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防护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6279发布日期:2018-11-02 22: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竖井防护套管,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竖井进行防护,能够防护坠落到竖井内的竖井防护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灌溉的需要也进一步的导致的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所以就需要在土地内进行钻竖井,从而能够保证到水资源的正常供应,由于竖井的数量过多,从而难免的导致会有废弃的竖井,并且现在的竖井大多都只是通过普通的防护措施进行掩盖,从而避免发生掉落到竖井内造成危险的问题,虽然利用普通的防护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防范,但是时间的推移,难免会有防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从而给行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竖井防护套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竖井防护套管,本发明机构简单,能够通过转动所述控制转轴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外盖的开启和闭合,同时能够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保护,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对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对所述控制转轴转动的控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对所述防护支架摆动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防护支架的摆动能够对竖井进行封闭,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保护,能够通过所述防护内盖的滑动能够再次的对竖井进行密封,能够进一步的防止行人的坠落危险,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竖井防护套管,包括有一个安全套管,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管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轴,所述安全套管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控制转轴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控制转轴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上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头,所述控制端头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连接,所述安全套管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防护外盖,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控制所述防护外盖的开启和闭合。能够通过所述防护外盖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能够防止行人发生坠落的危险,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能够对所述控制转轴进行控制,从而防止随意的转动控制转轴导致的防护外盖随意开启的问题。

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呈圆环状设置的第四转槽,所述第四转槽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转动齿环,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圈与所述第四转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支撑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管内槽内摆动的防护支架,所述转动齿环的转动带动所述防护支架同步的摆动,所述安全套管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转动齿环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转轴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控制转轴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所述第三转孔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的连接和分离。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对所述防护支架摆动的控制,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所述控制转轴随意的转动而导致对所述防护支架摆动的随意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

所述管内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内盖,所述防护内盖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控制头,所述控制头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控制杆,所述控制头内设置有一圈摆动的第二卡接块,所述防护内盖内还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卡接轴,所述第二卡接块的滑动与所述滑动卡接轴相对应卡接,所述防护内盖的外圈设置有至少四个摆动的锁止,所述安全套管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锁止块相对应的卡接环槽,所述锁止块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内,所述滑动卡接轴上分别连接有控制所述锁止块摆动的顶压杆,所述第三控制杆上设置有拉动所述第二卡接块滑动的拉绳。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内盖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发生坠落的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套管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内槽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安全套管上的第一转轴,所述防护外盖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所述安全套管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防护外盖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的第一压轴,所述第一压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一转动第一螺纹轴,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所述第二转槽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转槽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轴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安全套管内还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螺纹轴滑动的支撑滑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外盖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达到保护行人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所述控制转轴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转槽内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一个齿轮通孔,所述控制转轴在所述齿轮通孔内转动,所述第二转孔呈方形设置,所述控制转轴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磁块,所述控制转轴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磁块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的第二压轴,所述控制转轴上还设置有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控制转轴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摆动的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齿轮通孔相对应连通的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块的摆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控制转轴上还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卡接块的弹压片,所述控制端头具有磁性且与所述第一磁块相对应的排斥,所述第一磁块推动所述第二压轴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连接,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控制转轴的随意转动而导致对所述防护外盖的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滑槽分别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安全套管上的第五转轴,所述防护支架分别在所述第五转轴上转动,所述防护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五转轴相对应的长圆滑孔,所述转动齿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防护支架相对应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五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转动齿环上的第六转轴,所述防护支架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上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齿环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防护支架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防护支架在所述管内槽内摆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防护支架能够进一步的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套管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转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槽,所述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三转槽内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安全套管内所设转孔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控制转轴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卡接垫铁,所述第一滑槽内还设置有一个拉紧所述卡接垫铁的第一弹簧,所述卡接垫铁上设置有一个呈梯形设置的卡接滑孔,所述第二控制杆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滑孔相对应的挤压头,所述第三齿轮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垫铁相对应的第一对接槽,所述卡接垫铁上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对接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挤压头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的控制,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控制转轴的随意转动而导致防护支架的随意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内盖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与所述第一对接槽相对应连通的第六凹槽,所述防护内盖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六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所述滑动卡接轴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所述滑动卡接轴呈t型设置,所述控制头内设置有四个第二支撑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控制头上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动杆,所述第二卡接块分别连接在所述拉动杆上,所述第二卡接块分别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卡接块同步摆动后与所述滑动卡接轴相对应卡接,所述拉绳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拉动杆上,所述拉绳上设置有一个拉环;

