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2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背景技术
我国矿井生产过程中造成群死群伤的矿井灾害主要是瓦斯爆炸和水灾。通过事故生还者和参与救援工作者总结经验得知瓦斯爆炸事故具有瞬间发生的特性和在爆炸中心点具有IOMp以上的超强破坏力的冲击力,可以将巷道内的钢轨和矿车严重变形损坏,产生的高温、有毒气体足以在3-5分钟内使人窒息而死;水灾事故具有长时间淹没巷道特点,矿工被水浪冲走,长时间被困等特点;但瓦斯爆炸的冲击波不会波及巷道侧壁的硐室、盲巷和独头巷内,水灾事故中不会淹没最高点、独头巷和起伏巷道的最到点,有经验的矿工人利用矿井灾害时自然存在的生存空间生存并等待救援,最终成功获救。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救生舱体积庞大,即使分解后也无法实现人力井下运输,而矿井实际现场部分工作面(部分回采巷道)不存在机械运输条件,导致布置不合理;即使庞大的救生舱可以运输、安装使用,直接存放在巷道内,不仅影响正常通风、运输,而且属于直接硬性抵抗爆炸的冲击波和水灾的冲击波,可能造成救生舱损坏或整体移位等。由于结构原因可能出现布置不合理现象,最终可能会出现进入救生舱硬性抗爆炸冲击不如进硐室躲爆炸冲击波效果好,进入救生舱被淹没不如往地势高地点跑躲水灾效果好等问题。现有救生舱只是作为矿井灾变时逃生备用的安全设备,日常没有实用价值,对于矿井日常生产就是一台昂贵的累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产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产品包括a.在矿工工作的工作面附近,施工简易避难硐室;b.对简易避难硐室和附近巷道加强支护;c.在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内安装可拆解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d.将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和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之间保持IOOmm以上的距离;e.在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开口侧设置常规门、逃生门、紧急逃生窗,并对此侧加强支护;f.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外部是防粘接结构;g.使用化学填充剂对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整体填充;h.将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开口侧联金属网,使用混凝土喷砼加固密闭;i.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日常通风采用压风通风装置和供电线路;j.对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电器总电源采用瓦斯断电仪控制。优选地,所述的施工简易硐室地点为地质条件稳定、地势较高的巷道地段;在距离矿工工作的工作面IOOOm范围内,灾害发生时安全升井逃生路线上。
优选地,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和附近5-20m范围内加强支护。优选地,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可拆解结构重量低于200Kg,外形尺寸可以在井下行人最小安全宽800mm、高1800mm的范围内运输。优选地,所述钢体避难硐室开口侧设置正常时行人门体、灾害时小型行人逃生门和永久预埋的应急逃生窗;并对此侧面使用两层板材或多层板材加强支护防护。优选地,所述防粘接处理是使用塑料薄膜或油膜工艺将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处理, 保证化学填充后内衬可以从硐室内回收移动。 优选地,所述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开口薄弱侧与两侧巷道联接金属网,使用混凝土喷砼加固、密闭。优选地,所述专用压风供风,保证移动钢体避难硐室日常具有独立于矿井环境的工作条件;专用供电是从地面到钢体避难硐室使用专用电缆供电,此电缆铺设应紧贴墙壁或预埋等防冲击处理,并且接头做防水处理。优选地,所述钢体避难硐室电器设备总电源通过防爆馈电开关和瓦斯断电仪控制。本发明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产品,解决了现有救生舱运输困难、可能布置不合理、抗灾效果差、日常实用功能差的问题。适用于非金属矿井、金属矿井和隧道工程紧急避险工程,在恶劣环境为高精尖设备使用搭建平台。


图1是本发明所示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图1,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的产品包括以下部分在矿工工作的工作面IOOOm范围内,选择地质条件稳定(无冲击地压、无瓦斯突出、无顶板破碎、无巷道大范围变形、无非可控底鼓等)、地势较高的巷道地段(所述此段巷道具有水灾天然的生存空间),在逃生路线上选取所述合理巷道段110施工简易避难硐室 104。对所述简易避难硐室104和巷道110附近5-20m范围内加强支护,所述范围内无发生冒顶、偏帮、火灾等灾害隐患。在所述简易避难硐室104内安装可拆解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5,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可以分解为槽钢101、角铁102等型材和钢材103的小结构,分解各部件低于200Kg 人力可以运输,外形尺寸可以在井下行人最小安全宽800mm、高1800mm的范围内运输。将所述简易避难硐室105和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5之间保持间距不低于 100mm,参考估算为此范围巷道在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停放相近时间内,巷道变形量的2-10 倍。对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5开口侧,设置正常行人门体108、灾害时小型行人逃生门107和永久预埋的应急逃生窗106 ;并对此侧面使用两层板材或多层板材109加强支护防护。