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87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主要应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技术领域之中。
背景技术
在挖泥船行业,船体进入河道、湖泊等工作区域工作时候,往往需要吊车等其他辅助工作装置把其吊进工作区域,而吊车等辅助设备对工作地点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需要较大的空间,较为平整的地面,较为坚硬的地面土质等,这对于小型水库、小型河道、沼泽地等等复杂的地理环境,一般的挖泥船就比较难于进入工作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包括船体、至少一个定位桩、铲斗、铲斗动力装置,上述定位桩以垂直面为转动面铰接于上述船体尾部,并且上述定位桩可沿其轴向伸缩,上述铲斗动力装置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其一端铰接于上述船体头部,另一端铰接上述铲斗,上述铲斗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上述铲斗可通过上述铲斗动力装置伸至上述船体下方。进一步地,上述铲斗动力装置包括动臂、斗杆,上述动臂以垂直面为转动面一端铰接于上述船体头部,另一端与上述斗杆铰接,上述斗杆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上述斗杆以沿着上述动臂由船体头部向外方向为基准向下转动。进一步地,上述纟产斗动力装置还包括动臂油缸、斗杆油缸、伊斗油缸、摇杆机构,上述动臂油缸一端铰接于上 述船体头部,另一端铰接于上述动臂,上述斗杆油缸一端铰接于上述动臂,另一端铰接于上述斗杆,上述铲斗油缸一端铰接于上述斗杆,另一端铰接上述摇杆机构,上述摇杆机构的另一端铰接于上述铲斗。进一步地,上述摇杆机构设置一端与上述斗杆铰接。进一步地,上述每个定位桩处设置有滑动架,并且上述定位桩穿过上述滑动架,上述滑动架铰接于上述船体尾部。进一步地,上述每个定位桩处设置有定位桩固定座、定位桩油缸、滑动架油缸,定位桩固定座固定于上述定位桩,上述定位桩油缸一端链接定位桩固定座,另一端链接上述滑动架,上述滑动架油缸一端链接于上述滑动架,另一端链接于上述船体尾部。进一步地,上述定位桩设置有两个,并且上述两个定位桩关于上述船体对称。进一步地,上述船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呈条状的船体滑行装置,并且其方向沿着上述船体的移动方向。进一步地,上述船体滑行装置设置有两个,并且上述两个船体滑行装置关于上述船体对称。进一步地,上述船体滑行装置设置为一列滚轮。[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无需吊车等其他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挖泥船在复杂的工作环境爬行,可以实现自动入水、上岸等动作,在船体无法依靠螺旋桨驱动行走或拖船牵引托动的浅水区、淤泥区域,其可以通过爬行来实现行走代替螺旋桨等装置的功能。

图1为实施案例I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案例I可爬行的挖泥船的左视图;图3 (a)、(b)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一、第二阶段的行走示意图;图4 (a)、(b)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三、第四阶段的行走示意图;图5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五阶段的行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案例1:图1为实施案例I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案例I可爬行的挖泥船的左视图,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包括有船体5、至少一个定位桩3、铲斗11、铲斗动力装置。其中定位桩3以垂直面为转动面铰接于船体5尾部,并且定位桩3可沿其轴向伸缩,铲斗动力装置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其一端铰接于船体5头部,另一端铰接铲斗11,铲斗11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铲斗11可通过铲斗动力装置伸至船体5下方。在本实施案例中,铲斗动力装置包括动臂7、斗杆9,动臂7以垂直面为转动面一端铰接于船体5头部,另一端与斗杆9铰接,斗杆9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斗杆9以沿着动臂7由船体5头部向外方向为基准向下转动。这就保证了船体5在浅水区、淤泥区域时,船体5依托铲斗动力装置以及铲斗11实现由船体5头部向前伸出并伸入水面之下,铲斗11抵至河底并且完成向后(以船体5实际运动方向)挖的动作,以带动船体5向前运动的效果。对于铲斗动力装置,其还设置有提供动力的装置,即动臂油缸6、斗杆油缸8、铲斗油缸10、摇杆机构12。其中,动臂油缸6 —端铰接于船体5头部,另一端铰接于动臂7,斗杆油缸10 —端铰接于动臂7,另一端铰接于斗杆9,铲斗油缸10 —端铰接于斗杆9,另一端铰接摇杆机构12,摇杆机构12的另一端铰接于纟产斗9。对于摇杆机构12,摇杆机构12设置一端与斗杆9铰接,如此设置即可将摇杆机构12、铲斗11、斗杆9形成双摇臂机构,以加强铲斗11动作的稳定性以及三者之间结构的牢固程度。其中,铲斗动力装置以及铲斗11,其自身以及与船体5之间链接的具体设置如下:动臂7通过销轴504与船体铰接在一起,斗杆9通过销轴903与动臂7铰接在一起;通过销轴905、销轴904、销轴1101把斗杆9、钭产11、摇杆机构12铰接在一起;动臂油缸6两端分别通过销轴503、销轴701分别与船体、动臂铰接在一起,动臂油缸6伸缩使动臂绕销轴503旋转;斗杆油缸8两端通过销轴702、销轴901分别与动臂、斗杆铰接在一起,斗杆油缸伸缩,斗杆9绕销轴903旋转;铲斗油缸10两端通过销轴902、销轴1201分别与斗杆、摇杆机构铰接在一起,斗杆油缸10伸缩,铲斗围绕销轴904旋转。对于定位桩3,每个定位桩3处设置有滑动架1,并且定位桩3穿过滑动架1,滑动架I铰接于船体5尾部。每个定位桩3处还设置有定位桩固定座2、定位桩油缸13、滑动架油缸4,定位桩固定座2固定于定位桩3,定位桩油缸13 —端链接定位桩固定座13,另一端链接船体5尾部,滑动架油缸4 一端链接于滑动架1,另一端链接于船体5尾部。其中,具体的链接设置如下:滑动架油缸4的两端通过销轴101、销轴502分别与滑动架1、船体5铰接到一起,滑动架油缸伸缩,滑动架绕销轴501转动,定位桩3插入沿滑动架I的滑动孔内,定位桩油缸13的两端通过销轴102与销轴201分别与滑动架、定位桩固定座铰接在一起,定位桩油缸13伸缩,定位桩3沿滑动架I滑动。在本实施案例中,定位桩3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定位桩3关于船体5对称。定位桩3及其相关装置可确保船体5配合铲斗动力装置动作,在船体5需要向前移动时,定位桩3通过滑动架I转动并且伸缩的动作。另外,在船体5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呈条状的船体滑行装置14,并且其方向沿着船体5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案例中,船体滑行装置14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船体滑行装置14关于船体5对称。
