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顶风道后浇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82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顶风道后浇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车站的轨顶风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顶风道后浇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在地铁车站结构中,轨顶风道承担着地铁排风、送风的任务,是地铁车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地铁列车能否正常运行。目前,大多数地铁是采用盾构机施工,而盾构机施工过程中经过地铁车站时会与轨顶风道干涉,因此轨顶风道通常是采用后浇的施工方式。轨顶风道浇筑时,目前通常是采用满堂支架和小钢模或木模组合施工。显然,该施工方式存在支架搭拆工作量大、施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风道成型外观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装配简单、收立模操作方便、轨顶风道混凝土成型效果好的液压模板台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用于轨顶风道后浇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主要包括支架系统和连接于其上端的模板系统,模板系统包括底模及铰接于其两侧的内侧动模和外侧动模,还包括控制内侧动模和外侧动模收、立模的收模油缸,底模、内侧动模和外侧动模均为整体件,支架系统包括支架和其底部的自动升降机构和自动行走机构,自动行走机构配套有纵向轨道,通过自动升降机构实现台车的整体升降,通过自动行走机构使整个台车沿纵向轨道移动。

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桁架和分别连接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顶部纵梁和底部纵梁,顶部纵梁和底部纵梁均沿轨顶风道的纵向布置,横向桁架为门式结构,包括顶部横梁和连接于其下侧的两竖杆,两竖杆之间的上部和外侧上部分别搭设有操作平台。

所述外侧动模包括外模板和沿其外侧纵向布置的若干外连接架,外模板包括下部定长模和可拆卸连接于其上端的上部活动模,下部定长模的下侧通过铰接座和销轴铰接于所述底模上。当轨顶风道的高度发生变化或者遇到中板下翻梁时,可通过更换活动模来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内侧动模包括内模板和沿其外侧纵向布置的若干内连接架,内模板包括横向水平段、下折段和上折段,上折段和下折段分别垂直位于横向水平段的两端,上折段包括定长段和可拆卸连接于定长段上端的活动段,定长段与横向水平段之间可拆卸连接,横向水平段和下折段为整体件,下折段的下侧通过铰接座和销轴铰接于所述底模上。当轨顶风道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横向调整上折段与横向水平段的连接位置来满足使用要求,当轨顶风道的高度发生变化或遇到中板下翻梁时,可通过更换上折段的活动段来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横移梁和支撑构件,横移梁同向对应布置于横向桁架顶部横梁的上方、顶部纵梁的上侧,所述底模垂直固定于横移梁的上侧,支撑构件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外连接架与横移梁之间、内连接架与横移梁之间。

所述外连接架与横移梁之间、内连接架与横移梁之间分别通过铰接座和销轴铰接有所述油缸。

所述模板系统的横移梁和支架系统横向桁架的顶部横梁之间铰接有与横移梁同向平行布置的横移油缸,用于调节模板系统相对于支架系统的位置。

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和自动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纵梁的下侧,自动升降机构采用顶升油缸,自动行走机构采用轨道行走小车。

所述底部纵梁的上侧和所述横向桁架的竖杆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块,底部纵梁的下侧还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承重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系统连接于支架系统的上端,模板系统的内侧动模和外侧动模均与底模铰接为一体,装配简单快捷效率高,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且占用空间少,可以满足狭窄的地下施工要求。底模、内侧动模和外侧动模均为整体件,所以整个模板系统的模块数量少,从而使得混凝土成型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省去混凝土的后续修饰工作。整个台车通过自动升降机构实现整体升降,通过自动行走机构使整个台车沿纵向轨道移动,一段轨顶风道浇筑好后,通过收模油缸将外侧动模和内侧动模旋转打开收模脱离混凝土,再通过控制支架系统的高度下降使底模脱离混凝土,然后直接控制台车移动至下一待浇筑段即可进行相应的立模操作。跟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去掉支架系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脱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顶风道后浇施工的液压模板台车,主要包括模板系统和支架系统。

如图1、图2所示,模板系统包括模板1及其支撑构件2、收、立模机构3和横移梁4。

如图1、图3所示,模板1包括底模11、外侧动模12和内侧动模13。底模11采用H型钢制作,外侧动模12包括外模板121和沿其外侧纵向布置的若干外连接架122。

外模板121包括下部定长模1211和通过螺栓连接于其上端的上部活动模1212,下部定长模1212的下侧通过耳座铰接于底模11相应位置处焊接的钢板上。外连接架122包括位于外模板121外壁的架条及连接于其上部的铰接座。当轨顶风道的高度发生变化或者遇到中板下翻梁时,可通过更换活动模来满足使用要求。