所述防护内盖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支撑滑槽,所述滑动卡接轴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三支撑滑槽内滑动的提拉块,所述防护内盖内还设置有一个拉紧所述滑动卡接轴相对应的第二弹簧。能够通过所述拉绳对第二卡接块的滑动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支撑杆将所述防护内盖进行拉起,从而能够方便对竖井的开启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内盖上设置有四个呈凹形设置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防护内盖上的第八转轴,所述锁止块分别在所述第八转轴上转动,所述防护内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七凹槽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支撑滑槽,所述顶压杆分别在所述第四支撑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七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锁止块的第三弹簧,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顶压杆相对应的弧形接触面,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内的卡接尖头。能够通过所述锁止块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对防护内盖的滑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防止防护内盖的随意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转轴上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能够通过转动把手的转动控制所述防护内盖的开启,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防护外盖、防护支架、防护内盖的开启闭合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外盖的开启和闭合,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防止随意的转动对所述防护外盖随意的开启和闭合的控制,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防止坠落;

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齿环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支架的摆动,从而能够够通过防护支架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坠落问题的发生,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随意转动所述第三控制杆而导致所述防护支架的随意摆动;

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的对所述防护内盖进行提拉,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防护内盖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行人发生坠落的危险,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拉绳的拉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锁止块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对所述防护内盖的随意开启而导致行人的坠落,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竖井防护套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外盖动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转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转轴与第三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内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套管、2管内槽、3防护外盖、4防护支架、5防护内盖、6第一凹槽、7第一转轴、8第二凹槽、9第一转孔、10控制转轴、11第一转槽、12第一齿轮、13卡接槽、14第一卡接块、15第二转孔、16第三转孔、17第一控制杆、18控制端头、19第二转槽、20第二齿轮、21第一螺纹孔、22第一螺纹轴、23第一压轴、24第二转轴、25第三凹槽、26第一滑孔、27第一磁块、28第二压轴、29第四凹槽、30第一支撑滑槽、31第三转轴、32弹压片、33齿轮通孔、34第二控制杆、35挤压头、36第二螺纹轴、37第一滑槽、38第一弹簧、39卡接垫铁、40卡接滑孔、41第三转槽、42第三齿轮、43第一对接槽、44第二螺纹孔、45第四转轴、46转动齿环、47第四转槽、48第五转轴、49第五凹槽、50第六转轴、51支撑架、52第三控制杆、53控制头、54第二对接槽、55第二支撑滑槽、56第七转轴、57拉动杆、58第二卡接块、59第六凹槽、60第二滑孔、61滑动卡接轴、62第三支撑滑槽、63提拉块、64第二弹簧、65第七凹槽、66第四支撑滑槽、67第八转轴、68锁止块、69卡接环槽、70第三弹簧、71顶压杆、72拉绳、7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竖井防护套管,包括有一个安全套管1,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管内槽2,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轴10,所述安全套管1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齿轮12,所述控制转轴10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所述控制转轴10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孔15,所述第二转孔15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控制杆17,所述第一控制杆17上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头18,所述控制端头18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一齿轮12的连接,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防护外盖3,所述第一齿轮12的转动控制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和闭合。

能够将所述安全套管1套装在竖井位置,能够掩埋在地下,在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管内槽2,所述管内槽2与竖井相对应,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转轴10,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齿轮12,所述控制转轴1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在所述控制转轴10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孔1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17伸入到所述第二转孔15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控制端头18伸入到所述第二转孔15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端头18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一齿轮12的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的转动,在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防护外盖3,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12的转动能够控制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防护外盖3的闭合能够对竖井进行密封,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避免发生坠落的危险,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能够控制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和闭合,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17的转动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一齿轮12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防止随意的转动所述控制转轴10而导致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导致对行人造成的危险。

