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捞气举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505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捞气举工具。



背景技术:

气举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排液量适应范围大、不受井身结构和井液介质影响、经济快速等优点,在川渝气田有水气藏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仅次于泡排外应用最好和最多的排水采气工艺。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固定式气举阀工艺,把气举阀固定在投捞气举工具的工作筒内部,投捞工具和完井管柱一起下入油气井内。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需要更换气举阀时,需要把管柱和工作筒提到地面上,操作比较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捞气举工具,不用把管柱和工作筒提到地面上即可完成气举阀的投放和打捞,操作比较方便。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捞气举工具,包括阀囊和工作筒,其中,

所述工作筒适于套在所述阀囊外部,所述工作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阀囊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环、第二套环、锁块、压簧和打捞头,所述第一套环套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并适于在所述第一套筒上运动,第二套环套在所述第一套环上并适于在所述第一套环运动时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静止,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端与所述打捞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打捞头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所述锁块通过所述压簧与所述第二套环连接;

当所述阀囊未进入所述工作筒内部时,所述第一套环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比所述锁块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当所述阀囊位于所述工作筒内部时,所述第一套环适于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并进入所述锁块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以使所述锁块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套环还适于在所述打捞头的带动下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远离所述锁块,从而所述压簧使所述锁块与所述凹槽分离。

可选择地,所述打捞头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

可选择地,所述锁块内部设置有通道,所述压簧的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内并适于在所述通道内运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套环的靠近第二端的部分的外壁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处的壁厚向第二端逐渐减小。

可选择地,所述锁块远离所述打捞头的一端的附近的内壁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处的壁厚向远离所述打捞头的一端逐渐减小。

可选择地,所述工作筒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筒外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设置有单流阀,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套筒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接头。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注气孔,所述锁块卡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注气孔与所述单流阀连通。

可选择地,在所述注气孔和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套筒内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将所述第一套筒的空腔分为两部分。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垫环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捞气举工具,包括阀囊和工作筒,阀囊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环、第二套环、锁块、压簧和打捞头。在使用时,首先将工作筒的两端分别与管柱连接,下入井内。将气举阀安装在第一套筒的内部空腔中,采用钢丝绳与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连接,然后将阀囊投放到工作筒内,采用震击器震击打捞头,使打捞头带动第一套环向第一套筒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第二套环相对于第一套筒静止不动,从而第一套环进入锁块和第一套筒之间,锁块卡在工作筒的凹槽内。这样,气举阀和阀囊即固定在工作筒内。当需要取出气举阀时,在地面将打捞工具送入井内,使打捞工具与打捞头连接,向上提升打捞工具,带动打捞头向第一套筒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打捞头带动第一套环运动,进而第一套环远离锁块,压簧使锁块与凹槽分离,实现阀囊与工作筒的分离,拉动打捞工具即可将阀囊从井中取出,再将气举阀从阀囊中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捞气举工具,在投放和打捞气举阀时不用把管柱和工作筒提到地面上,操作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投捞气举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A、阀囊;B、工作筒;

1、第一套筒;2、打捞头;3、第一套环;4、第二套环;5、锁块;6、压簧;7、第三套环;8、剪钉;9、垫环;10、V型密封圈;11、V型密封圈;12、隔环;13、O型密封圈;14、O型密封圈;15、第二套筒;16、第三套筒;17、接头;18、接头;19、接头;20、单流阀;21、凹槽;22、注气孔;23、密封座;24、O型密封圈;25、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捞气举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阀囊A和工作筒B,其中,工作筒B适于套在阀囊A外部,工作筒B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1;阀囊A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锁块5、压簧6和打捞头2,第一套环3套在第一套筒1上并适于在第一套筒1上运动,第二套环4套在第一套环1上并适于在第一套环3运动时相对于第一套筒1静止,第一套环3的第一端与打捞头2的第一端连接,打捞头2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延伸超过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锁块5通过压簧6与第二套环4连接;当阀囊A未进入工作筒B之前,第一套环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比锁块5靠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当阀囊A位于工作筒B内部时,第一套环3适于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并进入锁块5与第一套筒1之间,以使锁块5卡在凹槽21内;第一套环3还适于在打捞头2的带动下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远离锁块5,从而压簧6使锁块5与凹槽21分离。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捞气举工具时,首先将工作筒B的两端分别与管柱连接,下入井内。将气举阀安装在阀囊A的第一套筒1的内部空腔中,采用钢丝绳与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连接,然后将阀囊A下入井内并放入工作筒B内,采用震击器震击打捞头2,使打捞头2带动第一套环3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第一套环3进入锁块5与第一套筒1之间,以使锁块5卡在工作筒B的凹槽21内。这样,气举阀和阀囊A即固定在工作筒B内。当需要取出气举阀时,在地面将打捞工具送入井内,使打捞工具与打捞头2连接,向上提升打捞工具,带动打捞头2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打捞头2带动第一套环3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套环3远离锁块5,压簧6使锁块5与凹槽21分离,即可实现阀囊A与工作筒B的分离,拉动打捞工具即可将阀囊A从井中取出,再将气举阀从阀囊A中取出即可。本实施例提供的投捞气举工具,在投放和打捞气举阀时不用把油管和工作筒提到地面上,操作比较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管柱之间可连接多个工作筒B,根据施工需要把阀囊A放入指定的工作筒B中。