·[0037]船体滑行装置14设置为一列滚轮,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可滑动的机构。实施案例2:图3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一、第二阶段的行走示意图,图4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三、第四阶段的行走示意图,图5为实施案例2可爬行的挖泥船的一种行走方式的一个行走周期的第五阶段的行走示意图,一并参照图33,实施案例2提供了一种行走方式,通过各个油缸的运动顺序、运动时间、油缸流量的控制可以有不同行走方式,并不仅局限于实施案例2提供的行走方式。1.后定位油缸13伸长,图1所示的尺寸C变大,船体尾部离开地面;2.斗杆油缸8伸长,船体前端离开地面,并向前运动,在此同时,定位桩油缸13伸长(图1所示的尺寸C继续变大)、滑动架油缸4收缩(滑动架顺时针旋转),以配合前端地面对铲斗的反作用力使整个船体往前运动;3.动臂油缸收缩,斗杆油缸伸长,船体前端向前Dl方向移动,并向下沉到地面,在D2点与地面接触;4.定位桩油缸13收缩,滑动架油缸4收缩,定位桩3顺时针旋转,以船体前端D2为中心,船体尾部旋转向下接触到地面;5.定位桩油缸13收缩,然后滑动架油缸4伸长,斗杆油缸8收缩,动臂油缸6伸长,就到了另一个行走周期的初始状态。[0045]以上动作也是也是作为理想动作来展示,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定位桩、铲斗、船体等都会与地面会有一定的相对滑动。当滑动装置14压在地面上以及铲斗11抓到地面以及定位桩3顶到地面后,动臂油缸6与滑动架油缸4处于浮动状态,斗杆油缸8伸长和定位桩油缸13伸长,则船体5与滑行装置14 一起沿地面向前滑动。本实用新型,可爬行的挖泥船,无需吊车等其他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挖泥船在复杂的工作环境爬行,可以实现自动入水、上岸等动作,在船体无法依靠螺旋桨驱动行走或拖船牵引托动的浅水区、淤泥区域,其可以通过爬行来实现行走代替螺旋桨等装置的功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 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至少一个定位桩、铲斗、铲斗动力装置,所述定位桩以垂直面为转动面铰接于所述船体尾部,并且所述定位桩可沿其轴向伸缩,所述铲斗动力装置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船体头部,另一端铰接所述铲斗,所述铲斗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所述铲斗可通过所述铲斗动力装置伸至所述船体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动力装置包括动臂、斗杆,所述动臂以垂直面为转动面一端铰接于所述船体头部,另一端与所述斗杆铰接,所述斗杆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所述斗杆以沿着所述动臂由船体头部向外方向为基准向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动力装置还包括动臂油缸、斗杆油缸、铲斗油缸、摇杆机构,所述动臂油缸一端铰接于所述船体头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动臂,所述斗杆油缸一端铰接于所述动臂,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斗杆,所述铲斗油缸一端铰接于所述斗杆,另一端铰接所述摇杆机构,所述摇杆机构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铲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机构设置一端与所述斗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定位桩处设置有滑动架,并且所述定位桩穿过所述滑动架,所述滑动架铰接于所述船体尾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定位桩处设置有定位桩固定座、定位桩油缸、滑动架油缸,定位桩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定位桩,所述定位桩油缸一端链接定位桩固定座,另一端链接所述滑动架,所述滑动架油缸一端链接于所述滑动架,另一端链接于所述船体尾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桩设置有两个,并且所述两个定位桩关于所述船体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呈条状的船体滑行装置,并且其方向沿着所述船体的移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滑行装置设置有两个,并且所述两个船体滑行装置关于所述船体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爬行的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滑行装置设置为一列滚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爬行的挖泥船,包括船体、至少一个定位桩、铲斗、铲斗动力装置,上述定位桩以垂直面为转动面铰接于上述船体尾部,并且上述定位桩可沿其轴向伸缩,上述铲斗动力装置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其一端铰接于上述船体头部,另一端铰接上述铲斗,上述铲斗以垂直面为转动面,并且上述铲斗可通过上述铲斗动力装置伸至上述船体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需吊车等其他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挖泥船在复杂的工作环境爬行,可以实现自动入水、上岸等动作,在船体无法依靠螺旋桨驱动行走或拖船牵引托动的浅水区、淤泥区域,其可以通过爬行来实现行走代替螺旋桨等装置的功能。
文档编号E02F3/42GK203145075SQ20132012142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杨斌, 黎胜龙 申请人:熔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