将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9外侧做防粘接处理,使用塑料薄膜或油膜等工艺将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处理,保证化学填充后内衬可以从硐室内回收移动。使用化学填充剂(例如聚亚胺胶脂材料)对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5整体填充处理,起到增强整体密闭性、防火性、防腐性、隔热性、缓冲性、阻燃性、抗静电性、防水性等作用。将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105开口薄弱侧与两侧巷道110联接金属网,使用混凝土喷砼加固、密闭。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105日常通风采用专用压风供风,保证移动钢体避难硐室日常具有独立于矿井环境的工作条件;专用供电是从地面到钢体避难硐室使用专用电缆供电,此电缆铺设应紧贴墙壁或预埋等防冲击处理,并且接头做防水处理。对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105内电器设备总电源通过防爆馈电开关和瓦斯断电仪控制(断电报警门设置在瓦斯0. 5 %,此范围《煤矿安全规程》223条允许井下明火作业), 便于普通民用电器设备进入井下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为实现数字化矿山提供平台和矿井日常管理、检测、监控的独立于矿井环境的平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尽管本发明是通过上述的优选实施行描述的,但是其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a.在矿工工作的工作面附近,施工简易避难硐室;b.对简易避难硐室和附近巷道加强支护;c.在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内安装可拆解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d.将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和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之间保持IOOmm以上的距离;e.在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开口侧设置常规门、逃生门、紧急逃生窗,并对此侧加强支护;f.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外部是防粘接结构;g.使用化学填充剂对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整体填充;h.将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开口侧联金属网,使用混凝土喷砼加固密闭;i.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日常通风采用压风通风装置和供电线路;j.对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电器总电源采用瓦斯断电仪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简易硐室地点为地质条件稳定、地势较高的巷道地段;在距离矿工工作的工作面IOOOm范围内,灾害发生时安全升井逃生路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避难硐室和附近 5-20m范围内加强支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可拆解结构重量低于200Kg,外形尺寸可以在井下行人最小安全宽800mm、高1800mm的范围内运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避难硐室开口侧设置正常时行人门体、灾害时小型行人逃生门和永久预埋的应急逃生窗;并对此侧面使用两层板材或多层板材加强支护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接处理是使用塑料薄膜或油膜工艺将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外部防粘接处理,保证化学填充后内衬可以从硐室内回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避难硐室内衬开口薄弱侧与两侧巷道联接金属网,使用混凝土喷砼加固、密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压风供风,保证移动钢体避难硐室日常具有独立于矿井环境的工作条件;专用供电是从地面到钢体避难硐室使用专用电缆供电,此电缆铺设应紧贴墙壁或预埋等防冲击处理,并且接头做防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避难硐室电器设备总电源通过防爆馈电开关和瓦斯断电仪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包括在矿工长时间工作的工作面附近开凿一个简易硐室,内部安装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在简易硐室和移动钢体避难硐室之间整体填充化学填充剂使之完全密闭;移动钢体避难硐室采用专用电缆供电、专用压风供风;内部采用瓦斯断电仪控制总电源使普通民用电器安全工作。本发明结合了救生舱与避难硐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救生舱井下运输困难、布置合理难、整体密闭性差、防水性能低、抗冲击能力低、日常功能少等问题。分解小型化的移动钢体避难硐室在矿井下方便运输、快速安装、合理布置在具有自然抵抗水灾和爆炸的地点;钢体避难硐室具有独立于矿井环境的工作环境为日常检测、监控、管理提供矿井下理想条件,同时为实现数字化矿山搭建平台。
文档编号E21F11/00GK102251804SQ2011101709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吴元峰, 杨玉, 韩雪峰 申请人:杨玉, 韩雪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