内侧动模13包括内模板131和沿其外侧纵向布置的若干内连接架132,内模板131包括横向水平段1311、下折段1312和上折段1313,上折段和下折段分别垂直连接于横向水平段的两端,上折段1313包括定长段13131和通过螺栓连接于定长段13132上端的活动段,定长段13131与横向水平段13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横向水平段1311和下折段1312为整体件,下折段1312的下侧通过耳座铰接于底模11上。内连接架132包括横向构件、下折构件和斜撑构件,横向构件的外端伸出于内模板横向水平段的外端之外,斜撑构件连接于横向构件的上侧和内模板上折段的外侧之间。 横向构件的下侧设置有铰接座。斜撑构件的设置可提高内模板的稳定性。当轨顶风道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横向调整上折段与横向水平段的连接位置来满足使用要求,当轨顶风道的高度发生变化或遇到中板下翻梁时,可通过更换上折段的活动段来满足使用要求。

底模11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水平横向布置的横移梁4上,横移梁4的上侧设置有铰接座,支撑构件2采用长度可调节的撑杆,收、立模机构3采用上下、倾斜布置的油缸。在外连接架122的外侧、内连接架132横向构件的下侧和横移梁4之间分别通过铰接座连接有支撑构件2和油缸。当轨顶风道竖墙下沿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在底模上侧加垫相应高度的模块来满足使用要求。

使用过程中各活动处均通过销轴铰接,以使操作过程简单,且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占用空间少,可以满足狭窄的地下施工要求。支撑构件2用于承受施工过程中模板1所受的载荷。内侧动模的上折段与横向水平段之间为螺栓连接,可适用于不同地铁站轨顶风道的尺寸调节,下折段与横向水平段为一个整体,组拼完成后,整个内侧动模为一个整体件,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拆卸,所以模板的安装快捷且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成型效果,完全可以省去混凝土的后续修饰工作。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油缸的动作来实现模板的收、立模,操作简单快捷,经验证,只需两名工人在三十分钟内就可以完全实现模板的收模和立模,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1、图2所示,支架系统包括支架5、自动升降机构6和自动行走机构7,支架5包括横向桁架51和分别连接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顶部纵梁52和底部纵梁53。横向桁架51有沿轨顶风道纵向布置的若干个,每个横向桁架均为门式结构,包括顶部横梁511和连接于其下侧的两竖杆512,顶部横梁511的一侧伸出于相应侧的竖杆512外,伸出段和相应侧竖杆之间设置有斜撑梁513,两竖杆之间的上部之间有连接梁514,连接梁和顶部横梁之间有加强梁。顶部纵梁52和底部纵梁53均沿轨顶风道的纵向布置,各横向桁架51的竖杆通过高度调节块54立于底部纵梁53上,相邻横向桁架51的竖杆之间通过拉杆连为一体。顶部纵梁52垂直布置于横向桁架51顶部横梁511的上侧两端。不同的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底面净空高度可能有不同,当轨顶风道底面净空高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更换高度调节块54来满足不同轨顶风道底面净空高度的施工要求,轨顶风道其他截面尺寸发生变化时,均可通过模板的调整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各横向桁架51连为一体后,在其门框上部和两侧上部分别搭设沿轨顶风道纵向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配套爬梯和走道板,如图1所示。支架横向桁架的门式结构设计避开了站台的空间位置,无论站台是已经浇筑完毕还是未浇筑,台车的施工均不受影响,且盾构出渣车及电瓶车均可从横向桁架下部的空间通过。

如图1所示,模板系统的横移梁4同向对应布置于支架系统的横向桁架51顶部横梁的上方、顶部纵梁52的上侧。横移梁4和顶部横梁511之间铰接有与横移梁4同向平行布置的横移油缸8,通过横移油缸8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实现模板系统横向位置的微调,使模板系统横移至待浇位置。当横移梁的位置与横向桁架的位置不对应时,横移油缸一端的铰接座可固定于顶部纵梁上。

模板系统的位置调整好后,将横移梁4的下侧与顶部纵梁52的上侧之间通过压板10及螺栓紧固,如图4所示。

自动升降机构6采用顶升油缸,布置于底部纵梁53和纵向轨道GD之间。自动行走机构7采用轨道行走小车。通过控制顶升油缸动作实现台车的整体升降。

底部纵梁53和纵向轨道之间还设置有承重螺杆9,用于浇注状态时支撑整个台车,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承重螺杆9的长度来对台车的标高进行微调。

模板台车的支模时,先控制轨道行走小车将整个台车沿纵向轨道移动至待浇节段,然后控制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使模板台车整体上升;旋出承重螺杆至台车工作状态设计值,此时台车通过承重螺杆支撑在纵向轨道上;控制横移油缸动作,使横移梁带动模板系统整体横移微调至待浇位置,并通过压板将横移梁与支架系统的顶部纵梁固定;控制收模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外侧动模和内模动模旋转至工作状态;安装并调节支撑构件撑杆,台车达到浇筑状态。

模板台车的脱模步骤按支模步骤逆向操作即可,模板脱模后状态如图5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