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09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正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定向钻井过程中,要求钻杆必须与井眼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这样才能保证定向方位角测量和调整的准确性。然而,实际上由于井斜等原因,作用在钻杆上的侧向力使钻杆都不同程度的偏离井眼的中心线,使得定向钻井在地面测量和调整定向方位角产生较大误差。

通常,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等管柱下井后,采用人工校正使用垫料扶正。如此扶正常因人为的失准和固井施工震动等原因,致使井口不正、各层管柱间不同心等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起下作业,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导致不安全因素,同时还对钻井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油田钻井、修井作业逐渐向更深更复杂地质延伸,斜井、水平井和措施井越来越多,有些是由于钻井技术不够完善,有些是作业需要,由于套管变形、弯曲、斜伸,普通钻具起下时,会经常撞击套管壁造成钻具受损,同时套管内容易积累泥沙和结蜡,严重影响螺杆钻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提高钻井效率,同时延长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包括扶正装置主体和固定于扶正装置主体顶部的接头体,还包括缓冲单元、滚动单元和防磨损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防磨损单元由上至下设于扶正装置主体外圆周侧壁上,所述滚动单元设于缓冲单元外侧;

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套管和设于缓冲套管外侧的带有若干凸条的滑动板,所述缓冲套管与滑动板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凸条的长度小于缓冲腔的径向宽度,若干所述凸条将缓冲腔分隔成多个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滑动板两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缓冲套管之间形成限位腔;

所述滚动单元设于滑动板内,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两端固定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内的主转轴,所述主转轴外侧套设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上设有若干第一滚珠;

所述防磨损单元包括凸设于扶正装置主体的支承台,所述支承台内设有滚动套管,所述滚动套管内设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凸出支承台表面,所述支承台内开设润滑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防磨损单元设有四组,均匀分布于扶正装置主体的外圆周侧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滚动单元外侧所在平面与防磨损单元外侧所在平面共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防磨损单元的第二滚珠凸出支承台表面,减小了扶正装置与钻井孔道内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磨损面积,有利于提高扶正装置的使用寿命;(2)缓冲单元有利于在钻井过程中有效缓冲减震,进一步提高扶正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扶正装置主体,2-缓冲套管,3-滑动板,4-凸条,5-缓冲腔,6-滑动腔,7-弹簧,8-限位块,9-限位腔,10-第一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2-主转轴,13-滚动轴,14-第一滚珠,15-支承台,16-滚动套管,17-第二滚珠,18-润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高效防震钻井扶正装置,包括扶正装置主体1和固定于扶正装置主体1顶部的接头体,还包括缓冲单元、滚动单元和防磨损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防磨损单元由上至下设于扶正装置主体1外圆周侧壁上,所述滚动单元设于缓冲单元外侧;

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套管2和设于缓冲套管2外侧的带有若干凸条4的滑动板3,所述缓冲套管2与滑动板3之间形成缓冲腔5,所述凸条4的长度小于缓冲腔5的径向宽度,若干所述凸条4将缓冲腔5分隔成多个滑动腔6,所述滑动腔6内设有弹簧7,所述滑动板3两端设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缓冲套管2之间形成限位腔9;

所述滚动单元设于滑动板3内,包括第一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1及两端固定于第一轴承座10和第二轴承座11内的主转轴12,所述主转轴12外侧套设滚动轴13,所述滚动轴13上设有若干第一滚珠14;

所述防磨损单元包括凸设于扶正装置主体1的支承台15,所述支承台15内设有滚动套管16,所述滚动套管16内设有第二滚珠17,所述第二滚珠17凸出支承台15表面,所述支承台15内开设润滑通道18。水泥浆可沿润滑通道18流动,有利于第二滚珠17在水泥浆作用下实现滚动润滑。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磨损单元设有四组,均匀分布于扶正装置主体1的外圆周侧壁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动单元外侧所在平面与防磨损单元外侧所在平面共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钻井时,钻杆向下工作时,防磨损单元先与井壁侧壁接触,第二滚珠17凸出支承台15减小了防磨损单元与井壁的接触面积,有效延长扶正装置的使用寿命,当钻杆下到侧壁凹凸不平的井内时,通过第二滚珠17与支承台15的作用而扶正钻杆;钻杆继续向下,在滚动单元的作用下,将原本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进一步降低了扶正装置磨损的概率,钻杆向下钻井时,一旦出现扶正装置与井壁发生碰撞时,在移动板与弹簧7的作用下,移动板在缓冲腔5内运动,再次提高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