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悬吊-组合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29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岩悬吊-组合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工程和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矿山巷道与硐室支护以及边坡、隧道、坝体的加固的机械膨胀式多锚固点锚杆。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用的机械膨胀式多锚固点锚杆是依靠紧固末端螺母使锚固件膨胀,达到楔紧岩层的目的。这种锚杆原理简单、锚固力大,能根据实际巷道围岩软硬具体情况多次预紧。但是当钻孔较长,钻孔直径较小时,锚杆不易插进钻孔以及锚固点不能可靠的同步膨胀,在紧固螺母的过程中,各锚固件由里向外依次膨胀,无法达到同时楔紧岩石的效果;另夕卜,该种锚杆的各锚固件松套于杆体上,安装时若遇到锚杆孔不直或孔壁粗糙,可能会因用力插入时锚固件受挤压提前膨胀,导致安装中断;此外,其锚固件沿整个杆体布置,材料消耗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膨胀式锚杆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步膨胀、楔紧岩石且安装可靠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包括前端带有螺纹的杆体以及通过与螺纹适配的螺母套接在杆体前端的托板,在杆体上托板的另一侧设置至少一节膨胀锚固件,在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杆体与膨胀锚固件之间通过螺纹联接。上述膨胀锚固件是顺次联接的2 5节。上述膨胀锚固件包括一端开设U形槽的第一胀箍管以及设置在第一胀箍管前端的第一楔形顶体和设置在第一胀箍管后端的第一锥形管;第二锥形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外径较小一端延伸至第一胀箍管的U形槽端口内。上述膨胀锚固件包括一端开设U形槽的第一胀箍管以及设置在第一胀箍管前端且与杆体适配的第一左旋螺母和设置在第一胀箍管后端的第一锥形管;第二锥形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外径较小一端延伸至第一胀箍管的U形槽端口内。上述膨胀锚固件包括顺序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第一锥形管、第一胀箍管、右旋螺母、第二左旋螺母、第二胀箍管以及第二锥形管;第一胀箍管和第二胀箍管相对设置,在第一胀箍管和第二胀箍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第一锥形管与第二锥形管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胀箍管与第二胀箍管的U形槽端口内;在第二锥形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适配的内螺纹,第一左旋螺母、第二左旋螺母以及右旋螺母与杆体相适配。上述膨胀锚固件包括顺序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第一锥形管、第一胀箍管以及第二锥形管,在第一胀箍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U形槽,第二锥形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与第二锥形管对称设置且第一锥形管与第二锥形管的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胀箍管的两端口内,左旋螺母与杆体相适配。[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杆体上设置外螺纹,使得杆体与锚固件之间螺纹联接,不转动杆体时,锚固件不会发生膨胀,安装时即使遇到较大阻力也可以用力顶入,实现多锚点同步膨胀、锚固,达到同时楔紧岩石的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无需沿整个杆体布置,材料消耗量相对较小,节省材料,方便加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锚杆是由杆体1、托板2、六角螺母3以及膨胀锚固件4联接构成。在杆体I的外壁上加工外螺纹,杆体I的一端穿过托板3中心的圆孔延伸至托板3夕卜,即托板3套设在杆体I的一端,且通过六角螺母2紧固,防止托板3滑脱。在杆体I的外壁上依次套设2节膨胀锚固件4,每节膨胀锚固件4均是由第一楔形顶体4-1、第一胀箍管4-2、第一锥形管4-3联接构成。第一锥形管4-3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相适配的内螺纹,可沿杆体I向左旋进;第一胀箍管4-2在邻接第一锥形管4-3的一端口处开设有U形槽,第一锥形管4-3外径较小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节胀箍管的U形槽的端口内,第一节楔形顶体横截面较大的一端与第一节胀箍管套接,卡住第一节胀箍管,防止其在膨胀时发生偏移。使用时,先将锚杆伸入预先钻好的安装孔内,将托板3卡在孔口,顺时针转动杆体1,第一锥形管4-3沿着螺纹方向向第一胀箍管4-2 —侧运动,第一胀箍管4-2的另一侧由第一楔形顶体4-1顶住,卡紧,保证第一胀箍管4-2的另一侧不能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胀箍管4-2在U形槽口处向外扩张膨胀,而且杆体I运动时,带动第一节膨胀锚固件4和第二节膨胀锚固件4同时运动,可实现锚杆的同步膨胀,同时锚固,将岩层楔紧。实施例2参见图3和图4,将实施例1中的第一楔形顶体4-1用第一左旋螺母4_4取代,第一左旋螺母4-4与杆体I适配,可沿杆体I旋进,其它的部件及其联接关系同实施例1相同。使用时,旋转杆体I使得第一锥形管4-3与第一左旋螺母4-4相向而行,同时挤压第一胀箍管4-2,促使膨胀锚固件4的膨胀速度加快,提高了锚杆的工作效率。