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老塘拾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65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老塘拾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拾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煤层的开采,出现了一系列的采空区,由于各种原因,在炮采过后的采空 区总会留有一少部煤,有的地方顶板较硬,回柱以后又不塌落,遗留煤容易自然形成火灾, 特别是易燃煤层处,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形成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把老塘的遗煤回收干净、提高回 采率的小型老塘拾煤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老塘拾煤器,包括机头架、过 渡机架、机身架、机尾架,在机头架侧面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和设置在机头架上的主 动链轮连接;机尾架上设有机尾辊;传动链环绕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之间,传动链上设置 有耙斗。机头架上靠近过渡机架一侧设有吊架;机身架为可伸缩机身架,且用螺丝相互连 接固定。电机通过联轴器和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主动轴连接,主动 轴两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机头架上,主动链轮为两个且同轴设置在主动轴上,机尾辊上有两 个槽和主动链轮相对应,两条传动链设置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之间,两条传动链中间设有 若干个耙斗。所述的减速机为小型蜗轮式减速机。所述的机尾架两侧设有机尾螺旋,两个机尾螺旋为反向螺旋,螺旋方向朝向机尾 架中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检修方便,且能自行挖掘装载。其应用可以促 进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不但可以增加产值,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采空区煤碳自然的 可能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煤矿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开创了新局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小型老塘拾煤器,包括机头架6、过渡机架8、机身架9、机尾架 10,机头架6上靠近过渡机架8的一侧设有吊架7 ;机身架9为可伸缩机身架且用螺丝相互 连接固定。在机头架6侧面设有电机1,电机1通过联轴器2和小型蜗轮式减速机3连接,
3小型蜗轮式减速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和主动轴16连接,主动轴16两端通过轴承15 设置在机头架6上,主动链轮5为两个且同轴设置在主动轴16上,机尾架10上设有机尾辊 14,机尾辊14上有两个槽且和主动链轮5相对应,两条传动链12设置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 14之间,两条传动链12中间设有若干个耙斗11。机尾架10两侧设有机尾螺旋13,两个机 尾螺旋13为反向螺旋,螺旋方向朝向机尾架10中间。所述可伸缩机身架是多节串联的组合式机身架,通过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机身架的 节数来调节机身架的长度。由于需要的动力大,且要求质量又比较轻,所以采用了小型蜗轮式减速机,大大减 轻了重量,提高了传动装置的稳定性。采用链式传动大大提高了传动动力和效率。采用了 可伸缩式机身,大大提高了采煤的灵活性。采用了多个小型耙斗用双排传动链串连起来无 极循环自行挖掘的运输方式。在机尾滚两侧的轴头上安装了旋向向反的机尾螺旋,机尾每 移到一处,机尾螺旋可以把机尾两边的煤旋到中间,供耙斗装载,所以就大大地提高了拾煤 器的效率。在机头架的偏后部安装了活十字吊架,大大的提高了移动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拾煤器的设计长度为8米,机身宽0. 42米,机头宽0. 8米,高0. 4米, 吊架高1米,属于小型轻便型,运煤量为6t/h,不但效益可观,而且操作方便,大大减轻了工 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进一步保障了安全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老塘拾煤器,包括机头架、过渡机架、机身架、机尾架,其特征是在机头架 侧面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和设置在机头架上的主动链轮连接;机尾架上设有机尾辊; 传动链环绕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之间,传动链上设置有耙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老塘拾煤器,其特征是机头架上靠近过渡支架一侧设 有吊架;机身架为可伸缩机身架,且用螺丝相互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老塘拾煤器,其特征是电机通过联轴器和减速机连接, 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主动轴连接,主动轴两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机头架上,主动链 轮为两个且同轴设置在主动轴上,机尾辊上有两个槽和主动链轮相对应,两条传动链设置 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之间,两条传动链中间设有若干个耙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老塘拾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速机为小型蜗轮式减 速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老塘拾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尾架两侧设有机尾螺 旋,两个机尾螺旋为反向螺旋,螺旋方向朝向机尾架中间。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老塘拾煤器,包括机头架、过渡机架、机身架、机尾架,在机头架侧面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和设置在机头架上的主动链轮连接;机尾架上设有机尾辊;传动链环绕在主动链轮和机尾辊之间,传动链上设置有耙斗。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检修方便,且能自行挖掘装载。其应用可以促进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不但可以增加产值,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采空区煤碳自然的可能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煤矿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开创了新局面。
文档编号E21C35/20GK201924927SQ20102066088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乔康存, 杨文雨, 耿国信, 赵玉明 申请人:乔康存, 杨文雨, 耿国信, 赵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