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94733阅读:8247来源:国知局
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控制水泥浆配比,检验流动度、粘度,b控制钻头旋转速度,c控制钻头提升速度,d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检查旋喷质量,e合理布置场地,缩短高压输送距离,f管控施工过程,及时处理水泥浆的返浆和冒浆和g设置桩顶部预留量。本发明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噪音低,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要求的优点。
【专利说明】双管法高压旋喷粧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处理工程的桩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高压旋喷桩属于高压喷射注浆法范畴。它是70年代日本首先提出,在静压注浆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应用广泛,具有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地基加固见效快,耐久性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且料源广阔,价格低廉,噪声小,无污染,无公害,无生产安全。
[0003]但由于工程项目所处学校环境,施工场地狭窄不能进驻大型机具设备、地理环境复杂(周围均为90年代石砌建筑)不能采用其它地基加固方式,要求施工现场噪音低,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要求,不能影响学生上课等给桩基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0004]因此已知的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施工场地狭窄、地理环境复杂,要求施工现场噪音低,不能影响学生上课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水泥浆配比,检验流动度、粘度
控制水泥浆,其中:水灰比0.8?1.01,水泥量350?400kg/m,流动度80?1001/min,比重1.1?1.5kg/l ;控制水泥浆质量,及时进行流动度、粘度的检验,确保水泥浆的可喷性和稳定性;
b、控制钻头旋转速度
控制钻头旋转速度15?25r/min,避免速度过低,固结形成螺旋状、不完整的圆柱状体,其低强度;速度过高,从喷嘴喷出的液体形成射流束的向心力剧增,减少了射流对地层的破坏力量,形成的桩径偏小;
C、控制钻头提升速度
控制钻头提升速度10?25cm/min,钻头提升速度应控制在高压喷射中能使水泥浆液和土层充分搅拌,既保证喷射流和土体接触时间充分,固结体均匀,强度最佳,又避免浆液用量大,返浆多,造成浪费;
d、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检查旋喷质量
提供空压机,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25?30MPa,旋喷施工过程中,要经常随机开挖出成桩体0.8?1.2m,检查旋喷桩体质量,及时调整旋喷参数;
e、合理布置场地,缩短高压输送距离合理布置场地,机具设备配套要紧密联系,尽量缩短高压输送距离;群桩施工,应先施工中心粧,然后对称施工边粧,以保证相邻边粧、中心粧初凝后,具有一定抗冲击力,不被边桩施工时穿过裂隙的强大射流破坏掉;
f、管控施工过程,及时处理水泥浆的返浆和冒浆
施工过程中不停地观察,若返浆超过20%或根本不冒浆,要及时调整钻头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当不返浆时,调查实际情况,水泥浆浆液增加速凝剂或加大注浆量;
g、设置桩顶部预留量
旋喷施工顶部桩长设有一定的预留量,预留长度> 0.5m,以便保证桩长及桩身顶部质量,粧顶部设直埋深> 0.3m,以保证旋嗔效果。
[0007]本发明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8]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旋喷喷嘴直径为1.6?2.5mm。
[0009]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压机的压缩空气气压为0.5?1.0MPa,压缩空气气量为L 5 ?2.5m3 /min。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地解决了因场地狭窄而不宜进驻大型机具设备、因地理环境复杂而不宜采用其它地基加固方式的问题;
2、施工方便,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噪音低,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要求,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旋喷桩工艺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旋喷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关中学男生宿舍楼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
