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34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
背景技术
目前,架棚支护的巷道所用钢梁主要借助人力及导链等工具进行安装,此安装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安全性较差。而现有的机载架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不能调整钢梁的角度和前后位置,因而不能快速定位安装,仍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220384. 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载式煤矿巷道临时支护 装置,该支护装置由滑道、滑台、主臂、护顶梁、液压传动及电气配置机构等组成。但这种支护装置的缺点是,其仅能用于顶板防护、锚网支护,不能用于架棚支护巷道的钢梁安装。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23357. 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超前支护器,该支护器由截割部、安装在截割部上的托梁器底座、伸缩油缸抬起千斤顶及超前支护梁等组成。这种结构的缺陷是不能实现钢梁的平动,因而不能快速定位安装;并且,该结构必须借用截割部的升降功能调整钢梁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以快速确定钢梁的高度位置,并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量及油缸的旋转角度,及时调整钢梁的前后位置及角度,方便钢梁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包括托梁臂、第一伸缩油缸、底托架、第一摆动油缸、转接架、旋转油缸、内筒、第二伸缩油缸、外筒、至少一个第二摆动油缸、滑座、第三伸缩油缸和滑道;其中,所述第三伸缩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滑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座铰接;所述摆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滑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铰接;内筒和所述外筒构成双层套筒,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置于所述双层套筒中,一端与所述外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所述旋转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接架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托架铰接;第一伸缩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底托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梁臂铰接。优选地,上述机载架棚机中,所述滑座为固定滑座;所述机载架棚机包括两个第二摆动油缸;并且,所述每一第二摆动油缸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外筒铰接。优选地,上述机载架棚机中,所述滑座为由回转机构驱动的转动滑座;并且,所述机载架棚机包括一个第二摆动油缸。优选地,上述机载架棚机中,所述回转机构为液压油缸驱动的回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伸缩油缸、第二摆动油缸、第二伸缩油缸和第一摆动油缸的动作,使托梁臂与已安装好的钢梁接触,确定选安装钢梁的高度位置;并且,通过第一伸缩油缸和旋转油缸的动作,调整钢梁的纵向位置及角度,进而实现钢梁的快速定位,大大缩短调整钢梁位置所需时间;进而,由于钢梁位置调整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钢梁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随时调整,因此架棚机可以完全不受掘进机停放位置的影响。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实施例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实施例处于收回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架棚机包括托梁臂I、第一伸缩油缸2、底托架3、第一摆动油缸4、转接架5、旋转油缸6、内筒7、第二伸缩油缸8、外筒9、两个第二摆动油缸10、滑座11、第三伸缩油缸12和滑道1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视图关系,图I中只显示了一个第二摆动油缸10,实际的结构是含有两个第二摆动油缸10。其中,滑道13与掘进机16固定连接,第三伸缩油缸12—端与滑道13铰接,另一端与滑座11铰接,通过第三伸缩油缸12的伸缩实现滑座11的前后滑动;两第二摆动油缸10 一端与滑座11铰接,另一端与外筒9铰接,通过两第二摆动油缸10的同步伸缩及不同步伸缩分别实现外筒的上下摆动及左右摆动;第二伸缩油缸8—端与外筒9铰接,另一端与内筒7铰接,通过第二伸缩油缸8的伸缩实现内筒的前后伸缩;旋转油缸6 —端与内筒7铰接,另一端与转接架5铰接,通过旋转油缸6的伸缩实现转接架的左右旋转;第一摆动油缸4 一端与转接架5铰接,另一端与底托架3铰接,通过第一摆动油缸4的伸缩实现底托架的上下摆动;第一伸缩油缸2 —端与底托架3铰接,另一端与托梁臂I铰接,通过第一伸缩油缸2的伸缩实现托梁臂的前后滑动。如图2和所示,为架棚机15的工作状态。伸出第三伸缩油缸12、摆动第二摆动油缸10、伸出第二伸缩油缸8和摆动第一摆动油缸4同时动作将架棚机支起,使托梁臂与已安装好的钢梁接触,确定选安装钢梁14的高度位置,动作第一伸缩油缸2及旋转该旋转油缸6确定钢梁14的纵向位置及角度,进而可快速地将钢梁14定位。如图3所示,为架棚机的收回状态,架棚机的滑道13固定安装在掘进机16的本体部上。架棚机15停止工作后收回在掘进机16本体部上,不影响掘进机截割作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三伸缩油缸、第二摆动油缸、第二伸缩油缸和第一摆动油缸的动作,使托梁臂与已安装好的钢梁接触,确定选安装钢梁的高度位置;并且,通过第一伸缩油缸和旋转油缸的动作,调整钢梁的纵向位置及角度,进而实现钢梁的快速定位,大大缩短调整钢梁位置所需时间;进而,由于钢梁位置调整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钢梁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随时调整,因此架棚机可以完全不受掘进机停放位置的影响。此外,上一实施例中,滑座11为固定滑座;此外,滑座11还可以为由回转机构驱动的转动滑座;在这种情况下,机载架棚机可以仅仅包括一个第二摆动油缸10。具体实施时,回转机构可以为液压油缸驱动的回转机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梁臂(I)、第一伸缩油缸(2)、底托架(3)、第一摆动油缸(4)、转接架(5)、旋转油缸(6)、内筒(7)、第二伸缩油缸(8)、外筒(9)、至少一个第二摆动油缸(10)、滑座(11)、第三伸缩油缸(12)和滑道(13);其中, 所述第三伸缩油缸(12)的一端与所述滑道(1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座(11)铰接; 所述摆动油缸(10)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9)铰接; 内筒(7)和所述外筒(9)构成双层套筒,所述第二伸缩油缸(8)置于所述双层套筒中,一端与所述外筒(9)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7)铰接; 所述旋转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内筒(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接架(5)铰接; 所述第一摆动油缸(4)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架(5)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托架(3)铰接; 第一伸缩油缸(2)的一端与所述底托架(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梁臂(I)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载架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座(11)为固定滑座; 所述机载架棚机包括两个第二摆动油缸(10);并且 所述每一第二摆动油缸(10)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11)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外筒(9)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载架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座(11)为由回转机构驱动的转动滑座;并且 所述机载架棚机包括一个第二摆动油缸(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载架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机构为液压油缸驱动的回转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架棚机,包括托梁臂、第一伸缩油缸、底托架、第一摆动油缸、转接架、旋转油缸、内筒、第二伸缩油缸、外筒、至少一个第二摆动油缸、滑座、第三伸缩油缸和滑道;其中,第三伸缩油缸的一端与滑道铰接,另一端与滑座铰接;摆动油缸的一端与滑座铰接,另一端与外筒铰接;内筒和外筒构成双层套筒,第二伸缩油缸置于双层套筒中,一端与外筒铰接,另一端与内筒铰接;旋转油缸的一端与内筒铰接,另一端与转接架铰接;第一摆动油缸的一端与转接架铰接,另一端与底托架铰接;第一伸缩油缸的一端与底托架铰接,另一端与托梁臂铰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钢梁的快速定位,大大缩短调整钢梁位置所需时间,方便钢梁的安装。
文档编号E21D15/58GK202510143SQ2012200617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吴浩, 张喜, 赵成雷 申请人: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