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843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行作业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许多工序需要处理隧道顶面,由于距离地面过高,所以施工非常不方便。所以现急需一种可任意移动位置,方便拆卸的平行作业车,能够适应隧道顶面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解决隧道内顶面施工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包括可在双轨上水平移动的下框架,所述下框架上设置有卡设在单轨上的行走制动防倾装置;所述下框架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直撑杆和斜撑杆,所述直撑杆和斜撑杆的顶端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与直撑杆和斜撑杆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上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上框架与隧道壁配合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护栏和多层踏板;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挂梯,所述挂梯沿所述直撑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包括跨越双轨的主架和副架,所述主架下侧设置有在单轨上滚动的左滚轮,所述副架与所述主架螺栓连接,所述副架下侧设置有在单轨上滚动的右滚轮。

再进一步的,所述左滚轮为单边滚轮,所述右滚轮为双边滚轮。

再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制动防倾装置设置在所述副架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直撑杆和斜撑杆均连接在所述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为两层,呈阶梯状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为万向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直撑杆和斜撑杆均为分段式,长度可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下框架可以在双轨上移动,从而移动到需要作业的位置,然后通过行走制动防倾装置卡在铁轨上,使本装置停在作业位置,防止移动及倾斜;利用上框架与直撑杆和斜撑杆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不易变形,然后通过滑轮支撑在隧道壁上,更加稳定,使人站在上框架上作业更安全;挂梯方便攀爬,护栏保护作业人,踏板适应多种作业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用平行作业车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用平行作业车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框架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框架;101、主架;102、副架;2、行走制动防倾装置;3、直撑杆;4、斜撑杆;5、上框架;6、滑轮;7、护栏;8、踏板;9、挂梯;10、左滚轮;11、右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隧道用平行作业车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可在双轨上水平移动的下框架1。所述下框架1包括跨越双轨的主架101和副架102,所述主架101下侧安装有在单轨上滚动的左滚轮10,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滚轮10为单边滚轮,前后各安装一个。所述副架102与所述主架101螺栓连接,使下框架可拆装,所述副架102下侧前后各安装一个在单轨上滚动的右滚轮11,所述右滚轮11为双边滚轮。所述下框架1上安装有卡设在单轨上的行走制动防倾装置2,行走制动防倾装置2为现有技术,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将行走制动防倾装置2卡在铁轨上,使下框架制动,防止前后滚动。所述下框架1的副架一侧安装有向上延伸的直撑杆3和斜撑杆4,直撑杆的下端与副架螺栓连接,斜撑杆的下端与副架螺栓连接,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直撑杆3和斜撑杆4,所述直撑杆3和斜撑杆4的顶端螺栓有上框架5,所述上框架5与直撑杆3和斜撑杆4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上框架5处于水平状态,使直撑杆3和斜撑杆4能够稳定地支撑上框架。所述上框架5与隧道壁配合一端安装有滑轮6,具体为万向滑轮,可以多安装几个万向滑轮,形成万向滑轮组,作用在隧道壁上,横向支撑上框架,防止直撑杆3和斜撑杆4弯曲。所述上框架5上安装有护栏7,防止作业时发生危险。所述上框架5上还安装有双层踏板8,呈阶梯状向上,可以提高作业空间。所述上框架5与下框架1之间安装有挂梯9,所述挂梯9沿所述直撑杆3安装,方便攀爬到上框架。

如图4、5所示更为具体地,所述直撑杆3和斜撑杆4均为分段式,具体地,直撑杆3和斜撑杆4均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为管,另一段为杆,杆插入管中再通过螺栓固定,通过改变螺栓固定位置,从而改变直撑杆3和斜撑杆4的长度,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不同的隧道,也便于拆卸。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