[0012]图中:1空压机,2钻机,3喷头,4旋喷固结体,5注浆管,6高压泥浆泵,7水箱,8浆桶,9搅拌机,10水泥仓,11高压胶管,12压浆车,13旋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现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旋喷桩工艺流程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旋喷桩施工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a表示钻机就位钻孔,b表示钻孔至设计高程,c表示旋喷开始,d表示边旋喷边提升,e表示旋喷结束成桩。
[001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关中学男生宿舍楼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
[0016]本发明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水泥浆浆液配比,检验流动度、粘度
控制水泥浆,其中:水灰比1.01,水泥量400kg/m,流动度1001/min,比重1.5kg/l,把好浆液质量关,及时进行流动度、粘度的检验,保证浆液配比,确保其可喷性和稳定性;
b、控制好钻头旋转速度控制钻头旋转速度25r/min,控制好钻头旋转速度,避免速度过低,固结形成螺旋状、不完整的圆柱状体,强度低;速度过高,从喷嘴喷出的液体形成射流束的向心力剧增,减少了射流对地层的破坏力量,桩径偏小;
C、控制钻头提升速度
控制钻头提升速度25cm/min,钻头提升速度应控制在高压喷射中能使水泥浆液和土层充分搅拌,既保证喷射流和土体接触时间充分,固结体均匀,强度最佳,又避免浆液用量大,返浆多,造成浪费;
d、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检查旋喷质量
提供空压机,空压机的压缩空气气压1.0 MPa,压缩空气气量为2.5m3/min。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30MPa,加固半径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为喷射压力、提升速度。旋喷施工过程中,要经常随机开挖出成桩体Im左右,以便检查旋喷质量,及时调整旋喷参数。加固范围与喷射压力成正比,与提升速度成反比。加固体强度与单位加固体中的水泥掺入量和土质有关;所述旋喷喷嘴直径为2.5mm
e、合理布置场地,缩短高压输送距离
合理布置场地,机具设备配套要紧密联系,尽量缩短高压输送距离;群桩施工,应先施工中心粧,然后对称施工边粧,以保证相邻边粧、中心粧初凝后,具有一定抗冲击力,不被边桩施工时穿过裂隙的强大射流破坏掉;
f、管控施工过程,用时处理返浆和冒浆
施工过程中不停观察,若返浆超过20%或根本不冒浆,要及时调整钻头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当不返浆时,可能是有较大孔隙或暗穴,应调查实际情况,浆液增加速凝剂或加大注浆量;
g、设置桩顶部预留量
旋喷施工顶部桩长应有一定的预留量,预留长度为0.5m,以便保证桩长及桩身顶部质量,桩顶部应保证足够厚度的埋深,埋深厚度为0.3m,以保证旋喷效果。
[0017]本发明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二期中小学标准化学校项目城关中学男生宿舍楼项目中运用,效果显著,得到了实施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充分肯定。
[0018]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水泥浆配比,检验流动度、粘度 控制水泥浆,其中:水灰比0.8?1.01,水泥量350?400kg/m,流动度80?1001/min,比重1.1?1.5kg/l ;控制水泥浆质量,及时进行流动度、粘度的检验,确保水泥浆的可喷性和稳定性; b、控制钻头旋转速度 控制钻头旋转速度15?25r/min,避免速度过低,固结形成螺旋状、不完整的圆柱状体,其低强度;速度过高,从喷嘴喷出的液体形成射流束的向心力剧增,减少了射流对地层的破坏力量,形成的桩径偏小; C、控制钻头提升速度 控制钻头提升速度10?25cm/min,钻头提升速度应控制在高压喷射中能使水泥浆液和土层充分搅拌,既保证喷射流和土体接触时间充分,固结体均匀,强度最佳,又避免浆液用量大,返浆多,造成浪费; d、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检查旋喷质量 提供空压机,控制喷射水泥浆压力25?30MPa,旋喷施工过程中,要经常随机开挖出成桩体0.8?1.2m,检查旋喷桩体质量,及时调整旋喷参数; e、合理布置场地,缩短高压输送距离 合理布置场地,机具设备配套要紧密联系,尽量缩短高压输送距离;群桩施工,应先施工中心粧,然后对称施工边粧,以保证相邻边粧、中心粧初凝后,具有一定抗冲击力,不被边桩施工时穿过裂隙的强大射流破坏掉; f、管控施工过程,及时处理水泥浆的返浆和冒浆 施工过程中不停地观察,若返浆超过20%或根本不冒浆,要及时调整钻头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当不返浆时,调查实际情况,水泥浆浆液增加速凝剂或加大注浆量; g、设置桩顶部预留量 旋喷施工顶部桩长设有一定的预留量,预留长度> 0.5m,以便保证桩长及桩身顶部质量,粧顶部设直埋深> 0.3m,以保证旋嗔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喷嘴直径为 L 6 ?2.Smn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压缩空气气压为0.5?1.0MPa,压缩空气气量为1.5?2.5m3/min。
【文档编号】E02D5/46GK104343116SQ20131031476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杨景奎 申请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