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杆及具有其的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08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斗杆及具有其的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挖掘机斗杆及具有其的挖掘机。
背景技术
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用于直接完成挖掘任务,主要包括动臂、铲斗、及连接动臂和铲斗的斗杆。请参阅图1,所述斗杆为箱体结构,通过顶板10、底板12、左、右侧板14拼焊而成,所述斗杆的前端设置有前支座20,所述前支座20的后端设置有中支座30,所述斗杆的后端设有后支座40,所述斗杆通过所述前支座20与铲斗铰接,其后端通过后支座40与动臂铰接。所述斗杆通过所述中支座30与摇杆铰接连接,所述摇杆用于辅助控制铲斗的运动。请参阅图2,现有的前支座20为圆形套筒结构,其上、下相对两侧分别顶板10和底板12搭接,且搭接处为线接触,并于线接触位置焊接连接,其相对两端的侧面与左、右侧板14连接,所述左、右侧板的端部加工出半 圆凹槽,所述凹槽与前支座的相对两端的侧面卡合,于卡合处焊接形成半圆形焊缝。上述前支座20与左、右侧板14焊接处的焊缝为圆弧状,焊接难度大,且容易产生焊接缺陷;上述前支座20为圆形套筒,其与顶板10和底板12搭接处为线接触,焊接难度较大,且容易产生焊接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工艺好的斗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工艺好的斗杆,所述斗杆包括顶板、底板、左、右侧板及前支座,所述顶板、底板和左、右侧板固定连接形成箱体结构,所述前支座位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前端,所述前支座包括连接管及分别从所述连接管的轴向相对两端向外延伸的两连接板,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所述连接板的的远离所述连接管(21)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侧板相应位置焊接连接形成直线焊缝。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左、右侧板连接的端部设有凸台,所述左、右侧板于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凸台与所述凹部配合。优选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部的配合处对接焊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直线焊缝。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板和底板连接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坡口。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相对两侧均设有连接平面,每一连接平面均沿所述连接管的轴向延伸。优选地,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平面与所述连接管面接触,并于面接触位置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沿其轴向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包括沿轴向位于中央的过渡孔及位于过渡孔相对两端的支撑孔,所述过渡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斗杆、动臂以及铲斗,所述斗杆的前端与铲斗枢转连接,所述伊斗的相对另一端与动臂枢转连接,所述斗杆包括前支座,所述斗杆通过所述前支座与所述铲斗枢转连接,所述斗杆为上述斗杆。[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斗杆的前支座一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相比分体成型的前支座减少了焊缝,提高了斗杆的安全性,且使得前支座的制造工艺简单,另外,由于设置了连接板,前支座与左、右侧板连接处的焊缝由现有技术的圆弧形改变为直线形,大大减小了焊接难度和焊接缺陷,同时也使得左、右侧板与前支座的连接处无需加工成圆弧状,大大方便了左、右侧板的加工制造。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斗杆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现有技术的斗杆的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斗杆结构示意图;[0017]图4为图3中斗杆的前支座结构示意图;[0018]图5为图4中的前支座的沿轴向H-H的截面图。[0019]符号说明[0020]10、顶板 12、底板 14、左、右侧板 20、前支座[0021]21、连接管201、连接平面22、通孔220、支撑孔[0022]222、过渡孔24、连接板 240、凸台241、坡口[0023]30、中支座40、后支座 50、铲斗油缸支座60、斗杆油缸支座[0024]141、连接端部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0027]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用于直接完成挖掘任务,其包括动臂、铲斗、及连接动臂和铲斗的斗杆。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工艺好的斗杆,所述斗杆包括顶板10、底板12、左、右侧板14、前支座20、中支座30、后支座40、斗杆油缸支座60及铲斗油缸支座50。[0028]所述斗杆呈箱体状 ,由所述顶板10、底板12和左、右侧板14拼焊而成。所述前支座20设置于斗杆的前端,即箱体结构的前端,具体地,所述前支座20贯穿左、右侧板14,所述前支座20的上、下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10和底板12搭接,所述斗杆通过所述前支座20与所述铲斗铰接。所述中支座30设于斗杆的中间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中支座30贯穿左、右侧板14,中支座30沿轴向的相对两端与左、右侧板14连接,所述斗杆通过中支座30与摇杆连接,所述斗杆利用摇杆辅助控制铲斗的运动。所述后支座40设于斗杆的后端且靠近底板12的位置,所述斗杆通过后支座40与所述动臂铰接。所述铲斗油缸支座50及斗杆油缸支座60均位于所述斗杆的后端,所述铲斗油缸支座50与铲斗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铲斗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铲斗作业运动,所述斗杆油缸支座60与斗杆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斗杆油缸用于驱动所述斗杆运动。请参阅图4,所述前支座20包括连接管21、分别位于连接管21上、下相对两侧的两连接平面210及分别位于连接管21沿其轴向相对两端的两连接板24,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连接板24 —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连接板24通过铸造一体成型为整体铸件。所述连接管21呈圆筒状,其内部沿轴向设有一贯穿的通孔22,请同时参阅图5,所述通孔22包括沿轴向位于中央的一过渡孔222及分别位于该过渡孔222相对两端的两支撑孔220,该过渡孔222的直径大于支撑孔220的直径。