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22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的掺水伴热装置,属于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过程中,根据生产的需要,要在计量间输送热水给每口单井进行掺水伴热,避免输油管道因温度低而被堵死。现有的掺水伴热装置每口井上的掺水控制阀是装在各单井的,在调节掺水量时必须到各单井上才能进行调节,由于各单井都很分散,而且距离也较远,不便于即时调节,掺水控制不方便,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造成热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掺水伴热装置掺水控制不方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该装置可在计量间内对掺水量进行调节控制,具有掺水控制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包括输水阀、掺水阀、油水汇管,在输水阀的一侧并联有掺水阀,在油水汇管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
上述的输水阀、量油阀、进汇管阀及量水阀均为闸阀,其结构包括阀体、阀杆及阀头,阀体的底部通过卡环固定有阀座,阀体与阀座相密封,阀杆通过卡簧与阀头相滑卡;阀体与阀座之间有“O”型密封圈;挡球式止回阀由连通管、油水汇管及挡球组成,连通管的上端插入油水汇管内腔并与其管壁焊接,连通管的上端端口处置有挡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该装置被安装在计量间内,工人不出计量间就可随时通过掺水阀调节各单井的掺水量,将各单井的回油温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38°~42°)内,可减少热量损失,增加原油产量,方便生产管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在油水汇管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可防止因掺水压力低时原油进入输水管内,造成生产系统不正常或堵塞输水管。利用该装置掺水控制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左部分的轴测图;附图3是图1中输水阀1、量油阀14、进汇管阀15及量水阀16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输水阀,2-掺水阀,3-油水汇管,4-挡球式止回阀,5-阀体,6-阀座,7-卡环,8-阀杆,9-阀头,10-卡簧,11-“O”型密封圈,12-连通管,13-挡球,14-量油阀,15-进汇管阀,16-量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结合图2及图3所示,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包括输水阀1、掺水阀2、油水汇管3,在输水阀1的一侧并联有掺水阀2,输水阀1、量油阀14、进汇管阀15及量水阀16均为闸阀,其结构包括阀体5、阀杆8及阀头9,阀体5的底部通过卡环7固定阀座6,阀体5与阀座6通过“O”型密封圈11密封,阀杆8通过卡簧10与阀头9相滑卡。在油水汇管3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4,挡球式止回阀4由连通管12、油水汇管3及挡球13组成,连通管12的上端插入油水汇管3内腔并与其管壁焊接,连通管12的上端端口处置有挡球13,连通管12通过管与相应阀相连,其具体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使用时,该装置被安装在计量间内,工人不出计量间就可随时通过掺水阀调节各单井的掺水量,将各单井的回油温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38°~42°)内,可减少热量损失,增加原油产量,方便生产管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在油水汇管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可防止因掺水压力低时原油进入输水管内,造成生产系统不正常或堵塞输水管。利用该装置掺水控制方便,工作效率高。
权利要求1.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包括输水阀(1)、掺水阀(2)、油水汇管(3)、量油阀(14)、进汇管阀(15)及量水阀(16),其特征在于在输水阀(1)的一侧并联有掺水阀(2),在油水汇管(3)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水阀(1)、量油阀(14)、进汇管阀(15)及量水阀(16)均为闸阀,其结构包括阀体(5)、阀杆(8)及阀头(9),阀体(5)的底部通过卡环(7)固定有阀座(6),阀体(5)与阀座(6)相密封,阀杆(8)通过卡簧(10)与阀头(9)相滑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5)与阀座(6)之间有“O”型密封圈(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挡球式止回阀(4)由连通管(12)、油水汇管(3)及挡球(13)组成,连通管(12)的上端插入油水汇管(3)内腔并与其管壁焊接,连通管(12)的上端端口处置有挡球(13)。
专利摘要一种在计量间控制各单井掺水量的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掺水伴热装置掺水控制不方便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输水阀(1)的一侧并联有掺水阀(2),在油水汇管(3)的内腔装有挡球式止回阀(4)。该装置可在计量间内对掺水量进行调节控制,具有掺水控制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E21B43/16GK2799859SQ2005200209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张艳平, 李春芳 申请人:张艳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