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路注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02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管路注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砂层巷道的空间加固支护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巷道加固的注浆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河流沉积砂,砂层粘结强度低,易流动,孔隙率小,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比较罕见,如何对此类砂层地带的巷道进行超前支护是此类工程安全生产和成功建设的关键。国内目前常用一种方法是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技术,有采用单孔注浆的工艺也有采用多孔注浆的工艺。目前单孔注浆存在的缺点是:1、注浆效果差,相邻注浆加固体之间未能够连续成整体,影响了加固帷幕承受围岩压力及固结防漏砂的作用。2、工艺落后,操作单一且不易掌握,工序之间搭接不紧密,造成施工人员窝工现象,循环周期长,并且设备和人员的管理比较混乱,影响了总体的施工效率。同时注浆设备数量不足及其性能差,也影响了施工进度。目前多孔注浆存在的缺点是:注浆时,浆液扩散不均匀,出现加固体顶部及边缘小部分区域浆液扩散不到、含有部分裂隙面及片状、块状等不规则的结构。
发明内容为解决目前多孔注 浆浆液扩散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管路同时浇注的浆液扩散效果好的注浆管路系统。一种多管路注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液筒、注浆泵、分流装置及多个注浆用小导管,还包括为注衆泵提供动力的动力源,所述注浆用小导管包括管体及设置在管体的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呈菱形网状布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径为35-45mm,所述溢浆孔的孔径为4_8mm,所述位于菱形同一边上的两个溢流孔的孔垂直间距为100-180mm。上述溢流孔设置在距离管体前端400mm与距离管体后端IOOOmm之间的位置,所述管体的前端为插入端,所述管体的后端与分流装置连接。上述动力源为压风管路。上述储液筒上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上设置有刻度。上述分流装置包括与注浆泵连接的的多个并联的分支路,所述每个分支路均包括球阀、流量计。还包括主路泄压阀和支路泄压阀,所述主路泄压阀设置在注浆泵与分流装置之间,所述支路泄压阀设置在分流装置与注浆用小导管之间。还包括设置在支路泄压阀与注浆用小导管之间的封孔器。[0018]还包括设置在支路泄压阀与分流装置之间的封口插头。上述注浆小导管为钢管或焊管或PVC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克服了单孔注浆的注浆效果差、工艺落后,操作单一且不易掌握,工序之间搭接不紧密,循环周期长的缺点,同时通过对注浆用小导管的溢流孔孔间距及孔径的合理设计,也克服了多孔注浆浆液扩散不均匀,从而出现加固体顶部及边缘小部分区域浆液扩散不到、含有部分裂隙面及片状、块状等不规则的结构的缺点。使用该多管路注浆系统,该工程的月进尺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该技术有效、可行,适合在该类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2、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在储液筒上设置有可视窗,可方便观测储液筒里的浆料量。3、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在每个分支路均设置有球阀、流量计,通过球阀可调节管内浆液流量,也可随时关闭达到注浆要求的注浆孔而不会影响邻孔的注浆工作;可多孔同时注浆,节省工时、工序。4、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包括主路泄压阀和支路泄压阀,可有效的对管路压力进行调节。5、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支路泄压阀与分流装置之间的封口插头,方便管路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管路注浆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注浆用小导管、封孔器、泄压阀及封孔插头的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包括储液筒1、通过导管与储液筒连接的注浆泵2,注浆泵2的动力输入端与压风管路3连接,注浆泵的输出端与浆液主管4的输入端连接,浆液主管上设置有主路泄压阀5,浆液主管的输出端并联多个浆液分支路6 ;浆液分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球阀7、流量计8、注浆软管9、封口快插头10、阀门11、封孔器12及注浆小导管13,小导管的管体的管径为40_,溢浆孔15的孔径为6_,位于菱形同一边上的两个溢流孔的孔的垂直间距为160mm。溢流孔设置在距离管体前端40cm与距离管体后端IOOcm之间的位置,为方便观察储液筒内的浆料余量,可在液筒上设置可视窗14。施工过程中,注浆管路可多孔同时注浆,节省工时、工序,也可随时关闭达到注浆要求的注浆孔而不会影响邻孔的注浆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多管路注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液筒、注浆泵、分流装置及多个注浆用小导管,还包括为注衆泵提供动力的动力源, 所述注浆用小导管包括管体及设置在管体上的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呈菱形网状布局,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径为35-45mm,所述溢浆孔的孔径为4_8mm,所述位于菱形同一边上的两个溢流孔的孔垂直间距为100-18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设置在距离管体前端400mm与距离管体 后端IOOOmm之间的位置,所述管体的前端为插入端,所述管体的后端与分流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压风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筒上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上设置有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与注浆泵连接的的多个并联的分支路,所述每个分支路均包括球阀、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路泄压阀和支路泄压阀,所述主路泄压阀设置在注浆泵与分流装置之间,所述支路泄压阀设置在分流装置与注浆用小导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路泄压阀与注浆用小导管之间的封孔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路泄压阀与分流装置之间的封口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小导管为钢管或焊管或PVC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管路注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液筒、注浆泵、分流装置及多个注浆用小导管,注浆用小导管包括管体及设置在管体上的多个溢流孔,溢流孔呈菱形网状布局,管体的管径为35-45mm,溢浆孔的孔径为4-8mm,位于菱形同一边上的两个溢流孔的孔垂直间距为100-180mm。本实用新型的多管路注浆系统,克服了单孔注浆的注浆效果差、工艺落后,操作单一且不易掌握,工序之间搭接不紧密,循环周期长的缺点,同时通过对注浆用小导管的溢流孔孔间距及孔径的合理设计,也克服了多孔注浆浆液扩散不均匀,从而出现加固体顶部及边缘小部分区域浆液扩散不到、含有部分裂隙面及片状、块状等不规则的结构的缺点。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3130099SQ2013200643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王明智, 陈玄, 白凤忠, 张超晖, 姚开元, 赵国超 申请人: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