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680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属于城镇地下管网、电缆检查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生活小区等使用的检查井多采用砖砌和混凝土现浇的方法。砖砌检查井的缺点在于施工工艺落后、效率低、易损坏、易渗漏。现浇型检查井的缺点在于施工工期长、效率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大。近年也有采用预制型配装式检查井,上下井体仅采用平口和承插口连接方法进行连接。在受到地基不均勻沉降和地震等影响时易发生错位、渗漏等现象,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在填海造地和有地下水的地方易发生地下水向检查井内渗漏,给排水系统造成损坏。脱模、施工等的吊装多采用在接口部预埋钢筋的方式,影响了接口部精度,造成渗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检查井易发生错位,渗漏等现象、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的、施工操作方便的单体组合式检查井,该检查井应采用预制的高强度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它主要包括井室、井盖座和井盖,所述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和一个下井室,上井室位于下井室的上部,从上井室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高度调节圈、井盖座和井盖,在下井室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从井口至下井室底部设有爬梯。所述下井室与上井室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收口段。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带有固定底的第一下井室。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安装有第二下井室底的第二下井室。所述上井室与由下井室上体和下井室下体组合的下井室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第三下井室上体和一个第三下井室下体组合的第三下井室, 在第三下井室上体和第三下井室下体的结合部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第四下井室上体和一个第四下井室下体组合的第四下井室, 第四下井室上体经第四下井室盖与上井室连接,第四下井室下体的下部安装一个第四下井室底。所述上井室与第一收口段的结合部、下井室上体与下井室下体的结合部设置有限位凹凸槽,在限位凹凸槽中安装密封圈,并采用连接件把相邻构件固定在一起。上述的检查井采有斜锥形收口部的上井室和下井室组合而成。下井室可采用不同規格多段井室相连来实现不同井深的需要、采用高度调节圈来实现高度的调整。井盖部、高度调节圈、斜锥形收口部通过预埋件采用螺栓或插入钢筋棒连接、使井体上部成为一体,抵抗路面下沉等造成的井圈错位。斜锥形收口部与上井室、下井室间采用特殊凹凸槽和设置防渗漏密封胶条,在井体外侧各组件间采用预埋的连接件相连,使各组件成为一体,达到不错位,无渗漏,坚固耐用。大大提高了抵抗地质不均勻沉降的能力。组件外侧预埋的连接件同时兼用运输及现场施工等的吊装具,确保吊装施工的安全和简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和一个下井室,上井室位于下井室的上部,从上井室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高度调节圈、 井盖座和井盖,在下井室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从井口至下井室底部设有爬梯。该检查井全部采用高强度的预制构件,施工时组合方便,各构件之间设有定位密封装置和固定连接机构,经组合成一体的检查井达到不错位、无渗漏、坚固耐用,显著提高了抵抗地质不均勻沉降的能力。另外,井室内部设有供检查人员上下的爬梯,特别适用于排水、供水、供电、煤气等地下管网。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是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3是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图4是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图5、6、7、8是构件结合部密封圈安装图。图中1、井盖,la、井盖座,2、高度调节圈,3、第一收口段,4、上井室,5、第二收口段,6、第一下井室,7、圆孔,8、爬梯,9、预埋螺栓,10、限位凹凸槽,11、连接件,12、第二下井室,12a、第二下井室底,13、第三下井室,13a、第三下井室上体,13b、第三下井室下体,14、第四下井室,14a、第四下井室底,14b、第四下井室盖,14c、第四下井室上体,14d、第四下井室下体,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这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4和一个带有固定底的第一下井室6,上井室4位于第一下井室6的上部。从上井室4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3、高度调节圈2、井盖座Ia和井盖1,在第一下井室6与上井室4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收口段5。在第一下井室6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从井口至第一下井室6底部设有爬梯8。第一收口段3和第二收口段5只有一边为直壁,其他三边为锥形收口结构。图2示出了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这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4和一个安装有第二下井室底12a的第二下井室12,上井室4位于第二下井室12的上部。从上井室4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3、高度调节圈2、井盖座Ia 和井盖1,在第二下井室12与上井室4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收口段5。在第二下井室12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从井口至第二下井室12底部设有爬梯8。第一收口段3和第二收口段5只有一边为直壁,其他三边为锥形收口结构。图3示出了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这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4和一个第三下井室13,第三下井室13采用一个第三下井室上体13a和
