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60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基桩工程中的一种基础桩材,特别是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中上层软土层厚,基桩难以达到硬土层的情况下,一般多用摩擦桩作为基础桩材进行工程建设。现有预制混凝土桩中,混凝土管桩因工厂预制、混凝土强度高、施工便捷、周期较快等优点而得到大量的使用。但当其做为摩擦桩使用时,因其外表光滑呈圆形,所以与土层的摩檫力小,因此为了达到设计要求,不得不使用外径大的混凝土管桩,加大了工程造价。此外,现有预制混凝土桩中的预制混凝土实心方桩虽然桩体形状和结构能够满足摩擦桩要求,但其自重较大,在施工时常出现桩身的裂纹,使桩的耐久性不良。因此,开发一种新的桩型用于作为摩擦桩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桩体,所述桩体至少具有一个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矩形金属端板,所述金属端板与所述桩体外形相同,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呈螺旋状焊接在所述主筋上;每个所述主筋分别连接于所述金属端板上的一个对应的张力孔中,其中,所述张力孔至少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第一张力孔以及四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两相对边的中点连线上的第二张力孔;所有所述第一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都相同;所有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都相同,所述第一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中央为截面为圆形的轴向中空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30mm。优选地,所述金属端板的四个角为应力消除圆弧角,所述应力消除圆弧角半径为 25-120mmo 优选地,所述箍筋与所述金属端板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由于采用了空心的形状,因此有效减轻了自重,在施工时不容易出现桩身的裂纹,增强了桩体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由于外表面积大且成方形,所以其在土层中桩体与土的休止角比管桩的圆形外表大得多,这就意味着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相对的管桩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土层摩擦力,也即是,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相对的管桩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承载力,从而满足建筑要求,降低工程造价。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空心方桩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结构及其原理。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俯视图,具体来说,参数图1-2所示,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桩体,所述桩体至少具有一个钢筋笼1和混凝土 2,所述混凝土 2浇注在所述钢筋笼1之后,通过离心、震动等工艺,生产出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所述钢筋笼1包括多个主筋11和箍筋12,所述箍筋12呈螺旋状焊接在所述主筋11 上,这样便于机械化自动焊接,同时螺旋状的箍筋12能够使所述钢筋笼1具备良好的抗伸缩、抗扭性能。所述钢筋笼1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矩形金属端板3,所述主筋11固定连接在金属端板3上,所述金属端板3的设置使得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管桩有更好的耐冲击性能, 和小得多的桩头破损率。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使用混凝土配上方形的金属端板 3,使得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管桩有更好的耐冲击性能,和小得多的桩头破损率。同时方形比圆形有更大的焊接周长,所以充分保证每节桩之间的有效焊接强度,大大减小了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在施工中出现接头脱焊或位移现象,使成桩质量更优。此外,所述金属端板3的方形外形更容易开发出非焊接的快速连接头,能真正做到全天候施工,施工更快捷,可避免在高地下水位中出现焊接桩头开裂现象。每个所述主筋11分别连接于所述金属端板3上的一个对应的张力孔中,其中,所述张力孔至少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第一张力孔31以及四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两相对边的中点连线上的第二张力孔32 ;所有所述第一张力孔31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Ll都相同;所有所述第二张力孔32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L2都相同,所述第一张力孔31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Ll大于所述第二张力孔32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L2,这样能使所述钢筋笼1在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中处于能够最好发挥其强度性能的位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中央为截面为圆形的纵向中空通孔,这样在保障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层厚度,减轻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自身重量,同时也便于沉桩后在需要时对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中心通孔的灌砼操作。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张力孔32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L2大于等于30mm,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所述钢筋笼1外部的混凝土厚度,从而减少大气或侵蚀性介质对钢筋的侵蚀,延长构件的使用期限,保障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良好耐久性。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端板3与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桩体外形相同,所述金属端板3的四个角为应力消除圆弧角,所述应力消除圆弧角半径R为 25-120mm,这样不仅使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外形美观,而且避免了因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桩体边角过小,使得桩体在吊装过程中将钢丝磨断而掉落发生安全事故。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箍筋12与所述金属端板3为固定连接,这样能够使所述钢筋笼1与所述金属端板3结合得更好,也就增大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由于采用了空心的形状,因此有效减轻了自重,在施工时不容易出现桩身的裂纹,增强了桩体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由于外表面积大且成方形,所以其在土层中桩体与土的休止角比管桩的圆形外表大得多,这就意味着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相对的管桩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土层摩擦力,也即是,该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比相对的管桩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承载力,从而满足建筑要求,降低工程造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 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桩体,所述桩体至少具有一个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矩形金属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板与所述桩体外形相同,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呈螺旋状焊接在所述主筋上; 每个所述主筋分别连接于所述金属端板上的一个对应的张力孔中,其中,所述张力孔至少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第一张力孔以及四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两相对边的中点连线上的第二张力孔;所有所述第一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都相同;所有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都相同,所述第一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的中央为截面为圆形的轴向中空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力孔与其最近的金属端板边缘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板的四个角为应力消除圆弧角,所述应力消除圆弧角半径为25-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与所述金属端板为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桩体,所述桩体至少具有一个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矩形金属端板,所述金属端板与所述桩体外形相同,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呈螺旋状焊接在所述主筋上;每个所述主筋分别连接于所述金属端板上的一个对应的张力孔中,其中,所述张力孔至少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第一张力孔以及四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矩形的两相对边的中点连线上的第二张力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空心基础方桩,桩体的耐久性好,能获得更大的承载力,降低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2D5/58GK202031084SQ20112014152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张强, 朱建舟 申请人: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