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呈圆环状设置的第四转槽47,所述第四转槽47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转动齿环46,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圈与所述第四转槽47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支撑滑槽30,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管内槽2内摆动的防护支架4,所述转动齿环46的转动带动所述防护支架4同步的摆动,所述安全套管1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齿轮42,所述第三齿轮42带动所述转动齿环46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转轴10带动所述第三齿轮42转动,所述控制转轴10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孔15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16,所述第三转孔16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二控制杆34,所述第二控制杆34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三齿轮42的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四转槽47,所述第四转槽47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第四转槽47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转动齿环46,所述转动齿环46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圈第一支撑滑槽30,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防护支架4,所述转动齿环46的转动能够同步的带动所述防护支架4摆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防护支架4的同步摆动,能够进一步的理由所述防护支架4对竖井进行密封,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有人坠落到竖井内,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生命安全,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齿轮42,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齿轮4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齿环46的转动,从而能够对所述防护支架4的摆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齿轮42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34在所述第三转孔16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三齿轮42之间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带动所述第三齿轮42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34的控制避免发生随意的转动所述控制转轴10,而导致所述防护支架4的随意开启,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

所述管内槽2内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内盖5,所述防护内盖5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对接槽54,所述第二对接槽54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控制头53,所述控制头53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控制杆52,所述控制头53内设置有一圈摆动的第二卡接块58,所述防护内盖5内还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卡接轴61,所述第二卡接块58的滑动与所述滑动卡接轴61相对应卡接,所述防护内盖5的外圈设置有至少四个摆动的锁止块68,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锁止块68相对应的卡接环槽69,所述锁止块68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分别连接有控制所述锁止块68摆动的顶压杆71,所述第三控制杆52上设置有拉动所述第二卡接块58滑动的拉绳72。

在所述管内槽2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内盖5,能够利用防护内盖5在所述管内槽2内的滑动,能更进一步的对竖井进行再一次的防护,在所述防护内盖5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对接槽54,所述第二对接槽54呈凹型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槽54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控制头53,所述控制头53内设置有一圈摆动的第二卡接块58,在所述防护内盖5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卡接轴61,所述第二卡接块58在同步的摆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卡接块58卡接在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在所述控制头53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控制杆52,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52的提拉,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防护内盖5拉起,从而能够方便提拉所述防护内盖5,在所述防护内盖5的外圈设置有至少四个摆动的锁止块68,在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内槽2相对应连通的卡接环槽69,所述卡接环槽69呈圆环状设置,所述所述锁止块68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从而能通过所述锁止块68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对所述防护内盖5的随意开启,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在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设置有控制所述锁止块68摆动的顶压杆71,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滑动卡接轴61的滑动同时,能够对控制所述锁止块68的摆动,从而能够在提拉所述防护内盖5的同时能够同时的使所述锁止块68脱离所述卡接环槽69,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内盖5进行提拉,从而能保证到进行正常的灌溉用水。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内槽2相对应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安全套管1上的第一转轴7,所述防护外盖3在所述第一转轴7上转动,所述安全套管1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凹槽6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8,所述防护外盖3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凹槽8内滑动的第一压轴23,所述第一压轴23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上设置有一转动第一螺纹轴22,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19,所述第二转槽19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转槽19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齿轮20,所述第二齿轮20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轴22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21,所述安全套管1内还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螺纹轴22滑动的支撑滑孔,所述第二齿轮20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对应啮合连接。