所述斗杆与铲斗连接时,销轴穿过所述前支座20的通孔22,销轴的两端支撑于支撑孔220内,将所述斗杆和铲斗铰接连接,由于过渡孔222的直径大于支撑孔220的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前支座20的重量,并可以减少销轴与前支座20之间的摩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斗杆前支座的优选实施例的成型方式为铸造成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成型方式获得,比如锻造。所述连接平面201位于所述连接管21与顶板10和底板12连接的相对两侧,连接平面201分别与连接管21的外侧面相截,且分别沿连接管21的轴向延伸,所述顶板10和底板12与前支座20连接时,将顶板10和底板12分别搭接于所述连接管21相对两侧的连接平面201,顶板10和底板12与连接管21的相对两侧形成面接触,并于面接触位置进行焊接。所述顶板10和底板12与连接管21的接触由现有技术的线接触变成了面接触,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方便焊接,增加焊接处的强度,同时也能大大减少连接处的焊接缺陷。所述连接板24位于连接管21沿其轴向的左、右相对两端,且垂直于连接管21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前支座20通过所述连接板24与所述左、右侧板14连接,所述连接板24与左、右侧板14连接的端部设有形状呈倒“L”的凸台240,所述左、右侧板14于相应的连接端部141也设有与所述凸台240相匹配的凹部,所述连接板24与左、右侧板14连接时,将连接板24的凸台240与左、右侧板14的连接端部141的凹部对准卡合配合,于配合处对接焊接将两者连接成一体,形成直线焊缝。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将左、右侧板与前支座的连接处加工成圆弧结构,然后于连接 处形成圆弧焊缝,焊接难度大,且易出现焊接缺陷,本实用新型将前支座20与左、右侧板14的连接处的圆弧焊缝改变为直线焊缝,大大减小了焊接难度,降低了焊接缺陷,也使得左、右侧板14的端部无需加工圆弧,加工更方便,此外,由于在两者连接处设置了凹凸结构配合,使连接处的结合更可靠。所述顶板10和底板12与前支座20连接时,顶板10和底板12既与所述连接管21相对两侧的连接平面201焊接连接,同时也与连接板24的上、下端面接触,所述连接板24与底板12和底板12连接的上、下端面设有坡口 241,于坡口 241处将所述连接板24与底板12和底板12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挖掘机斗杆前支座采用整体铸造,且设置了连接板24,使得前支座20与左、右侧板14连接处的焊缝由现有技术的圆弧形改变为直线形,大大减小了焊接难度和焊接缺陷,同时,前支座20与顶板10和底板12连接处设有连接平面201,使得前支座20与顶板10和底板12的连接处由现有技术的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方便焊接,同时也能大大减少连接处的焊接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支座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装较为简便,且对容易出现缺陷的焊接位置进行了改善,从而提高了斗杆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挖掘机,所述挖掘机包括斗杆、动臂以及铲斗,所述斗杆一端与动臂铰接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与铲斗铰接连接,所述斗杆包括前支座,所述前支座为上述前支座20。[003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 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斗杆,其包括顶板(10)、底板(12)、左、右侧板(14)及前支座(20),所述顶板(10)、底板(12)和左、右侧板(14)固定连接形成箱体结构,所述前支座(20)位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20)包括连接管(21)及分别从所述连接管(21)的轴向相对两端向外延伸的两连接板(24),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连接板(24)—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所述连接板(24)的远离所述连接管(21)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侧板(14)相应位置焊接连接形成直线焊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4)与左、右侧板(14)连接的端部设有凸台(240),所述左、右侧板(14)于相应的连接端部(141)设有与所述凸台(240)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凸台(240)与所述凹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40)与所述凹部配合处对接焊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直线焊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4)与所述顶板(10)和所述底板(12)连接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坡口(24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连接平面(201),每一连接平面(201)均沿所述连接管(21)的轴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和底板(12)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平面(201)与所述连接管(21)面接触,并于所述面接触位置焊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沿其轴向设有一通孔(22),所述通孔(22)包括沿轴向位于中央的过渡孔(222)及位于过渡孔(222)相对两端的支撑孔(220),所述过渡孔(222)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孔(220)的直径。
8.一种挖掘机,包括斗杆、动臂以及铲斗,所述斗杆的前端与铲斗枢转连接,所述铲斗的相对另一端与动臂枢转连接,所述斗杆包括前支座,所述斗杆通过所述前支座与所述伊斗枢转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斗杆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斗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斗杆,其包括顶板(10)、底板(12)、左、右侧板(14)及前支座(20),顶板、底板和左、右侧板固定连接形成箱体结构,前支座位于箱体结构的前端,前支座包括连接管(21)及分别从连接管相对两端向外延伸的两连接板(24),连接管与连接板(24)一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连接板的端部分别与左、右侧板相应位置焊接形成直线焊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斗杆的挖掘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斗杆的前支座一体成型为一单件式支承件,使得前支座的制造工艺简单,由于设置了连接板,使前支座与左、右侧板连接处的焊缝由现有技术的圆弧形改变为直线形,大大减小了焊接难度和焊接缺陷。
文档编号E02F3/38GK203145069SQ2013200671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席春玲, 张明珍, 东荣, 石慧勇, 王稳稳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