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拉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721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式拉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拉槽器,该拉槽器适用于仰采或近水平回采的综放或综采工作面,主要用于拉移机头、机尾。
背景技术
现有煤矿开采中,综采工作面运输机的行进使用单体推机尾,单体柱头顶在机尾减速机侧面,柱根顶在临时老柱(单体做老柱,打在棚梁与底板之间)上,顶槽时老柱经常被顶跑,顶槽单体不好放置,要反复支设老柱和顶槽单体,造成推槽时间长(I一0. 5小时),(顶槽单体)容易出现崩单体伤人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拉槽器,该拉槽器适用于仰采或近水平回采的综放或综采工作面,主要用于拉移机头、机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拉槽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链条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底部连接千斤顶。所述的固定架为人字形固定架。所述的连接件为箱式结构,顶部设有用于卡设链条的十字孔,两侧壁上设有操作孔,两侧壁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千斤顶的吊耳。本实用新型的拉槽器,便于移动,安装快捷,操作可靠,相比较于顶镐等推机头、机尾装置,可靠性高,安装一次使用周期长,减少了打顶镐压柱的环节,链子松时可用调链器紧链方便快捷,拉一次机头或机尾只需10分钟,比用顶镐等推槽装置至少节省了 2/3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拉槽器如图I所示,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通过链条与连接件2连接,连接件2底部连接千斤顶3。所述的固定架为人字形固定架。所述的连接件2为箱式结构(见图2-4),顶部设有用于卡设链条的十字孔2-1,两侧壁上设有操作孔2-3,两侧壁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千斤顶的吊耳2-2。安装方法在上顺槽或下顺槽选择距工作面20m — 30m的地段,将固定架的两块钢构件以“人”子形平铺在巷道中,两块钢构件一头相靠(相靠的一头在巷道中),另一头插入巷道两帮并顶在梁腿上,之后将3米的链条窜在两块钢构件靠拢的一段,然后将链条固定到千斤顶连接件上,再将千斤顶与连接件上,打好销子,同时将千斤顶活塞杆(活塞杆要全部推出来)、工作面前部槽头或槽尾与调链器及30米的长链条连接好,打好销子,最后将千斤顶的液压管路接好,检查无问题后送液紧链使两块钢构件相靠的一头靠近、另一头顶紧棚腿及巷帮,然后停止送液,在两块钢构件上别打上单体,压牢钢构件防止其被拉厥,造成槽头或槽尾拉不走及其他事故。使用方法按上述方法安装好后即可使用,当机头或机尾距拉槽器钢构件距离小于5米时,可将钢构件上单体放掉,使用倒链或其他方法将拉槽器向外移,移到位后按安装方法重新安装即可,建议每移动后拉第一下时,先试拉以便验证压柱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拉槽器使用方便,固定装置安装后(固定装置由检修班负责移动固定,生产班不用管),可拉机尾或机头30m+0. 6m/次=50次,首先不用每次移机尾或机头时打老柱,机尾或机头需要移时,只需将链条调整好,打送液手把收千斤顶活塞杆即可将机尾或机头拉到位,一般15分钟以内就能完成移机尾或机头的工作。
权利要求1.ー种可移动式拉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链条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底部连接千斤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移动式拉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为人字形固定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移动式拉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箱式结构,顶部设有用于卡设链条的十字孔,两侧壁上设有操作孔,两侧壁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千斤顶的吊耳。
专利摘要一种可移动式拉槽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链条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底部连接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的拉槽器,便于移动,安装快捷,操作可靠,相比较于顶镐等推机头、机尾装置,可靠性高,安装一次使用周期长,减少了打顶镐压柱的环节,链子松时可用调链器紧链方便快捷,拉一次机头或机尾只需10分钟,比用顶镐等推槽装置至少节省了2/3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F13/08GK202560311SQ2012201892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吴振林, 芦付松, 苗书华, 陈新勇, 祈清平 申请人: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