在所述安全套管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管内槽2相对应,在所述第一凹槽6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7,所述防护外盖3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7上转动,从而能够使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和闭合,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与所述第一凹槽6相对应连通,在所述防护外盖3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压轴23,所述第一压轴23能够在所述第二凹槽8内滑动,能够在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0的转动,在所述第二齿轮2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21与所述第一螺纹轴22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螺纹轴22的上下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外盖3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能够在开启后进行灌溉取水,能够在灌溉完毕后对竖井进行封闭,从而避免对行人造成危险。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9,所述控制转轴10在所述第一转孔9内转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转孔9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转槽11,所述第一转槽11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一齿轮12在所述第一转槽11内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2上设置有一个齿轮通孔33,所述控制转轴10在所述齿轮通孔30内转动,所述第二转孔15呈方形设置,所述控制转轴10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孔15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凹槽25,所述第三凹槽25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磁块27,所述控制转轴10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凹槽25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孔26,所述第一磁块27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滑孔26内滑动的第二压轴28,所述控制转轴10上还设置有一个第四凹槽29,所述第四凹槽29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控制转轴10上的第三转轴31,所述第三转轴31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四凹槽29内摆动的第一卡接块14,所述第一齿轮12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齿轮通孔33相对应连通的卡接槽13,所述第一卡接块14的摆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3内,所述控制转轴10上还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卡接块14的弹压片32,所述控制端头18具有磁性且与所述第一磁块27相对应的排斥,所述第一磁块27推动所述第二压轴28滑动。

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孔9,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孔9对所述控制转轴1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控制转轴10的正常转动,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转槽11,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槽11对所述第一齿轮12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一齿轮12的正常转动,在所述第一齿轮12上设置有一个齿轮通孔33,所述控制转轴10能够在所述齿轮通孔33内转动,所述第二转孔15呈方形设置,在所述控制转轴10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孔15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凹槽25,在所述第三凹槽25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磁块2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17将所述控制端头18伸入到所述第二转孔15内,所述控制端头18具有磁性,并且呈方形设置,当所述控制端头18与所述第一磁块27相对应的连接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相排斥的磁力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一磁块2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二压轴28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压轴28能够对所述第一卡接块14进行顶压,从而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卡接块14滑动,在所述第一齿轮12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齿轮通孔33相连通的卡接槽13,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卡接块14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3内以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支架4摆动的目的,从而能够达到了利用所述第二控制杆17来控制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对应连接的目的,能够在所述控制端头18滑出以后,能够通过所述弹压片32的弹力,能更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卡接块14复位,从而能够使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一齿轮12分离。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分别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安全套管1上的第五转轴48,所述防护支架4分别在所述第五转轴48上转动,所述防护支架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五转轴48相对应的长圆滑孔,所述转动齿环4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防护支架4相对应的第五凹槽49,所述第五凹槽49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五凹槽4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转动齿环46上的第六转轴50,所述防护支架4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50上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分别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滑槽30设置的数量与所述防护支架4的数量相同,能够在所述转动齿环46的转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防护支架4的转动,由于在所述防护支架4上设置有成长圆形设置的孔,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五转轴48上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齿环46的转动进一步的使所述防护支架4在所述管内槽2内伸展出,从而能够达到防护竖井的目的,能够进一步的避免行人跌落到竖井内,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安全。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转槽46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槽41,所述第三齿轮42在所述第三转槽41内转动,所述第三齿轮42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所设转孔转动的第四转轴45,所述控制转轴10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转孔16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37,所述第一滑槽37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滑槽37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卡接垫铁39,所述第一滑槽37内还设置有一个拉紧所述卡接垫铁39的第一弹簧38,所述卡接垫铁39上设置有一个呈梯形设置的卡接滑孔40,所述第二控制杆34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滑孔40相对应的挤压头35,所述第三齿轮42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垫铁39相对应的第一对接槽43,所述卡接垫铁39上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对接槽43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44,所述挤压头35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44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轴36。