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可通过剪钉8与第一套筒1连接。在将阀囊A固定在工作筒B之后,向上提钢丝绳,剪钉8剪断,钢丝绳与第一套筒1分离。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打捞头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投捞工具可通过螺纹与打捞头2进行连接。在井内的结垢、脏物沉积易使打捞头2的外部被覆盖,设置内螺纹可避免螺纹被掩埋从而不利于后续打捞工作的开展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锁块5内设置有通道,压簧6的一部分进入通道内并适于在通道内运动。这样,在第一套环3进入锁块5和第一套筒1之间时,压簧6在通道内相对于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在第一套环3远离锁块5的时候,压簧6在通道内相对于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锁块5与凹槽2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囊A还包括第三套环7,第三套环7通过螺纹固定在第一套筒1的外部,限制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方向的运动。这样,在第一套环3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时,第三套环7限制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方向的运动,从而第一套环3进入锁块5与第一套筒1之间。并且锁块5通过压簧6与第二套环4连接,第三套环7限制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方向的运动,第二套环4不能相对于第一套筒1运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将阀囊A的外壁设计一个凸起,该凸起可限制锁块5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方向的运动,此时可不设置第三套环7。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第一套环3的靠近第二端的部分的外壁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形成倾斜角,倾斜角处的壁厚向第二端逐渐减小。这样,第一套环3更容易进入锁块5和第一套筒1之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锁块5远离打捞头2的一端的附近的内壁形成倾斜角,倾斜角处的壁厚向远离打捞头2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第一套环3的倾斜角与锁块5的倾斜角相互契合,更利于第一套环3进入锁块5和第一套筒1之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工作筒B包括第二套筒15和第三套筒16,第二套筒15套设在第三套筒16外部,第二套筒15和第三套筒16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设置有单流阀20,第三套筒16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1。当阀囊A进入工作筒B内时,锁块卡在凹槽21中。需要向气举阀内注气时,通过单流阀20向气举阀内注入。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在第二套筒15及第三套筒16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每一个第一开孔和对应的第二开孔之间均设置单流阀20,从而可通过多个单流阀20向气举阀内注气。多个第一开孔均匀分布在第二套筒15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圆周上,多个第二开孔均匀分布在第三套筒16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圆周上,这样,在注气时可保证工作筒平稳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第一套筒1上开设有注气孔22,锁块5卡在凹槽21内时,注气孔22与单流阀20连通。这样,从工作筒的单流阀20内注入的气体通过注气孔22进入到气举阀中。可在第一套筒1的筒壁上开设多个注气孔22,多个注气孔22均匀分布在第一套筒1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圆周上,这样,在注气时可保证阀囊A平稳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第二套筒15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接头18和19。第二套筒15分别通过接头18和19与管柱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接头18和19上设置内螺纹或者外螺纹,从而接头18和19可通过螺纹与管柱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接头17。具体地,接头17可通过螺纹与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接头17的远离第一套筒1的一端开口较小,可起到固定气举阀的作用,防止气举阀从第一套筒1中窜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在注气孔22和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之间,在第一套筒1内设置有密封座23,密封座23将第一套筒1的空腔分为两部分。这样,从注气孔22注入的气体不能向第一套筒1的第一端运动,只能向第一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第一套筒1可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的一端与第一部分连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垫环9和密封圈。为了安装气举阀方便,第一套筒1的筒壁可有三部分组成,在将气举阀安装在第一套筒1内的空腔中时,可先将第一套筒1的第二部分套在气举阀上,再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连接大第二部分的两端。具体地,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可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为了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在连接处的筒壁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13、14、24和25,在连接处的筒壁外部设置有垫环9、V型密封圈10和11以及隔环12,为了使密封性更好,设置两个垫环,每一个垫环和隔环之间设置有两个V型密封圈。同样地,为了方便第三套筒16在第二套筒15中的安装,第二套筒15也可包括三部分,相连的两部分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设置垫环、V型密封圈以及隔环,以保证密封性,在图1中没有进行标注。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