实施例3[0028]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杆体I上套设2节膨胀锚固件4,每个膨胀锚固件4均由顺次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4-4、第一锥形管4-3、第一胀箍管4-2、右旋螺母4-5、第二左旋螺母4-6、第二胀箍管4-7和第二锥形管4-8联接构成,第一左旋螺母4-4、右旋螺母4_5、第二左旋螺母4-6分别与杆体I相适配,可沿杆体I旋转运动,第一胀箍管4-2和第二胀箍管4-7的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第一锥形管4-3与第二锥形管4-8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胀箍管4-2与第二胀箍管4-7的U形槽端口内,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其它的部件及其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时,顺时针旋转杆体1,第一锥形管4-3、第一左旋螺母4-4、右旋螺母4-5、第二左旋螺母4-6同时相向运动,并挤压它们之间的第一胀箍管4-2和第二胀箍管4-7,使其膨胀,可以实现同时从两个方向对岩层进行锚固,锚固效果好,安装效率高。实施例4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膨胀锚固件4由顺次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4-4、第一锥形管4-3、第一胀箍管4-2、第二锥形管4-8联接构成。在胀箍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U形槽,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4-3与第二锥形管4-8对称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的两端,且第一锥形管4-3与第二锥形管4-8的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胀箍管4-2的两端口内,第一左旋螺母4-4与杆体I相适配。其它的部件及其联接关系与实施例3相同。使用时,顺时针旋转杆体I,第一锥形管4-3与第一左旋螺母4-4同时相向运动,并挤压它们之间的第一胀箍管4-2,使其膨胀。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1 4中,杆体I上依次套设5节膨胀锚固件4,其它的部件及其联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包括前端带有螺纹的杆体(I)以及通过与螺纹适配的螺母(2)套接在杆体(I)前端的托板(3),其特征在于在杆体(I)上托板(3)的另一侧设置至少一节膨胀锚固件(4),在杆体(I)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杆体(I)与膨胀锚固件(4)之间通过螺纹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锚固件(4)是顺次联接的2 5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锚固件(4) 包括一端开设U形槽的第一胀箍管(4-2)以及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前端的第一楔形顶体(4-1)和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后端的第一锥形管(4-3);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4-3)外径较小一端延伸至第一胀箍管(4-2)的 U形槽端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锚固件(4) 包括一端开设U形槽的第一胀箍管(4-2)以及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前端且与杆体(I) 适配的第一左旋螺母(4-4)和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后端的第一锥形管(4-3);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4-3)外径较小一端延伸至第一胀箍管(4-2 )的U形槽端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锚固件 (4)包括顺序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4-4)、第一锥形管(4-3)、第一胀箍管(4-2)、右旋螺母 (4-5)、第二左旋螺母(4-6)、第二胀箍管(4-7)以及第二锥形管(4-8);第一胀箍管(4-2)和第二胀箍管(4-7)相对设置,在第一胀箍管(4-2)和第二胀箍管(4-7)的一端分别设置有U 形槽,第一锥形管(4-3)与第二锥形管(4-8)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胀箍管(4-2) 与第二胀箍管(4-7)的U形槽端口内;在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第一左旋螺母(4-4)、第二左旋螺母(4-6)以及右旋螺母(4-5)与杆体(I)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锚固件(4) 包括顺序联接的第一左旋螺母(4-4)、第一锥形管(4-3)、第一胀箍管(4-2)以及第二锥形管(4-8),在第一胀箍管(4-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U形槽,第二锥形管(4-8)的内壁设置有与杆体(I)适配的内螺纹,第一锥形管(4-3)与第二锥形管(4-8)对称设置且第一锥形管 (4-3)与第二锥形管(4-8)的外径较小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胀箍管的两端口内,左旋螺母(2) 与杆体(I)相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岩悬吊-组合锚杆,包括前端带有螺纹的杆体以及通过与螺纹适配的螺母套接在杆体前端的托板,在杆体上托板的另一侧设置至少一节膨胀锚固件,在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杆体与膨胀锚固件之间通过螺纹联接,杆体与锚固件之间螺纹联接,不转动杆体时,锚固件不会发生膨胀,安装时即使遇到较大阻力也可以用力顶入,实现多锚点同步膨胀、锚固,达到同时楔紧岩石的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无需沿整个杆体布置,材料消耗量相对较小,节省材料,方便加工。
文档编号E21D21/00GK202881942SQ20122054941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贠东风, 苏普正, 王之宇, 杜强, 刘志远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