在所述安全套管1内设置有一个第三转槽41,所述第三齿轮42在所述第三转槽41内转动,在所述第三齿轮42上设置有一个第四转轴4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转轴45对所述第三齿轮42进行支撑,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三齿轮42的正常转动,在所述控制转轴1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槽37,所述第一滑槽37与所述第三转孔16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滑槽37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滑槽37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卡接垫铁39,所述卡接垫铁39呈方形设置,在所述第三齿轮42上设置有一个呈方形设置的第一对接槽43,从而能够使所述卡接垫铁39滑动到所述第一对接槽43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齿轮4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支架4的摆动,在所述第一滑槽37内设置有一个拉紧所述卡接垫铁39的第一弹簧3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38对所述卡接垫铁39的拉紧力,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卡接垫铁39伸缩到所述第一滑槽3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控制转轴10与所述第三齿轮42处于分离的状态,能够通过所述挤压头35挤压在所述卡接滑孔40内,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34将所述第二螺纹轴36压紧在所述第二螺纹孔44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卡接垫铁39压紧在所述第一对接槽43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轴36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44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控制转轴10的驱动所述第三齿轮42的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17的滑动来控制所述防护支架4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对所述防护支架4的随意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的行人的安全。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防护内盖5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与所述第一对接槽54相对应连通的第六凹槽59,所述防护内盖5内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六凹槽59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60,所述滑动卡接轴61在所述第二滑孔60内滑动,所述滑动卡接轴61呈t型设置,所述控制头53内设置有四个第二支撑滑槽55,所述第二支撑滑槽5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控制头53上的第七转轴56,所述第七转轴5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动杆57,所述第二卡接块58分别连接在所述拉动杆57上,所述第二卡接块58分别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卡接块58同步摆动后与所述滑动卡接轴61相对应卡接,所述拉绳72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拉动杆57上,所述拉绳72上设置有一个拉环73。

在所述防护内盖5内设置有一个第六凹槽59,所述第六凹槽59与所述第一对接槽54相对应连通,所述防护内盖5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孔60,所述第二滑孔60与所述第六凹槽59相对应连通,所述滑动卡接轴61能够在所述第二滑孔60内滑动,所述滑动卡接轴61呈t型设置,在所述控制头53内设置有四个第二支撑滑槽55,所述第二支撑滑槽5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七转轴56,所述第二卡接块58分别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卡接块58分别的连接在所述拉动杆57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拉动杆57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卡接块58的摆动,由于所述滑动卡接轴61呈t型设置,所以所述第二卡接块58能够卡接在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所述拉绳72分别的连接在所拉动杆57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拉绳72的滑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卡接块58的同步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53对所述滑动卡接轴61进行拉动。

所述防护内盖5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孔60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支撑滑槽62,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三支撑滑槽62内滑动的提拉块63,所述防护内盖5内还设置有一个拉紧所述滑动卡接轴61相对应的第二弹簧64。

在所述滑动卡接轴61上设置有一个提拉块63,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52在拉动所述滑动卡接轴61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提拉块63,从而能够将所述防护内盖5拉起,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提拉块63对所述滑动卡接轴61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对所述防护内盖5进行正常的拉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64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卡接轴61复位。

如图6所示,所述防护内盖5上设置有四个呈凹形设置的第七凹槽65,所述第七凹槽6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在所述防护内盖5上的第八转轴67,所述锁止块68分别在所述第八转轴67上转动,所述防护内盖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七凹槽65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支撑滑槽66,所述顶压杆71分别在所述第四支撑滑槽66内滑动,所述第七凹槽6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锁止块68的第三弹簧70,所述锁止块68上设置有与所述顶压杆71相对应的弧形接触面,所述锁止块68上设置有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的卡接尖头。

能够在拉动所述滑动卡接轴61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的带动所述顶压杆71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杆71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触动所述锁止块68,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锁止块68脱离出所述卡接环槽69,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杆52能够对所述防护内盖5进行提拉,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竖井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能够方便灌溉,同时防止随意的对所述防护内盖5的拉起而导致危险的发生,所述锁止块68上设置有与所述顶压杆71相对应的弧形接触面,从而能够通过弧形的接触面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顶压杆71的顶压能够触动所述锁止块68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锁止块68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摆动,在所述管内槽2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环槽69相对应的支撑垫铁5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垫铁51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内盖5进行支撑,从而能够限制所述防护内盖5的滑动,并且能够通进一步的使所述锁止块68能够准确的卡接在所述卡接环槽69内,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弹簧70的拉紧力,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锁止块68复位。

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转轴10上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能够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控制转轴10的转动控制。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