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动力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249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液压动力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动力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本体、下接头及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单流阀;所述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中心管柱、接头、外套筒,所述中心管柱的上端套设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内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上端内侧,所述中心管柱管壁上设有液流孔;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外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下端内侧;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环空内,并与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配合形成与所述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在液压作用下能够使所述中心管柱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
【专利说明】液压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井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套管变形问题越来越多严重,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套管整形工具有了很大的发展。比较有效地解决套管变形问题的套管整形工具一般都需要较大的下行力,依靠向下的挤压和滚动力来修复套管变形。
[0003]以往的增加套管整形工具的下行力的技术主要为机械式顿钻式增压技术。所述机械式顿钻式增压技术,主要是依靠上提管柱后迅速下放管柱产生的冲击力来实现推动所述套管整形工具下移,从而对缩颈套管进行整形。然而所述冲击力为瞬间增大的机械力且大小不容易把握,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
[0004]因此需要一种与套管整形工具配套使用的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液压动力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本体、下接头及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单流阀;所述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中心管柱、接头、外套筒,所述中心管柱的上端套设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内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上端内侧,所述中心管柱管壁上设有液流孔;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外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下端内侧;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环空内,并与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配合形成与所述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在液压作用下能够使所述中心管柱向下移动。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抵并通过所述接头固定的上中心管、中心管、下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中心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流孔、第二液流孔。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其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上中心管固定连接,其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筒的外套筒接头;
[0010]所述第二接头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所述第二接头上端与所述外套筒接头配合,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外套筒、所述中心管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筒接头与所述中心管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流阀自下而上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阀座,用于和所述阀座配合以密封所述下接头下端的阀球;用于扶正所述阀球的扶正弹簧。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接头的外围套设有承扭套,所述承扭套的内表面为六边形,所述下接头与所述承扭套配合的位置外表面为六边形。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承扭套的外围套设有外套筒,在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环、锁环键、锁环帽,所述锁环、锁环帽由上而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承扭套上,所述锁环键嵌设在所述锁环的内壁与所述承扭套的外壁之间,所述锁环帽抵接与所述锁环的下端,并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承扭套固定。
[0016]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本体上由中心管柱和接头形成多个液缸,使用时,从所述上接头打压,使下接头处的球阀坐到阀座上以密封本体,同时流体从中心管柱的第一液流孔、第二液流孔流入液缸,带动整个装置向下运动,从而为下部套管整形工具提供向下的动力,实现快速有效地为下部工具增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由于采用了液压的方式,相对于现有的机械式顿钻式增压技术而言,不仅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施力较为平稳,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另外在每个液缸的连接处都设有防脱扣的锁紧机构或承扭套,保证工具正转和反转都不会脱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液压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液压动力装置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或下,是针对所述液压动力装置下入井内而言的,确切地说,其上接头所在的位置相对为上,其下接头所在的位置相对为下。
[00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包括:上接头1、本体、下接头3及设置在所述下接头3内的单流阀4。所述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中心管柱21、接头22、外套筒23,所述中心管柱21的上端套设在所述上接头1下端内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3上端内侧,所述中心管柱21管壁上设有液流孔;所述外套筒2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接头1下端外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3下端内侧;所述接头2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柱21与所述外套筒23之间的环空内,并与所述中心管柱21与所述外套筒23配合形成与所述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在液压作用下能够使所述中心管柱21向下移动。
[0023]所述单流阀4自下而上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接头3内的阀座43,用于和所述阀座43配合以密封所述下接头3下端的阀球42 ;用于扶正所述阀球42的扶正弹簧41。
[0024]所述中心管柱可包括:上中心管211、多个中心管212和下中心管213。所述上中心管211、多个中心管212和下中心管213自上而下依次相抵,并通过所述接头22固定连接。
[0025]所述上中心管211,其上端套设在所述上接头1内侧,其下端面与所述中心管212上端面相抵,在所述上中心管211管壁上设有第一液流孔211a。
[0026]所述中心管212,其上端面与所述上中管211或上一个中心管212的下端面相抵,其下端面与所述下一个中心管212或下中心管213上端面相抵。在所述中心管212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液流孔212b。所述中心管212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当所需的下行力越大,则所述中心管212的个数可相应增多。
