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配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169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挖掘机配重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挖掘机配重。其特点是在配重壳体内放置若干块混凝土块,每个混凝土块上、下连接处分别设有“凹”形结构和“凸”形结构,上、下层混凝土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连接;箱体底部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凸块,箱体内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配重壳体与混凝土块之间用混凝土填充体填充。其优点是内部的混凝土填充均匀,在作业过程中机器作业平稳性好;配重在填充混凝土时不会冲击箱体致使箱体变形;配重可避免在壳体部位产生局部空腔,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时会造成箱体凹陷变形。
【专利说明】挖掘机配重【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配重,特别适用于建筑机械的挖掘机配重。
【背景技术】
[0002]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为了平衡作业时机器的摆动,一般都需要配置有配重。传统的配重是将中空状的箱体和盖板焊接形成箱体,箱体上设有混凝土灌装口,通过混凝土灌装口向壳体内部填充混凝土以达到指定的重量,然后使用适当的振捣装置进行振捣以排去内部的空气,待混凝土凝固后封口而成。
[0003]这种配重由于在箱体整体灌装,内部灌装的混凝土流动性差,容易产生填充不均匀,有些地方填充量多,有些地方填充量少,最终导致配重的重量分布不均匀,这种配重使得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摇晃,机器的作业平稳性差。这种配重在灌装混凝土时,灌装的混凝土冲击箱体,导致箱体变形严重,影响了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外观质量。这种配重由于内部填充不均匀,容易在壳体部位产生局部空腔,使得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时会造成箱体凹陷变形,影响了挖掘机的外观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配重,其内部的混凝土填充均匀,在作业过程中机器作业平稳性好;这种配重在填充混凝土时不会冲击箱体致使箱体变形;这种配重可避免在壳体部位产生局部空 腔,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时会造成箱体凹陷变形。
[0005]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0006]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和盖板焊接形成配重壳体,在配重壳体内放置若干块混凝土块,在混凝土块与箱体之间注入混凝土进行粘结,每个混凝土块上、下连接处分别设有“凹”形结构和“凸”形结构,上、下层混凝土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凸块,箱体底部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
[0007]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箱体底部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的间隙为10~1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块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的间隙为10~15mm。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0]1、内部的混凝土填充均匀,在作业过程中机器作业平稳性好;
[0011]2、配重在填充混凝土时不会冲击箱体致使箱体变形;
[0012]3、配重可避免在壳体部位产生局部空腔,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时会造成箱体凹陷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实施例一的组装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实施例二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配重壳体包括箱体I和盖板2,所述的盖板2位于箱体I的侧面,在配重壳体内放置混凝土块,在混凝土块与箱体之间注入混凝土进行粘结,采用六块混凝土块3al、3a2、3b1、3b2、3c1、3c2连接而成,每个混凝土块上、下连接面分别设有“凹”形结构和“凸”形结构,上、下层混凝土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连接,混凝土块“凹”形结构和“凸”形结构的方向朝盖板打开方向;所述箱体I朝盖板打开方向设置有相应数量的两块凸块4,箱体底部的两块凸块4分别与两块混凝土块3al、3a2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两块混凝土块3al、3a2的“凸”形结构与混凝土块3bl、3b2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两块混凝土块3bl、3b2的“凸”形结构与混凝土块3cl、3c2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混凝土块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设定的间隙为10?15mm,可确保配合后混凝土块3cl和3c2的底面与中间层的混凝土块3bl和3b2的顶面接触,使得混凝土块3c I和3c2的安装稳定。
[0021]箱体底部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的方向方向正对盖板;所述混凝土块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的方向正对盖板。
[0022]注入混凝土,使之填充满包括X、Y、Z部位缝隙,粘结成一体。
[0023]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0024](a)、制造箱体I和盖板2,在箱体I底部固定两块凸块4 ;
[0025](b)、根据配重壳体内腔形状计算出混凝土块的数量、组装方式以及每块混凝土块的形状和尺寸大小;
[0026](C)、混凝土分别浇灌到适当的模具中,待凝固后脱模,得到所需的混凝土块;
[0027](d)、从箱体底面开始安装混凝土块,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与箱体内的凸块形成凹凸配合槽连接安装;
[0028](e)、将所需的混凝土块通过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依次连接安装;
[0029](f),向配重壳体内部空间注入混凝土,将混凝土块与箱体内壁粘连连接。