4一个第三下井室下体13b组合,上井室4位于第三下井室13的上部。从上井室4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3、高度调节圈2、井盖座Ia和井盖1,在第三下井室上体13a和第三下井室下体13b的结合部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从井口至第三下井室13底部设有爬梯 8。第一收口段3只有一边为直壁,其他三边为锥形收口结构。图4示出了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这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4和一个第四下井室14,第四下井室14采用一个第四下井室上体14c和一个第四下井室下体14d组合,上井室4位于第四下井室14的上部,从上井室4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3、高度调节圈2、井盖座Ia和井盖1,在第四下井室上体14c和第四下井室下体14d的结合部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第四下井室上体14c经第四下井室盖 14b与上井室4连接,第四下井室下体14d的下部安装一个第四下井室底14a。从井口至第四下井室14底部设有爬梯8。第一收口段3只有一边为直壁,其他三边为锥形收口结构。上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构件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第一收口段3上设有预埋螺栓9,以便于把井盖座Ia和高度调节圈2通过螺母紧固在第一收口段3上。与各构件的结合部设有限位凹凸槽10,限位凹凸槽10便于相邻构件的定位和设置密封圈。图5、6所示的限位凹凸槽10安装有梯形截面的第一密封圈15。图7、8所示的限位凹凸槽10安装有矩形截面的第二密封圈16。另外,在井体外侧各构件间采用预埋的连接件11相连,使各构件成为一体,达到不错位,无渗漏,坚固耐用。大大提高了抵抗地质不均勻沉降的能力。构件外侧预埋的连接件11同时兼用运输及现场施工等的吊装具,确保吊装施工的安全和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它主要包括井室、井盖座(Ia)和井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4)和一个下井室,上井室(4)位于下井室的上部,从上井室(4)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3)、高度调节圈(2)、井盖座(Ia)和井盖(1),在下井室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从井口至下井室底部设有爬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室与上井室 (4)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收口段(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带有固定底的第一下井室(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安装有第二下井室底(12a)的第二下井室(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室(4)与由下井室上体和下井室下体组合的下井室直接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第三下井室上体(13a)和一个第三下井室下体(13b)组合的第三下井室(13),在第三下井室上体(13a)和第三下井室下体(13b)的结合部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室采用一个第四下井室上体(14c)和一个第四下井室下体(14d)组合的第四下井室(14),第四下井室上体(14c)经第四下井室盖(14b)与上井室(4)连接,第四下井室下体(14d)的下部安装一个第四下井室底(14a)。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室(4)与第一收口段(3)的结合部、下井室上体与下井室下体的结合部设置有限位凹凸槽(10),在限位凹凸槽(10)中安装密封圈,并采用连接件(11)把相邻构件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属于城镇地下管网、电缆检查井技术领域。这种检查井的井室采用一个上井室和一个下井室,上井室位于下井室的上部,从上井室向上依次设置一个第一收口段、高度调节圈、井盖座和井盖,在下井室两侧设有便于安装管道的圆孔,从井口至下井室底部设有爬梯。该检查井全部采用高强度的预制构件,施工时组合方便,各构件之间设有定位密封装置和固定连接机构,经组合成一体的检查井达到不错位、无渗漏、坚固耐用,显著提高了抵抗地质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另外,井室内部设有供检查人员上下的爬梯,特别适用于排水、供水、供电、煤气等地下管网。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2208931SQ20112028211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杜萍 申请人:杜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