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09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杆柱扶正装置,具体地说是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定向井和复杂结构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在此类油井有杆泵举升过程中,抽油杆柱偏磨是造成躺井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抽油杆柱进行扶正主要有内衬管和杆柱上连接扶正装置两种方式,采用内衬管的方式适应性好,延长检泵周期效果好,但单井费用高。杆柱上连接扶正装置的方式,单井费用低,但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扶正基体与油管内壁多为滑动摩擦,扶正基体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二是扶正基体外径大,产出液流经扶正器时,易产生活塞效应,造成杆柱失稳,增大扶正器所受径向载荷或摩擦点偏移,影响了偏磨治理的效果。

碳纤维尼龙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常用材料,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日益应用于汽车工业中,作为发动机内部零件,汽车工业在使用增强及自润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上进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材料的耐油性、耐磨性和抗蠕变性极佳,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时有重量轻的优势,包括尼龙-66在内的多种工程塑料被碳纤维增强后正逐步取代原来汽车用金属压铸构件,如燃料箱及其附件等等,在这方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供了理想的重量与强度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具有治理费用低、过流通道大、扶正基体磨损率低、装置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包括扶正器基体、扶正滚轮,所述扶正器基体上安装扶正滚轮,所述扶正滚轮滚动面要突出扶正器基体外壁外侧。所述扶正器基体中部开设滚轮孔,扶正滚轮通过滚轮轴安装在滚轮孔中。所述滚轮轴外部套有铜质轴套,扶正滚轮套在铜质轴套外侧。所述滚轮轴下方设置有滚轮轴支座,滚轮轴支座套在扶正器基体上,滚轮轴支座下方设置压帽,压帽套在扶正器基体上。所述扶正器基体外壁开设过流孔,所述扶正器基体轴向两端设置连接结构。

所述滚轮孔均布有四个,扶正滚轮安装其中呈十字分布。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滚轮、本体(表面喷焊耐磨材料)双级扶正,使用周期长;同时扶正基体由以往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滚轮与中轴间设计铜套,滚轮转动阻力小,因此降低了摩擦载荷。装置整体只有碳纤维尼龙外轮露出钢质扶正体,如果滚轮卡住,磨损,不会产生落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扶正器基体;2、扶正滚轮;3、铜质轴套;4、滚轮轴;5、滚轮轴支座;6、压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3,内流式滚轮双效扶正器,包括扶正器基体1、扶正滚轮2、铜质轴套3、滚轮轴4、滚轮轴支座5、压帽6等,扶正器1两端均布八个过流孔,中间均布安装有四个滚轮,四个滚轮按照铜质轴套3外用碳纤维材料注塑成扶正滚轮的方式构成。每个滚轮通过滚轮轴4插入扶正基体和滚轮支座上加工的孔中,并用压帽6将滚轮固定在扶正器基体上。装配后的装置整体滚轮部件只有扶正滚轮2露出钢质扶正体。扶正滚轮2采用碳纤维尼龙材料制成。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按照定向井扶正位置优化设计软件确定扶正器下入位置,然后通过扶正基体1上下两端加工的丝扣与抽油杆相连接。在抽油杆柱上下抽汲过程中,露出钢质扶正体的扶正滚轮2在与之相接触的油管内壁形成滚动摩擦副,由于滚动摩擦系数小于滑动摩擦系数,一方面降低了悬点的摩擦载荷,另一方面因扶正滚轮2的磨损速率低,极大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若产出液中含有的砂粒或异物卡住滚轮,扶正滚轮2在与之相接触的油管内壁由原来的滚动摩擦副改为滑动摩擦,随着扶正滚轮的磨损,表面用耐磨材料喷焊的扶正器基体与油管内壁接触,形成新的滑动摩擦副,继续对抽油杆进行扶正,并且表面用耐磨材料喷焊的扶正器基体表面光洁度高,摩擦系数低,其硬度也低于油管,起到了既防止抽油杆柱不偏磨,又保护油管不被磨穿。

另外,油管内的产出液经扶正器基体上下开的过流孔,在扶正内部流过扶正器,而过流孔的过流面积与抽油杆与油管间环空面积相当,因此产出液流经扶正器不会产生活塞效应,不会对抽油杆柱造成失稳,使得偏磨井段偏移。

在老168等滩海区定向井应用10-20井次,检泵周期延长75天,节约检泵作业费用70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