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5374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 降的施工方法。(二)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建筑物是由多道纵横墙及楼盖、屋盖等组成,并且由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体型的复杂多变,其空间刚度难以定量计算和表 达,再加上建筑物的荷载分布不均匀,以及地基土的压縮性各不相同, 迄今还无法通过理论计算来解决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工作的问题。但 是,除从建筑物体型合理设计上给予充分考虑外,根据工程实践可从 施工工艺加以解决。(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 它从结构措施及地基处理两方面综合考虑,是一种有效控制建筑物不 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 设置沉降缝 在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i .地基土的压縮性有显著差异处;ii. 地基基础形式不同处;iii. 平面复杂的建筑物转折部位;iv.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处; v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Vi.局部地下室的边缘处; Vii.分期建造房屋的分界处;(2) 增强承重结构整体刚度i.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ii. 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内设置钢筋砼圈梁;(3)地基处理i. 根据地基上的软弱程度和上部结构不同情况,采取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箱型基础或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墙的形式;ii. 减轻结构自重;iii. 设置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上述所说的地基处理中的筏片基础做成肋梁式。 上述所说的地基处理中的减轻结构自重,采取选用钢结构或轻质墙体材料。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设置合理的沉降缝,是减少由于地基 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有效方法之一;2、上部结构和基础 自重约占总荷载的40%~70%,其中民用建筑的比例较大,约占 60%~70%,因此,地基处理和减轻结构自重是减少建筑物沉降的有 效措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 一"工"字形建筑物,在其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 采取本案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 下步骤(1) 设置沉降缝 在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i .地基土的压縮性有显著差异处;ii. 地基基础形式不同处;iii. 平面复杂的建筑物转折部位;iv.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处; v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 vi.局部地下室的边缘处;vl分期建造房屋的分界处;(2) 增强承重结构整体刚度-i.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ii. 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内设置钢筋砼圈梁;(3) 地基处理200610015428.9
说明书第3/3页
i. 根据地基上的软弱程度和上部结构情况,采取钢筋混凝土十 字交叉条形基础或筏片基础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墙的形式,地基处理
中的筏片基础做成肋梁式;
ii. 减轻结构自重,采取选用轻质墙体材料;
iii. 设置地下室。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沉降缝在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i.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ii.地基基础形式不同处;iii.平面复杂的建筑物转折部位;iv.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处;v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vi.局部地下室的边缘处;vii.分期建造房屋的分界处;(2)增强承重结构整体刚度i.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ii.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内设置钢筋砼圈梁;(3)地基处理i.根据地基上的软弱程度和上部结构不同情况,采取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箱形基础或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墙的形式;ii.减轻结构自重;iii.设置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地基处理中的筏片基础做成肋梁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地基处理中的减轻结构自重,采取选用钢结构 或轻质墙体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沉降缝;(2)增强承重结构整体刚度;(3)地基处理。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设置合理的沉降缝,是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有效方法之一;2.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约占总荷载的40%~70%,其中民用建筑的比例较大,约占60%~70%,因此,地基处理和减轻结构自重是减少建筑物沉降的有效措施。
文档编号E02D29/16GK101131000SQ20061001542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新旺, 王文华, 王桂云 申请人:天津市森宇建筑技术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