用于更大的跨度,提供更大的建筑空间,大大提高楼盖的刚度和抗裂度,成熟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配筋构造,使本产品易于推广,本产品应用最多的是双向密肋楼盖,可以用传统的方法和普及的结构计算软件精确计算,因而完全可以被设计人员接受;本产品易于穿管走线和设置消防设施,受业主欢迎,由于本产品为开敞式盒状,易于开洞钻孔及穿管操作,同时,易于将喷淋头和烟感器等消防设施以及照明设施等装于盒内,本产品在施工时位置易于固定,浇砼时不会上浮,不易损坏,受施工人员欢迎。
本发明的实施例1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围板(3)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金属连接网(6),待浇铸注材料凝固后、将围板(3)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金属加强连接筋(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得到一个空腹的四面体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2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制作围板(3)的模具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非金属连接丝(6)、浇注,其中围板(3)的上缘利用连接丝(6)连接肋条(8),待浇铸注材料凝固后、利用事先预设的槽(7)、将围板(3)、肋条(5)折叠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将肋条(4)浇注在底面面板(2)上,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固定,得到一个空腹、规则的四面体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3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三角形围板(3),在制作围板(3)的模具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连接丝、网(6)、浇注,待浇铸注材料凝固后,将围板(3)组合围成锥形模盒形状后、将相互间的丝、网(6)连接、选取一面三角形围板(3)作为底面面板(2),将肋条(4)浇注在底面面板(2)上,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金属加强连接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固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4预制圆弧形围板(3)在圆弧形围板(3)的边缘内埋设有金属连接筋(6),将圆弧形围板(3)连接在已经预制好的底面面板(2)上,采用常规方法在围板(3)、底面面板(2)上制作肋条(5),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金属加强连接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固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5采用椭圆形内模及椭圆形外模形成模盒的形状,内模为充气式内模,模盒的制作为一次整体浇注成型,达到强度后脱模即得到椭圆形无肋、无连接丝、筋的模盒,产品可以用作填充构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6制作一种波形折面的空腹多面体模盒,它的各板面分别预制,然后用市售的强力粘接剂粘接成产品。
使用时,将其作为内模,填埋在楼板中,形成空间箱型楼盖、填埋在柱中形成箱型柱、填埋在桩中形成箱型桩、填埋在墙中形成箱型剪力墙、填埋在桥墩中形成箱型桥墩,在使用时,将预留的模盒上的加强连接筋或网(5)锚入其它建筑构件中,将该模盒作为结构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应当将模盒的相关尺寸作为计算数据处理,将该模盒作为填埋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则不需要进行计算数据处理。具体地说1、将本产品置于肋间板底,构成双向密肋楼盖结构;2、置于肋间板内,构成空间箱型楼盖结构;3、置于肋中及板底(或板内),构成空腹肋板结构;4、用于预应力密肋楼盖及预应力箱型楼盖结构;5、用于砼桥面板中;6、置于剪力墙内,形成箱型剪力墙结构;7;置于梁内,构成箱型梁结构;8、置于柱内,构成箱型柱结构;9、置于桩内,构成箱型桩结构;10、用于双肢柱;11、用于空腹桁架;12、用于所有需填充的结构内。本产品不仅用作结构的内模,且作为结构的叠合部分参与结构受力,例如,密肋楼盖和箱型楼盖中,肋和板是受力结构构件,若采用填充式内模,则肋宽为b,板厚为h,若采用本产品作为结构式内模,则肋宽为b1=b+2t,板厚为h1=h+t(参见图10),一般取b为60,取h为50,取t为10,则肋宽提高33%,板厚提高20%,不仅提高了结构承载力,且充分利用了材料,从而节省了投资。
权利要求
1.一种模盒,其特征在于它呈空腹、多面体、一面开口的形状,其构成的盒面(1)可以是规则的平面、曲面或者是不规则的平面、曲面,也可以是波形折面的空腹多面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模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底面面板(2)、围板(3)构成的空腹多面体,在其底面面板(2)上可以设置有若干肋条(4),在围板(3)上也可以设置有肋条(8)。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这种模盒,其特征在于在其底面面板(2)上也可以不设置肋条(4),在围板(3)上也可以不设置肋条(8),在底面面板(2)下固定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
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这种模盒,其特征在于围板(3)与围板(3)之间、围板(3)与底面面板(2)之间有连接丝或网(6)。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这种模盒,其特征在于围板(3)与围板(3)之间、围板(3)与底面面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丝或网(6)。
6.一种模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内模及外模形成模盒的形状,内模为便于脱模的内模,如可拆装内模、充气式内模,模盒的制作为一次整体浇注成型,达到强度后脱模。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这种模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模盒的各板面分别预制或整板预制后切割成块,用粘接材料粘接或将板与板接缝处制成咬合企口后粘接成产品。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这种模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围板(3)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连接丝、网(6),待浇注材料凝固后、将围板(3)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
9.按照权利要求6、8所述的这种模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建筑施工常规方法先预制围板(3),在制作围板(3)的模具内四周边缘处埋设好连接丝、网(6)、浇注,其中围板(3)的上缘利用连接丝、网(6)连接肋条(8),待浇注材料凝固后、利用事先预设的槽(7)或切割出一道槽(7)、将围板(3)、肋条(5)折叠围成模盒形状后浇制底面面板(2),将肋条(4)嵌入在底面面板(2)上,底面面板(2)的底部内埋设有加强连接筋或网(5),最后用粘接材料嵌缝、固定。
10.一种模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其作为内模,填埋在结构构件中,将预留的模盒上的加强连接筋或网(5)锚入其它建筑构件中,具体地说将其作为内模,填埋在楼板中,形成空间箱型楼盖、填埋在柱中形成箱型柱、填埋在桩中形成箱型桩、填埋在墙中形成箱型剪力墙、填埋在桥墩中形成箱型桥墩,在使用时,将预留的模盒上的加强连接筋或网(5)锚入其它建筑构件中,将该模盒作为结构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应当将模盒的相关尺寸作为计算数据处理,将该模盒作为填埋构件填埋在结构构件中时,则不需要进行计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模盒及制做方法与其用途,模盒作为一种预制内模构件,同时也是结构受力构件,填埋于各种结构构件内,用于传统的结构构件时,如密肋楼盖,双肢柱,箱型梁,空腹桁架等,可提高施工工效,节省投资,用于其它构件时,可形成新的结构型式,如空间箱型楼盖,箱型柱,筒柱桩,箱型剪力墙等。
文档编号E02D5/34GK1400368SQ0110869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7日
发明者谢孟 申请人:谢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