[0030](g)、将盖板与箱体连接;
[0031]向内部填充混凝土后,混凝土块与箱体I和盖板2之间是没有间隙的,进一步避免了配重内部混凝土组合体在箱体内产生晃动。为了提高了配重的填充率,不会造成箱体和混凝土之间产生空腔,上述X、Y、Z部位缝隙处的混凝土的重骨料的直径为l(T30mm。
[0032]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配重壳体的中空的形状计算出混凝土块的形状和尺寸大小,计算出混凝土块的数量为六块,再按数量、组装方式计算每块混凝土块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确定箱体I底面设置的凸块4数量,确定各混凝土块的凹凸槽尺寸。
[0033]为了确保若干个混凝土块组装后的组合体结构紧凑,通常同一层的混凝土块的厚度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根据配重壳体的中空的形状计算出混凝土块的数量为六个,底层的混凝土块3al和3a2的厚度相同,中间层混凝土块3bl和3b2的厚度相同,上层混凝土块3cl和3c2的厚度相同。为了确保配重的重量均匀分布,各混凝土块的混凝土密度要求是相同的,即混凝土的重骨料、细骨料、水泥、水等的配比比例是相同的,同一层的混凝土块的长度、宽度及厚度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底层的混凝土块3al和3a2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相同,中间层混凝土块3bl和3b2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相同,上层混凝土块3cl和3c2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相同。这样,可确保同一层的混凝土块的重量相同并重量均匀分布,同一层的混凝土块的组装方式是以配重的中心面对称放置,则将六个混凝土块组装后的组合体重量也均匀分布,则混凝土的重量也均匀分布。
[0034]将上述六个混凝土块组装起来后,其组合体和箱体内壁之间会有较大的缝隙,如图1所示X和Y部位和如图3所示Z部位,因此,将上述六个混凝土块组装起来后,还应向图1所示X和Y部位和图3所示Z部位填充混凝土到适当的重量,进一步避免了配重内部混凝土块组合体在箱体内产生晃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了配重的填充率,不会造成箱体和混凝土块之间产生空腔,上述X、Y、Z部位缝隙处的混凝土的重骨料的直径为l(T30mm。
[0035]在向图1所示X和Y部位和图3所示Z部位填充混凝土后,再将盖板2与箱体I焊接起来,由于各混凝土块安装时其前端面互相平齐并且与箱体端口面平齐,因此,将盖板2与箱体I焊接后,盖板2与混凝土块之间是没有间隙的,因此,配重壳体的内部混凝土填充体与箱体I和盖板2之间是没有间隙的,进一步避免了配重内部混凝土块总成在箱体内产生晃动。
[0036]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可根据需要分别将底层的混凝土块、中间层的混凝土块和/或上层的混凝土块进行整合,就得到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结构。如,可以仅将某一层(如底层)的混凝土块3al和3a2整合为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3a结构,其余两层(如中间层和上层)的混凝土块仍然如图1所示的3bl、3b2、3cl和3c2结构;也可将上、中、下层混凝土块分别进行整合即形成三层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结构。
[0037]实施例2:
[0038]如图5、6所示,包括箱体I和盖板2,在箱体内壁底面还设置有两个上凸槽5,用于将配重总成安装在挖掘机的平台上,这种箱体底部被上凸槽5分隔成三个区域,根据这种情形可将底层的混凝土块制作成3al、3a2和3a3三块并分别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三个区域。配重箱体内的三个凸形结构4分别与混凝土块3al、3a2和3a3底部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配重箱体与混凝土块3al、3a2和3a3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设定的间隙为10?15_,可确保混凝土块3al、3a2和3a3的底面与箱体底部充分接触,使得混凝土块3al、3a2和3a3的安装稳定。
[0039]混凝土块3al、3a2和3a3的顶部没有开设“凸”形结构,组装中间层混凝土块3bl、3b2时,在混凝土块3bl、3b2的“凹”形结构与箱体2的底部凸槽5之间分别形成图5所示空腔Kl和K2,分别向空腔Kl和K2填充粘接剂,则可使得中间层混凝土块3bl、3b2安装稳定。向空腔Kl和K2填充粘接剂的过程,也可在向图5所示X和Y部位和图3所示Z部位填充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流向空腔Kl和K2时完成。
[0040]两块混凝土块3bl、3b2的“凸”形结构与混凝土块3cl、3c2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混凝土块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设定的间隙为10?15mm,可确保配合后混凝土块3cl和3c2的底面与中间层的混凝土块3bl和3b2的顶面接触,使得混凝土块3c I和3c2的安装稳定。
[0041]作为实施例2的一种变形,可根据需要分别将中间层的混凝土块和/或上层的混凝土块进行整合,就得到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结构。如,可以仅将某一层(如中间层)的混凝土块3bl和3b2整合为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结构,其余两层(如底层和上层)的混凝土块仍然如图5所示的3al、3a2、3a3、3cl和3c2结构;也可将中间层和上层混凝土块分别进行整合形成图4所示的混凝土块结构。
[0042]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基本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挖掘机配重,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和盖板焊接形成配重壳体,在配重壳体内放置若干块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混凝土块上、下连接处分别设有“凹”形结构和“凸”形结构,上、下层混凝土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凸块,箱体底部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凸块与混凝土块的“凹”形结构配合形成配合槽的间隙为1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之间凹凸结构形成的配合槽的间隙为10?15mm。
【文档编号】E02F9/18GK203583567SQ20132065522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雷艳梅 申请人: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