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5167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套设于所述隔水管并位于钻井井口位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位于下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承托环、位于上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限位环、设于所述承托环与限位环之间的刚性的环护套、设于环护套两端部内侧的密封圈,所述环护套两端分别与承托环、限位环抵接。现场作业时,将在陆地预装有隔水管回收辅助装置的隔水管下在泥线附近,隔水管固井时,环套和环护套形成胶结面,从而保证了泥线以下一段隔水管不与水泥胶结在一起。在后期弃井作业时,在泥线以下一定长度处切割隔水管后,能够有效减少上提拉力,大大提高回收隔水管时效,显著降低作业风险。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水管回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 装直。 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当一口海上探井完成,不进行开采或油气井开采到寿命时,为了保护海底油 气矿藏资源、环境、航行安全,需对报废的井进行弃井作业。根据行业规定,在北方海区(北 纬35)的海底各种弃置遗留物的清除应不小于海底泥面以下4m ;同时要求,表层导管固井 水泥返高应返到泥面。
[0003] 按照上述规定和要求,现场在泥线以下至少4m的位置对隔水管进行切割、回收。 作业过程中,由于隔水管固井的水泥返至泥面,造成水泥与隔水管表面胶结过死,导致回收 隔水管时,往往上提力过大,不仅增加作业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复杂情况。
[0004]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洋回收隔水管的辅助 装直。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油气井弃井 过程中,便于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 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套设于所述隔水管并位于钻井井口位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位于下 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承托环、位于上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限位环、设于 所述承托环与限位环之间的刚性的环护套、设于环护套两端部内侧的密封圈,所述环护套 两端分别与承托环、限位环抵接。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 述承托环、限位环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环护套的内直径。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 述承托环、限位环的外直径与所述环护套的外直径一致。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 述环护套是水泥环套、陶瓷环套或塑料环套。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 述环护套是直身筒体。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现场作业时,将在陆地预装有隔水管回收辅助装置 的隔水管下在泥线附近,使环护套上端正好在泥线附近(即有4?5m环套在泥线以下)。隔 水管固井时,环套和水泥环形成胶结界面,从而保证了泥线以下一定长度的隔水管不与水 泥胶结在一起,即使用环护套代替隔水管与水泥胶结在一起。在后期弃井作业时,在泥线以 下一段距离处切割隔水管后,能够有效减少上提拉力,大大提高回收隔水管时效,显著降低 作业风险。而且,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不同的隔水管尺寸,加工相应尺寸的装置, 材料均为常见材料,投资成本低。该新型装置可以提高回收隔水管的的作业效率,并且风险 很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套设于所述 隔水管并位于钻井井口位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位于下侧并固定连接于隔水管10的承托 环18、位于上侧并固定连接于隔水管10的限位环12、设于所述承托环18与限位环12之间 的刚性的环护套15、设于环护套15两端部内侧的密封圈16,所述环护套15两端分别与承 托环18、限位环12抵接。以0 36"井眼下0 30"隔水管为例,其具体方案是:加工隔水管 时,在焊接隔水管公母扣前,做一个内径为0 31",外径为0 33",长度为4?5m的环套。焊 接一个承托环在隔水管本体下端(算好下入后在井眼的位置为泥线以下4?5m),将环套套 进0 30"隔水管本体上,环套下端塞入密封圈后推至承托环处。在环套上端塞入另一密封 圈,再将定位环焊接在隔水管上端。承托环和定位环保证水泥环不会上下滑动,密封圈起密 封和居中的作用。完成该隔水管回收辅助装置的安装后,焊接上隔水管公母扣,完成该装置 在陆地基地的预装。环护套也可以称为环套。
