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的配酸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982发布日期:2018-09-18 20:2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采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控制的配酸橇。



背景技术:

酸化作业作为碳酸盐油层有效的增产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酸化作业工艺的不断提高,酸液混配过程更加复杂,对酸液混配的配比精度要求更高,酸液用量更大。这就对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配酸装置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配酸橇,无需提前配置酸液,降低酸化作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的配酸橇,包括橇架和设置在橇架上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气路系统、混合搅拌系统、管汇系统、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液体添加剂添加系统和控制室,所述动力系统和控制室设置在橇架的两端,所述混合搅拌系统设置在橇架中段,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设置在混合搅拌系统上,所述液体添加剂添加系统、液压系统和管汇系统设置在橇架上,混合搅拌系统与控制室之间设有操作平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左发动机和右发动机,左发动机连接一分二的分动箱,该分动箱分别连接有酸泵油泵和清水泵油泵,酸泵油泵与酸泵马达连接,清水泵油泵与清水泵马达连接;右发动机连接一分四的另一分动箱,该分动箱分别连接排出泵油泵、两个综合油泵和一个补油泵,排出泵油泵与排出泵马达连接,两个综合泵油泵分别与多路阀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搅拌系统包括混合罐、搅拌器和液位计,搅拌器通过搅拌器支架设置在混合罐上表面的中心处,液位计伸入到混合罐内,混合罐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入口、酸液入口,清水入口与清水离心泵的出口连接,酸液入口与供酸离心泵的出口连接,混合罐的底部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与排出离心泵的入口连接,混合罐的顶面设有干粉入口、液位计安装法兰和液添入口,混合罐内壁和搅拌轴外壁衬防腐橡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位计为波导雷达液位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汇系统包括供水管汇、供酸管汇和排出管汇;供水管汇连接有清水离心泵,清水泵马达与清水离心泵连接;供酸管汇连接有供酸离心泵,酸泵马达与供酸离心泵连接;排出管汇连接有排出离心泵,排出泵马达与排出离心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水离心泵、供酸离心泵和排出离心泵的出口处均设有耐酸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水离心泵、供酸离心泵和排出离心泵均采用聚四氟乙烯防腐材料的内衬层,清水离心泵和供酸离心泵的出口设有双作用油缸驱动的比例蝶阀,排出离心泵的入口设有气动蝶阀,气动蝶阀与气路系统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包括两个不同螺距的螺旋喂料机,两个螺旋喂料机连接同一个进料斗,其两个出料口均连接到干粉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齿轮泵液添系统和凸轮泵液添系统的出口处均设有防腐涡轮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罐顶部设有维修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橇架上设有防碰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室内连接有冷暖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酸橇中使用两个发动机为装置内各个系统提供动力,提供的动力大幅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配酸量比原有的配酸装置提高很多,所以无需提前配置酸液,直接在现场配液并使用,根据实际需要的量随时配液,不会造成浪费或不足而又需另外配液的情况,降低了作业的生产成本,并且在设备上设置控制室和空调,改善了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Ⅰ。

图3是图1俯视图Ⅱ。

图4是图1中混合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汇原理图。

其中:1、橇架,2、液压系统,3、液位计,4、混合罐,5、搅拌器,6、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7、防碰架,8、左发动机,9、燃油箱,10、操作平台,11、右发动机,12、供酸离心泵,13、清水离心泵排出口比例蝶阀,14、供酸管汇,15、排出管汇,16、耐酸流量计,17、液体添加剂添加系统,18、排出离心泵,19、供水管汇,20、供酸离心泵排出口比例蝶阀,21、清水离心泵,22、动力系统,23、气路系统,24、混合搅拌系统,25、管汇系统,26、控制室,27、清水入口,28、维修口,29、干粉入口,30、搅拌器支架,31、液位计安装法兰,32、液添入口,33、排出口,34、酸液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配酸橇,包括橇架1和设置在橇架1上的动力系统22、液压系统2、气路系统23、混合搅拌系统24、管汇系统25、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6、液体添加剂添加系统17和控制室26,所述动力系统22和控制室26设置在橇架1的两端,所述混合搅拌系统24设置在橇架1中段,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6设置在混合搅拌系统24上,所述液体添加剂添加系统17、液压系统2和管汇系统25设置在橇架上1,混合搅拌系统24与控制室26之间设有操作平台10,操作平台10上还设有燃油箱9,所述动力系统22包括左发动机8和右发动机11,左发动机8连接一分二的分动箱,该分动箱分别连接有酸泵油泵和清水泵油泵;右发动机11连接一分四的另一分动箱,该分动箱分别连接排出泵油泵、两个综合油泵和一个补油泵,排出泵油泵与排出泵马达连接,两个综合泵油泵分别与多路阀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搅拌系统24包括混合罐4、搅拌器5和液位计3,搅拌器5通过搅拌器支架30设置在混合罐4上表面的中心处,液位计3伸入到混合罐4内,混合罐4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入口27、酸液入口34和排出口33,清水入口27与清水离心泵21的出口连接,酸液入口34与供酸离心泵12的出口连接,排出口33与排出离心泵18的入口连接,混合罐4的顶面设有干粉入口29、液位计安装法兰31和液添入口32,混合罐4内壁和搅拌装置5的搅拌轴外壁衬防腐橡胶,采用衬氟耐酸的液位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位计3为波导雷达液位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汇系统25包括供水管汇19、供酸管汇14和排出管汇15,供水管汇19连接有清水离心泵21,清水泵马达与清水离心泵21连接;供酸管汇14连接有供酸离心泵12,酸泵马达与供酸离心泵12连接;排出管汇15连接有排出离心泵18,排出泵马达与排出离心泵18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水离心泵21、供酸离心泵12和排出离心泵18的出口处均设有耐酸流量计16。耐酸流量计16对各个管汇的液体排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室2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水离心泵21、供酸离心泵12和排出离心泵18均采用聚四氟乙烯防腐材料的内衬层,清水离心泵21的出口设有清水离心泵排出口比例蝶阀13,供酸离心泵12的出口设有供酸离心泵排出口比例蝶阀20,排出离心泵18的入口设有气动蝶阀,气动蝶阀与气路系统23连接,气动蝶阀可以防止停机后酸液进入排出离心泵18及其管线中。两个比例蝶阀用来实时调整进入混合罐4中清水和酸液的比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粉添加剂添加系统6包括两个不同螺距的螺旋喂料机,两个螺旋喂料机连接同一个进料斗,其两个出料口均连接到干粉入口29。两个螺距不同的螺旋喂料机之间配合使用,使进料的量控制精确而且范围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齿轮泵液添系统和凸轮泵液添系统的出口处均设有防腐涡轮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罐4顶部设有维修口2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橇架1上设有防碰架7。防碰架7可以防止该配酸橇在使用时因碰撞而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室26设有冷暖空调。冷暖空调可以调节控制室26内温度,提高操作者舒适度。

所述控制室26内设有控制该配酸橇自动运转的混酸自动控制系统、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干添和液添自动添加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