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浅桩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301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浅桩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建筑构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宽6-6. 5米两车道梁式 跨联梁下高10米的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浅桩板基础。
技术背景随着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桥梁的架设和修建也 在迅速的增加。桥跨联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基础设计和建设也在不断的改进,目前的钢 筋混凝土框架墩台基础的结构形状一般采用单独的实体圆柱形桩或实体矩型桩,此圆柱形 桩基础支撑面积大最大化,稳定,但是其不足是它是一个需一定深度的实体墩台,造成原 材水泥、钢筋的浪费,且由于桩与桩之间距离有一定的要求,因而随着承台重量的加大,桩 的直径无法成比例增加,为了满足承台重量,只能增加桩的深度或高度,这又给施工造成一 定的难度;常规矩型实体钢筋混凝土基础须满足稳定系数,要埋自然地面上深1米,更造成 原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墩台圆柱形钢筋混凝土基础存在着原料浪费,工难 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对桥墩的承重,使应用安全,又结省原 料,且容易施工的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浅桩板基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它由钢筋混凝土板基 础、与板基础联接、并支承板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浅桩组成,其浅桩为两个对称的矩形浅桩, 板基础的框架由两个纵反悬梁、三个横反悬梁交叉排列,纵、横反悬梁四周与一封闭联系梁 连为一体。所述的浅桩长宽高=1. 75 1. 14 2. 00(米)。所述的板基础的长宽高=6. 00 3. 17-3. 34 0. 10(米)。所述的纵、横反悬梁为长方体形,长方体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浅桩横截面面积板基础面积纵横反悬梁横截面面积= 1.995X2 19. 02-20. 04 0. 0625 (米 2)。所述联系梁的横联系梁高度纵联系梁高度=0.3 0.25(米)。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根据可变荷载产生水平推力而不上拔的设计依据,矩形浅桩满足稳 定需要,利用板基础的辅助作用增加桩基础的荷载量,桩短,坑浅、施工方便,同时节约水 泥、钢筋原材料,与圆柱形实体基出相比,可节约原材料达35%。2、两浅桩之间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浅桩的纵长以增加浅桩面积,达到增 大桩基础的承荷力,矩形浅桩顶上联系梁、内三横两纵反悬梁和板合成板基础与矩形浅桩 分别承受荷载,可解决承台7底面与地基土脱离现象并可承同样竖直荷载的基础,降低基础造价。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487-515吨的竖轴向总荷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以看出本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墩台浅桩板基础由钢筋 混凝土板基础8、连接在板基础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浅桩9组成,其浅桩9为两个对称的矩形 浅桩,钢筋混凝土板基础8的框架由两个纵反悬梁(4、6)、三个横反悬梁(1、2、3)交叉排 列,纵、横反悬梁四周与一封闭联系梁5连为一体。由图2、图3可以看出所述的浅桩长L= 1.75米、宽d= 1.14米、高h = 2米; 浅桩底面积=1.75X1. 14 = 1.995(米2)。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所述的纵、横反悬梁为长方体形,长方体横截面为正方 形,正方形边长为0. 25米。所述的浅桩横截面面积板基础面积纵横反悬梁横截面面积= 1. 995X2 19. 02 0. 0625 (米 2)。所述联系梁的横联系梁高度纵联系梁高度=0.3 0.25(米),纵横联系梁的宽 度相等,均为0. 25米。所述两浅桩9之间的净距为1. 8米。施工步骤1、开挖承桥梁跨联处竖轴向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承台7与矩形浅桩间的外围 联系梁内三横两纵反悬梁板基础底平面至自然地面深度小于1米或于冻结线下基坑后进 行矩型浅桩的钢筋混凝土桩施工。2、施工外围联系梁内三横、两纵反悬梁。3、作反悬梁和联系梁与板基础,同时施工基础平面上钢筋混凝土框架承台7的自 然地面下部分。
权利要求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它由钢筋混凝土板基础(8)、与板基础联接、并支承板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浅桩(9)组成,其特征在于浅桩(9)为两个对称的矩形浅桩,板基础的框架由两个纵反悬梁(4、6)、三个横反悬梁(1、2、3)交叉排列,纵、横反悬梁四周与一封闭联系梁(5)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浅桩长宽高=1. 75 1. 14 2. 00 (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基础的长宽高=6. 00 3. 17-3. 34 0. 10(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横反悬梁为长方体形,长方体横截面为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 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浅桩横截面面积板基础面积纵横反悬梁横截面面积= 1.995X2 19. 02-20. 04 0. 0625 (米 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 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梁的横联系梁高度纵联系梁高度=0.3 0.25(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车道梁式跨联梁下钢筋混凝框架土墩台浅桩板基础,它由钢筋混凝土板基础、与板基础联接、并支承板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浅桩组成,其浅桩为两个对称的矩形浅桩,板基础的框架由两个纵反悬梁、三个横反悬梁交叉排列,纵、横反悬梁四周与一封闭联系梁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根据可变荷载产生水平推力而不上拔的设计依据,矩形浅桩满足稳定需要,利用板基础的辅助作用增加桩基础的荷载量,桩短,坑浅、施工方便,同时节约水泥、钢筋原材料,与圆柱形或矩型实体基出相比,可节约原材料达35%;两浅桩之间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浅桩的纵长以增加浅桩面积,达到增大桩基础的承荷力,可解决承台7底面与地基土脱离现象竖直荷载。
文档编号E02D27/12GK201660905SQ2009202238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何成俊, 何超, 何静静, 张建旭, 张迪, 李晓飞, 王召东, 范丽, 陈军, 马建设 申请人:何成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