[0027]所述下中心管213的上端面与所述中心管212的下端面相抵,其下端面固定在所述下接头3的上端的内侧。
[0028]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221和第二接头222。
[0029]所述第一接头221套设在所述外套筒31内,其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上中心管211固定连接,其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221与所述外套筒23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用于保证配合处的密封性。在所述第一接头221与所述中心管212配合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圈,用于保证配合处的密封性。所述第一接头221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液流孔211a相连通的上液缸;当向所述液压动力装置内注入液压时,液体能够从所述第一液流孔211a进入所述上液缸,从而推动所述第一接头221及与之固定连接的上中心管211、多个中心管212和下中心管213向下移动。
[0030]所述中心管212的外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筒23的外套筒接头24,所述外套筒接头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接头221的下端相匹配,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接头221的下移距离;其下端用于和所述第二接头222相配合,以形成与所述第二液流孔212b相连通的液缸。在所述外套筒接头24与所述中心管212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配合处的密封性。所述外套筒接头24的外围固定在所述外套筒23上。所述固定的方式可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外套筒接头24与所述外套筒23配合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锁定机构6,以防止管柱在转动过程中脱扣。
[0031 ] 所述第二接头222套设在所述外套筒31内,其上端与外套筒接头24配合,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液流孔212b相连通的液缸。所述第二接头222外部套设有所述外套筒23,在所述第二接头222与所述外套筒23配合的外围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配合处的密封性。所述第二接头222下端至下一个外套筒接头24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接头221下端至与其匹配的外套筒接头24的距离相等。当向所述液压动力装置内注入液压时,液体能够从所述第一液流孔211a,第二液流孔212b进入与其相连通的液缸,从而形成多级液缸的本体能够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下接头3向下移动,从而为与所述下接头3连接的下部套管整形工具提供下行力。
[0032]所述外套筒23位于所述本体的最外侧,其上端与所述上接头1固定,其下部可与所述外套筒接头2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连接的位置可设置有锁定机构6,以防止管柱在转动过程中脱扣。
[0033]请参阅图2,在所述下接头3外围套设有承扭套8,所述承扭套8的内表面为六边形,所述下接头3与所述承扭套8配合的位置外表面为六边形。所述承扭套8的外围与所述外套筒23相固定。在所述承扭套8与所述外套筒23配合的位置也设置有锁紧机构6,所述锁紧机构6与所述承扭套8配合,以防止管柱在转动过程中脱扣。
[0034]所述锁紧机构6包括:锁环61、锁环键62、锁环帽63、紧固螺钉64。例如位于所述承扭套8外围的锁紧机构6,其锁环61、锁环帽62由上而下一次套设在所述承扭套8上。所述锁环键62嵌设在所述锁环61的内壁与所述承扭套8的外壁之间,所述锁环帽63抵接与所述锁环61的下端,其通过紧固螺钉64与所述承扭套8固定。所述锁环61通过螺纹连接在下接头7上,用于防止工具转动过程中下接头7脱扣。所述锁环键62设置在承扭套8与外套筒5连接螺纹处,用于锁定下承扭套8与外套筒5的螺纹连接。所述锁环帽63设置在锁环键62上,用于固定锁环键62,并与锁环61配合实现锁定功能。所述紧固螺钉64设置在锁环61与承扭套8连接螺纹处,通过螺纹锁定锁环61与承扭套8的螺纹连接,用于防止螺纹连接不牢而导致整个压力平衡装置失效。
[0035]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在使用时,从所述上接头1打压,使下接头3处的球阀42坐到阀座43上以密封本体,同时流体从中心管柱21的第一液流孔211a、第二液流孔212b流入液缸,带动整个装置向下运动,从而为下部套管整形工具提供向下的动力,实现快速有效地为下部工具增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使用时由于采用了液压的方式,相对于现有的机械式顿钻式增压技术而言,不仅能够为套管整形工具提供足够的下行力,且施力较为平稳,不容易对套管造成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动力装置本体上由中心管柱和接头形成多个液缸,所述液缸的个数与所需的下行力成正比,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液缸的个数;在每个液缸的连接处都设有防脱扣的锁紧机构6或承扭套8,保证工具正转和反转都不会脱扣。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本体、下接头及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单流阀; 所述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中心管柱、接头、外套筒,所述中心管柱的上端套设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内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上端内侧,所述中心管柱管壁上设有液流孔; 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接头下端外侧,其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接头下端内侧; 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环空内,并与所述中心管柱与所述外套筒配合形成与所述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在液压作用下能够使所述中心管柱向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抵并通过所述接头固定的上中心管、中心管、下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中心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流孔、第二液流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其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上中心管固定连接,其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筒的外套筒接头; 所述第二接头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所述第二接头上端与所述外套筒接头配合,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液流孔相连通的液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外套筒、所述中心管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接头与所述中心管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阀自下而上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阀座,用于和所述阀座配合以密封所述下接头下端的阀球;用于扶正所述阀球的扶正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的外围套设有承扭套,所述承扭套的内表面为六边形,所述下接头与所述承扭套配合的位置外表面为六边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扭套的外围套设有外套筒,在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环、锁环键、锁环帽,所述锁环、锁环帽由上而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承扭套上,所述锁环键嵌设在所述锁环的内壁与所述承扭套的外壁之间,所述锁环帽抵接与所述锁环的下端,并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承扭套固定。
【文档编号】E21B29/10GK204252898SQ20142063465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沙磊, 李奕缘, 张德海, 贺梦琦, 何晓波, 华晋伟, 田启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