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297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适用于砂岩型铀矿野外 测井过程中底部出现探管卡井事故的有效处理。
背景技术
在砂岩型铀矿野外测井过程中,由于掉块、脱裤等原因,常常出现探管卡井事故, 以往主要是采取简单的硬拽,或可以将卡井的探管拉出,但往往是将钢丝电缆拉断,且易致 探管损坏甚至报废,此种方法简单,但不足之处是时间长,效率低,对设备损毁严重。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 捞装置,其简单易行,耗时短,且对探管毫无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在岩芯管底部沿管壁向上开一个直径 2cm,长2 3m的长槽,长槽上端锉成光滑的圆弧形,在长槽下端内侧开口处一端沿管壁焊 接一长IOcm的8号铁丝,铁丝与岩芯管成垂直状,将岩芯管下端锯成一组锯齿状,一组锯齿 数量为3 6个,每个锯齿β的角度为20—30度,一组锯齿中的其中2个锯齿齿尖略向 内侧倾斜,倾斜锯齿齿尖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被卡管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易行,省时 省力,可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在打捞过程中,不会对钢丝电缆造成损毁,亦不会损坏探管 和放射源。经过3年多的实验,本实用新型在打捞砂岩型铀矿测井底部卡管的成功率达 100%。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的结构图。其中1——岩芯管、2-—长槽、3——一组锯齿4――铁丝、β -—锯齿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它在岩芯管(1)底部 沿管壁向上开一个直径2cm,长2 3m的长槽(2),长槽(2)的上端锉成光滑的圆弧形,在长 槽(2)下端内侧开口处一端沿管壁焊接一长IOcm的8号铁丝(4),铁丝(4)与岩芯管(1) 成垂直状态,将岩芯管(1)的下端锯成一组锯齿(3),一组锯齿数量为3 6个,每个锯齿 β的角度为20—30度,一组锯齿中的其中2个锯齿齿尖略向内侧倾斜,倾斜锯齿齿尖形成 的圆形直径大于被卡管的直径。具体打捞工作过程先将电缆由岩芯管(1)底端开口处放 入,并确保纲丝电缆被8号铁丝(4)封闭在岩芯管内,使之无法滑出管外,然后将钢丝电缆 人工拉紧,顺着钢丝电缆将带长槽的岩芯管一直下到井底,此时被卡探管已经完全进入岩芯管内。给岩芯管加压,使锯齿向内弯曲封住底部,就可随着钻杆的提升将藏在岩芯管中的 被卡探管顺利打捞出来。
权利要求一种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在岩芯管(1)底部沿管壁向上开一个直径2cm,长2~3m的长槽(2),长槽(2)的上端锉成光滑的圆弧形,在长槽(2)下端内侧开口处一端沿管壁焊接一长10cm的8号铁丝(4),铁丝(4)与岩芯管(1)成垂直状态,将岩芯管(1)的下端锯成一组锯齿(3),一组锯齿数量为3~6个,每个锯齿β的角度为20 30度,一组锯齿中的其中2个锯齿齿尖略向内侧倾斜,倾斜锯齿齿尖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被卡管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岩型铀矿测井卡管抱式打捞装置,它在岩芯管底部沿管壁向上开一个直径2cm,长2~3m的长槽,长槽上端锉成光滑的圆弧形,在长槽下端内侧开口处一端沿管壁焊接一长10cm的8号铁丝,铁丝与岩芯管成垂直状,将岩芯管下端锯成一组锯齿状,一组锯齿数量为3~6个,每个锯齿β的角度为20---30度,一组锯齿中的其中2个锯齿齿尖略向内侧倾斜,倾斜锯齿齿尖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被卡管的直径。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可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在打捞过程中,不会对钢丝电缆造成损毁,亦不会损坏探管和放射源。经过3年多的实验,本实用新型在打捞砂岩型铀矿测井底部卡管的成功率达100%。
文档编号E21B47/00GK201738857SQ20102029523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6日
发明者刘伟 申请人: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技术开发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