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15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



背景技术:

井下油管结蜡严重地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并会导致油井减产和停产,目前普遍采用的化学、机械、热力和电磁等各种清蜡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用不可靠、适应性差、污染地面环境和油层及清蜡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利用油套管柱作为电路中的发热元件,对油井直接进行电加热清蜡。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其组成包括:玻璃钢光杆,所述的玻璃钢光杆一端通过连接套连接钢质光杆,另一端通过绝缘接箍连接铜质抽油杆,所述的铜质抽油杆外侧包覆有油管,所述的油管上均布有油管绝缘子,最下端油管绝缘子上安装有沉没式触头,所述的沉没式触头滑动连接于套管内,所述的套管一端伸出地面,所述的套管外侧包覆有井壁,所述的套管伸出地面端具有接头,所述的接头端部具有密封接头,所述的密封接头中心具有正极供电电缆通过孔,所述的正极供电电缆通过孔内通过有正极供电电缆,所述的正极供电电缆一端连接在电控系统装置上,另一端通过绝缘接箍连接在铜质抽油杆上,所述的接头端部还连接有负极供电电缆,所述的负极供电电缆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电控系统装置上。

所述的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所述的电控系统装置内具有可控硅整流单元、变压单元和开关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除蜡装置,由于采用在油管柱下入抽油杆,通过绝缘扶正器与油管柱隔离,再通过抽油杆下端连接的接触器与油管柱内接触,油管柱及抽油杆通过电缆与电控系统装置连接的结构,利用抽油杆作为正极,油管柱作为负极,抽油杆、接触器与油管柱构成电路回路,这样电流通入抽油杆和油管柱,其电阻产生热量,热量以抽油杆为中心,在油管柱内扩散,加热油管柱内的流体,实现加热油管柱内的液体,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实现清防蜡的目的。这种结构不仅不伤害电缆、清蜡效果好、清蜡效率高,而且劳动强度小、结构和操作简单。所以说该无杆采油井电加热清蜡装置具

2.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除蜡装置,具有不易伤害电缆、效果好、效率高及劳动强度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除蜡装置,所述的电控系统装置内具有变压系统,可以对外供电源进行升压、调压,经过升压、调压后的油井,可以保证在通电和油井正常工作状态下由电阻产生的热量可以正好融化蜡质,又不增加用电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除蜡装置,为可移动式,所述的电控系统装置内部各单元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正极供电电缆和所述的负极供电电缆与油井的连接具有接插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铜质抽油杆;2 —绝缘接箍;3 —地面;4 —钢质光杆;5 —连接套;6 —玻璃钢光杆;7 —套管;8 —接头;9 —油管;10 —油管绝缘子;11 —沉没式触头;12 —密封接头;13 —正极供电电缆;14 —负极供电电缆;15 —电控系统装置;15-1 —可控硅整流单元;15-2 —变压单元;15-3 —开关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其组成包括:玻璃钢光杆,所述的玻璃钢光杆6一端通过连接套5连接钢质光杆4,另一端通过绝缘接箍2连接铜质抽油杆1,所述的铜质抽油杆外侧包覆有油管9,所述的油管上均布有油管绝缘子10,最下端油管绝缘子上安装有沉没式触头11,所述的沉没式触头滑动连接于套管7内,所述的套管一端伸出地面3,所述的套管外侧包覆有井壁,所述的套管伸出地面端具有接头8,所述的接头端部具有密封接头12,所述的密封接头中心具有正极供电电缆通过孔,所述的正极供电电缆通过孔内通过有正极供电电缆13,所述的正极供电电缆一端连接在电控系统装置15上,另一端通过绝缘接箍连接在铜质抽油杆上,所述的接头端部还连接有负极供电电缆14,所述的负极供电电缆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电控系统装置上。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所述的电控系统装置内具有铜质抽油杆15-2和开关控制单元15-3。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油井直接电加热除蜡装置,在油井清蜡时,电流由井场变压器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控系统装置内的变压单元,根据清蜡所需调整电压到可控硅整流单元,经过正极供电电缆和负极供电电缆连接到井口的接线端上,使电流经由铜质抽油杆、沉没式触头联通至套管,由套管、沉没式触头和铜质抽油杆组成的井下加热电路,是一个Rt负载电路,用交流电加热,可控硅整流单元和变压单元可以保证必须的电流强度和井下加热温度,有效地融化油管上的石蜡和胶体沥青质沉积物,在必要时可以通过电流调节来提示油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