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455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层气开采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煤层气开发的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利用现有煤层气排采设备开发煤层气过程中,随着煤层水的减少,煤层采出水越来越少,采出水煤粉含量越来越高,另外,煤层气生产井压裂后,也会出现煤粉含量高,油管内的细煤粒(砂)在自重的作用下会不断沉积下来,造成泵阀堵塞或卡泵等现象;目前只有通过频繁修井作业检泵的措施来解决,减少了正常排水采气的时间,增加了修井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随时进行油管洗井作业,防止煤粉堵塞泵阀或卡泵现象的发生,减少检泵周期的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包括油管、空心杆和洗井排采泵,空心杆下部在油管内,空心杆和油管下端连接洗井排采泵,洗井排采泵包括油管接头,油管接头上端连接油管,油管接头下部内壁设有凸台,凸台开有连通孔,油管接头下部外壁连接外筒,外筒下端连接尾部接头,油管接头下部内壁连接泵筒,泵筒内上部安装柱塞,柱塞上端连接空心杆,柱塞为中空结构,柱塞下部内部设置游动凡尔,泵筒内中部设置固定凡尔,泵筒在固定凡尔处开有洗井孔,泵筒下部外壁套有滑套,滑套中部开有压力平衡孔,滑套外壁设有环形密封凸台,滑套下部连接弹簧,弹簧下端连接尾部接头。

所述柱塞上端一体连接空心拉杆,空心拉杆上端设置空心杆接头,空心杆接头连接空心杆。

所述柱塞内部设置上游动凡尔和下游动凡尔,泵筒内设置上固定凡尔和下固定凡尔。

所述洗井孔位于下固定凡尔处。

所述外筒下部内壁设置滑套座。

所述空心杆上部连通出液管线,注水撬通过洗井管线连通空心杆与 油管的环形空间。

本发明在实现生产过程中,可随时进行油管洗井作业,既不破坏煤层,又能够把泵筒内、产液管内煤粉洗出到地面,彻底防止煤粉堵塞泵阀或卡泵现象的发生,减少检泵周期,促使排采连续稳定进行,降低了排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洗井排采泵的结构示意图。

1 空心杆接头 2 空心拉杆 3 油管接头 4 上游动凡尔 5 柱塞 6下游动凡尔 7 泵筒 8 上固定凡尔 9 下固定凡尔 10 外筒 11 滑套 12 弹簧 13 尾部接头 14 环形密封凸台 15 空心杆 16 洗井排采泵 17 油管 18 套管 19 注水撬 20 洗井管线 21 产气管线 22 出液管线 H1 连通孔 H2 洗井孔 H3 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可洗井煤层气排采设备,包括油管17、空心杆15和洗井排采泵16,空心杆15下部在油管17内,空心杆15和油管17下端连接洗井排采泵16,空心杆15上部连通出液管线22,注水撬19通过洗井管线20连通空心杆15与油管17的环形空间。

洗井排采泵16包括油管17接头3,油管17接头3上端连接油管17,油管17接头3下部内壁设有凸台,凸台开有连通孔H1,油管17接头3下部外壁连接外筒10,外筒10下端连接尾部接头13,油管17接头3下部内壁连接泵筒7,泵筒7内上部安装柱塞5,所述柱塞5上端一体连接空心拉杆2,空心拉杆2上端设置空心杆15接头1,空心杆15接头1连接空心杆15,柱塞5为中空结构,柱塞5下部内部设置上游动凡尔4和下游动凡尔6,泵筒7内中部设置上固定凡尔8和下固定凡尔9,泵筒7在下固定凡尔9处开有洗井孔H2,泵筒7下部外壁套有滑套11,滑套11中部开有压力平衡孔H3,滑套11外壁设有环形密封凸台14,外筒10下部内壁设置滑套11座,环形密封凸台14可座在滑套11座上,滑套11下部连接弹簧12,弹簧12下端连接尾部接头13。

工作时,油管17上端与采油树密封连接,空心杆15与地面抽油机连接,产气管线21连通油管17与套管18的环形空间,正常排采生产时,柱塞5上行,泵筒7内压力降低,上固定凡尔8和下固定凡尔9打开,井内液体由上固定凡尔8进入泵筒7内;下冲程时,柱塞5下行,泵筒7内压力升高,上固定凡尔8和下固定凡尔9关闭,上游动凡尔4和下游动凡尔6打开,泵筒7内的液体被排入空心拉杆2内;随着泵的不断抽汲,液体将含有的煤粉颗粒携带到地面,煤层气从油管17与套管18的环形空间进入产气管线21。

洗井时,洗井液通过注水撬19加压,依次通过油管17与空心杆15环空、连通孔H1、泵筒7与外筒10环空,在洗井液液压作用下,滑套11下移,滑套11下移至打开下固定凡尔9侧壁开有的洗井孔H2,此时,泵筒7与外筒10环空与柱塞5内孔连通,洗井液通过上固定凡尔8、下游动凡尔6、上游动凡尔4进入产液管,从而实现对下固定凡尔9、上固定凡尔8、下游动凡尔6和上游动凡尔4的清洗,下固定凡尔9、上固定凡尔8、下游动凡尔6和上游动凡尔4内的煤粉被清洗液携带到地面,排到地面水箱。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