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8700发布日期:2018-09-29 06:14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调剖剂的用量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假设调剖对象为均质储层,根据方案设计调剖半径计算注入体积;二是pi(pressureindex)和re(reservoirengineering)决策技术的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需要现场的试注实验确定用量系数;二是数值模拟方法,需要历史拟合、多段塞组合预测等过程,耗时较长;三是前后注入能力比值法,需要事先确定调剖层段处理前后的吸水能力之比,灵活性较差。

现有技术有以下设计调剖剂用量设计:

(1)w=βhfδpi′,式中w为调剖剂用量,单位是立方米;β为用量系数,单位是m3/(mpa·m);hf为注水层的厚度,单位是m;δpi′为试注调剖剂前后pi值的变化量,单位是mpa。

(2)w=hsф,式中w为调剖剂用量,单位是立方米;h为调剖厚度,单位是米,s为调剖面积,单位是平方米,ф是调剖层段的控制度,单位是%。

(3)w=α总调剖剂用量,式中w为调剖剂用量,单位是立方米;α是根据指示曲线测试结果计算分配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耗时长、灵活性差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本发明科学合理的进行调剖剂用量设计,最大限度的改善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调剖措施的有效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计算地下有效控制体积,进而计算调剖剂用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可调剖的注水井,查询该注水井对应所有采油井历史生产数据;

步骤二根据井组内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情况,判断该井组内各个采油井注水井见注入水时间;

步骤三根据井组内最先见到注入水的采油井的见水时间,计算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

步骤四调剖剂注入用量为油井见水时的注水量体积的0.2-0.3倍。

所述步骤一中,确定可调剖的注水井的具体步骤为:

1)对区块内各水井的井口压力降落曲线进行测试;保证测试时间段内邻近各井的工作条件不发生变化,对于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关井时间为24小时以上;

2)测试完成后,计算各水井的压力指数pi值;

3)计算区块内所有水井的ipi平均值,选择低于区块ipi平均值的注水井为调剖井,等于或高于区块平均ipi平均值的注水井不予处理。

所述的步骤2)中,计算各水井的pi值:

式中:

pi为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p为随关井时间变化的水井井口压力,mpa;

t为关井时间,min,对于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关井时间为24小时。

所述的步骤3)中,计算区块内所有水井的ipi平均值:

式中:ipi为无因次化后的pi值;

ki为储层原始渗透率,μm2

h为储层有效厚度,m;

q为注水井的注入量,m3/d;

μ为储层中的流体粘度,mpa·s;

pi为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所述的步骤二中,根据井组内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情况,判断该井组内各个采油井注水井见注入水时间,具体过程为:查询该井组内各油井的历史生产数据,从生产数据中提取日产水、含水、含盐量即cl-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根据采油井产水曲线、含水曲线、cl-图形变化计算各个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当采油井的产水及含水曲线出现台阶式上升或cl-曲线出现台阶式下降,即判断该油井见注入水,曲线的拐点时间即为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

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生产数据包括日产水、含水和含盐量即cl-的数据。

所述的步骤三中,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即累计注水体积

v=v=v日注×t1

式中:v为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m3

v为自投产之日起至最短见水时间内该注水井的累计注水量,m3

v日注为该注水井日注水量,m3

t1为最短见水时间,天。

所述的步骤四中,调剖剂设计用量为注水井控制体积的20-30%,

v调剖=v×(20-30)%

式中:v调剖为调剖井最大设计用量,m3

v为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低渗透油田微裂缝发育,油井以压裂投产为,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相比常规调剖用量设计方法,本发明依据注水控制体积计算调剖用量,对裂缝型见水类型油藏更具有针对性。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耗时长、灵活性差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使用的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本发明科学合理的进行调剖剂用量设计,最大限度的改善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调剖措施的有效性。

一种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对于注水井调剖剂用量确定方法,利用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计算地下有效控制体积,进而计算调剖剂用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可调剖的注水井,查询该注水井对应所有采油井历史生产数据;

步骤二根据井组内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情况,判断该井组内各个采油井注水井见注入水时间;

步骤三根据井组内最先见到注入水的采油井的见水时间,计算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

步骤四调剖剂注入用量为油井见水时的注水量体积的0.2-0.3倍。

低渗透油田微裂缝发育,油井以压裂投产为,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相比常规调剖用量设计方法,本发明依据注水控制体积计算调剖用量,对裂缝型见水类型油藏更具有针对性。

本发明根据科学合理的进行调剖剂用量设计,最大限度的改善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调剖措施的有效性。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确定可调剖的注水井的具体步骤为:

1)对区块内各水井的井口压力降落曲线进行测试;保证测试时间段内邻近各井的工作条件不发生变化,对于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关井时间为24小时以上;

2)测试完成后,计算各水井的压力指数pi值;

3)计算区块内所有水井的ipi平均值,选择低于区块ipi平均值的注水井为调剖井,等于或高于区块平均ipi平均值的注水井不予处理。

所述的步骤2)中,计算各水井的pi值:

式中:

pi为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p为随关井时间变化的水井井口压力,mpa;

t为关井时间,min,对于低渗裂缝型见水油藏,关井时间为24小时。

所述的步骤3)中,计算区块内所有水井的ipi平均值:

式中:ipi为无因次化后的pi值;

ki为储层原始渗透率,μm2

h为储层有效厚度,m;

q为注水井的注入量,m3/d;

μ为储层中的流体粘度,mpa·s;

pi为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所述的步骤二中,根据井组内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情况,判断该井组内各个采油井注水井见注入水时间,具体过程为:查询该井组内各油井的历史生产数据,从生产数据中提取日产水、含水、含盐量即cl-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根据采油井产水曲线、含水曲线、cl-图形变化计算各个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当采油井的产水及含水曲线出现台阶式上升或cl-曲线出现台阶式下降,即判断该油井见注入水,曲线的拐点时间即为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

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生产数据包括日产水(单位为m3)、含水和含盐量即cl-(单位为mg/l)的数据。

所述的步骤三中,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即累计注水体积

v=v=v日注×t1

式中:v为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m3

v为自投产之日起至最短见水时间内该注水井的累计注水量,m3

v日注为该注水井日注水量,m3

t1为最短见水时间,天。

所述的步骤四中,调剖剂设计用量为注水井控制体积的20-30%,

v调剖=v×(20-30)%

式中:v调剖为调剖井最大设计用量,m3

v为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m3

结合油井调剖作用机理,利用采油井见注入水时间计算地下有效控制体积,进而计算调剖剂用量。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1)明确调剖注水井,查询该注水井对应所有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

(2)根据井组内采油井历史含水上升及含盐量变化情况,判断该井组内各个采油井注水井见注入水时间。

(3)根据井组内最先见到注入水的采油井的见水时间,计算该注水井的控制体积。

(4)调剖注入设计用量则为注水井该控制体积的0.2-0.3倍。

根据本方法,现具体给出白205-37井调剖剂液量用量:白205-37井2007年5月投注,其井组对应油井白206-37井在2008年4月含水最早达到71%,含盐量16000mg/l,明显见到注入水,此时累计注水量为0.8063×104m3,注入水控制体积略小于累计注入量,则调剖剂用量0.2pv=0.2×0.8063×104≈1600m3。调剖剂用量少了达不到调剖的要求,而调剖剂用量多了油井的投入产出比不会再增加,没有必要浪费,投入过多,效益不会明显增长,所以调剖剂注入设计用量则为注水井该控制体积的0.2-0.3倍是经济效益最好且调剖效果也是最佳的。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叙述的数据及步骤属本行业的公知的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