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基底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758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隧道基底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基底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穿越复杂地质环境已较为常见,隧道建成运营后病害不断,近几十年隧道维修养护成为一个趋势。隧道内均需设置排水措施,以满足隧道排水降压的需要。传统的排水措施有中心水沟、侧沟以及纵横向排水盲管等。当运营铁路隧道穿越富水地段时,由于水压作用,常常将仰拱顶起破坏,底板发生翻浆冒泥,破坏隧道结构,影响铁路正常运营,维修处理成本增加。只用传统的排水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隧道排水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增设隧道基底排水措施。

目前,隧道防排水措施的研究集中在传统构造措施上,如排水盲管、排水沟等。现在隧道设计中很少考虑基底排水构造,导致隧道实际施工或运营中经常出现翻浆冒泥、仰拱隆起等病害,这对富水地段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带来了较大困难,对隧道基础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安全性将产生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基底排水构造,以有效排出仰拱底部地下水,避免隧道发生翻浆冒泥病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基底排水构造,包括设置于仰拱填充层内的中心水沟,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隧底基础内的纵向排水管,以及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的导水管,纵向排水管的长度沿隧道纵向延伸;各导水管设置于中心水沟一侧,向下穿过二次衬砌结构抑拱、初期支护结构后其下端口与纵向排水管相连通,上端口在中心水沟的设置水位线以上与中心水沟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地下水发育地段能有效排出仰拱底部地下水,避免隧道发生翻浆冒泥病害,减少对仰拱的挤压破坏,减少对隧道的维修养护费用;排水效果显著,构造措施简单。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基底排水构造的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基底排水构造中纵向排水管的断面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初期支护结构11,二次衬砌结构抑拱12,仰拱填充层13,侧沟20,中心水沟21,导水管22,纵向排水管23,排水盲管23a,透水土工布23b,隧底基础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基底排水构造,包括设置于仰拱填充层13内的中心水沟21,还包括设置于隧底基础D内的纵向排水管23,以及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的导水管22,纵向排水管23的长度沿隧道纵向延伸。各导水管22设置于中心水沟21一侧,向下穿过二次衬砌结构抑拱12、初期支护结构11后其下端口与纵向排水管23相连通,上端口在中心水沟21的设置水位线以上与中心水沟21相连通。通过设置在隧底的纵向排水管23在地下水发育地段能有效排出仰拱底部地下水,避免隧道发生翻浆冒泥病害,减少对仰拱的挤压破坏,减少对隧道的维修养护费用。

参照图2,所述纵向排水管23由排水盲管23a的包裹固定于其外周壁上的透水土工布23b构成,透水土工布23b阻挡岩土颗粒进入排水盲管23a内而发生堵塞。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隧道基底排水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