[0015] 现场作业时,将在陆地预装有隔水管回收辅助装置的这根隔水管下在泥线附近, 使带环套上端正好在泥线附近(即有4?5m环套在泥线以下)。隔水管固井时,环套和水泥 环形成胶结界面,从而保证了泥线以下4?5m的隔水管不与水泥胶结在一起,即使用环护 套15代替隔水管10与水泥胶结在一起,便于弃井并切割隔水管10后抽出隔水管10。在后 期弃井作业时,在泥线以下4?5m处切割隔水管后,能够有效减少上提拉力,大大提高回收 隔水管的时效,显著降低作业风险。
[0016] 对于水泥环材质的环套,因水泥环太薄强度不够,应适当增加水泥环的厚度(例 如,外径为0 34")。为保证其顺利下入,表层井眼以下4?5m可适当扩眼到0 38"左右(可 在钻柱算好位置处加相应尺寸的扩眼器)。由于弃井作业最后一步为注盖帽水泥塞,起出隔 断的隔水管后,水泥环套可不做处理直接注盖帽水泥塞。
[0017] 对于陶瓷或塑料材质的环护套,起出隔断隔水管后因与盖帽水泥塞材质不同,视 为遗留物应做一定处理,可下入相应尺寸的钻头打钻至泥线以下4m消除遗留物后再注盖 帽水泥塞。
[0018] 因此,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不同的隔水管尺寸,加工相应尺寸的装置, 材料均为常见材料,投资成本低。该新型装置可以提高回收隔水管的的作业效率,并且风险 很小。
[0019] 更佳地,所述承托环18、限位环12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环护套15的内直径,从而起 到承托和限定环护套位置的作用,使得环护套15设定于确定的位置,处于井口处,便于弃 井作业。
[0020] 更佳地,所述承托环18、限位环12的外直径与所述环护套15的外直径一致,实现 承托和限定环护套位置的作用,使得环护套15设定于确定的位置,处于井口处,便于弃井 作业,同时不浪费材料,便于水下安装。
[0021] 更佳地,所述环护套15是水泥环套、陶瓷环套或塑料环套,都可以实现护套的作 用,在弃井时可以方便地起出隔水管10进行回收,弃井后便于封闭井口。
[0022] 更佳地,所述环护套15是直身筒体,便于与隔水管10匹配安装,便于设置于井口 和井口的开挖。
[0023]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收套管回收辅助装置,以C 36"井眼,下0 30"套管为 例,具体操作如下:
[0024] 陆地预装程序:
[0025] 1)做一个内径0 31",外径0 33",高度4?5m的环套;
[0026] 2)将承托坏焊接在隔水管本体(从一端量起4?5m的位置);
[0027] 3)将环套套入隔水管上,下端塞入密封圈后推至承托环处;
[0028] 4)在环套上端塞入另一密封圈,再将定位环焊接在隔水管上端。
[0029] 海上作业程序:
[0030] 1)用工作船将预装好隔水管回收辅助装置的隔水管运至现场,注意保护;
[0031] 2)钻一开井眼,井眼深度应与隔水管深度对应,以保证该装置下在泥线处;
[0032] 3)处理井眼,起钻完;
[0033] 4)下入隔水管,带辅助装置的隔水管下在泥线附近,使带环套上端正好在泥线附 近(即有4?5m环套在泥线以下);
[0034] 5)下隔水管到位,固井(自升式平台固井前下内管柱)。
[0035] 6)完成该井的其他工序,确定弃井;
[0036] 7)按弃井程序完成切害|]隔水管以如弃井作业;
[0037] 8)下割刀至泥线以下4m,切割回收隔水管;
[0038] 9)进一步处理环套遗留物;
[0039] 10)注盖帽水泥塞。
[〇〇4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套设于所述隔水管并位于钻井井口位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位于下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承托环、位于上侧 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水管的限位环、设于所述承托环与限位环之间的刚性的环护套、设于 环护套两端部内侧的密封圈,所述环护套两端分别与承托环、限位环抵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 托环、限位环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环护套的内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 托环、限位环的外直径与所述环护套的外直径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护套是水泥环套、陶瓷环套或塑料环套。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于海洋钻井隔水管回收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护套是直身筒体。
【文档编号】E21B17/02GK203847014SQ20142023568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张勇, 黄凯文, 王小勇, 黄熠, 黄亮, 鹿传世, 熊永卫, 张超, 李磊, 梁继文, 曾春珉, 许发宾, 吴江, 张崇, 徐小龙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