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2441发布日期:2019-01-16 06:4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二者的混合,可以游离态存在于天然裂缝和孔隙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表面,还有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和沥青质中,游离气比例一般在20%~85%。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近年来,受美国、加拿大页岩气成功商业开发的影响,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呈快速发展态势。然而,由于页岩气原地成藏的圈闭模式,其储存介质为页岩岩层。对于常规油气田而言,页岩岩层都是作为生油层或盖层的地质结构,因此可想而知页岩气的储集层渗透率极低,开采难度很大。

首先,页岩气藏的储层一般呈低孔、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气流的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大,所有的井都需要实施储层压裂改造才能开采出来。其次,页岩气采收率比常规天然气低,常规天然气采收率在60%以上,而页岩气仅为5%~60%。低产影响着人们对它的热衷,美国已经有一些先进技术可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中国页岩气藏的储层与美国相比有所差异,如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层埋深要比美国的大,美国的页岩气层深度在800~2600米,而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层埋深在2000~3500米。页岩气层深度的增加无疑在我国本不成熟的开采技术上又增添了开发难度。具体到钻井工程上,标准的页岩储层,不同于压实程度不够的泥页岩地层,而是经过了充分压实与沉积的致密岩层,它在岩性上具有致密、胶结充分、硬度高、可钻性低、造浆能力弱等特点。这些特点组合起来,表现在钻井工程上就是钻时慢、钻速低。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页岩储层钻时过慢的有效方法,只能够依靠大钻压缓慢钻进,导致工程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页岩储层内钻时慢、钻速低的问题,实现提高在页岩储层内的钻速、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pdc钻头按照设计井眼轨迹,钻进至距离页岩储层顶部5~10m垂深的位置,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的粘度为a,单位厘泊;密度为b,单位g/cm3;统计钻进过程中近24小时的平均钻速为x,单位m/h;钻杆平均转速为y,单位rpm;平均钻压为z,单位吨;平均排量为q,单位l/min;循环,起钻,将钻头更换与所述pdc钻头等径的三牙轮钻头,并在底部钻具组合中使用新的螺杆钻具;

(b)下钻至井底、探沉砂,钻进至页岩储层内,以转速y、钻压z、排量q继续钻进,监测在页岩储层内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钻速x1,若x1≥x或x1/x≥0.7,则进入步骤(e);若x1/x<0.7,进入步骤(c);

(c)将钻头提离井底,保持排量q不变,降低转速至y1,y1/y=0.7~0.8,同时增大钻压至z1,z1/z=1.2~1.8,继续钻进,得到此时的钻速x2;

(d)若x2>x1,则保持排量q、转速y1、钻压z1,进入步骤(e);若x2≤x1,依次向钻杆内替入1~2m3密度为1.5b~2b的重浆、1~2m3粘度为1.5a~2a的稠浆,根据泵冲数判断重浆与稠浆出钻头时,将钻头提离井底,之后进入步骤(e);

(e)继续钻进,每隔两小时向钻杆内替入0.8~1.5m3粘度为0.5a的稀浆,根据泵冲数判断稀浆出钻头时,上调转速至y,待钻杆内的稀浆被顶替完毕后,将转速调回至y1。

现有技术中在页岩储层内钻时慢、钻速低,并且由于页岩储层造浆能力极为薄弱,且页岩层段极低的岩石渗透率,导致钻井过程中页岩气储层段中,钻井液无法在井壁自然脱水形成完整的泥饼,泥饼的欠缺,导致钻具与井壁之间缺少润滑与缓冲,导致摩阻极大,因此现有技术中在针对页岩储层进行钻井时,为了维护井壁的稳定性,必然会使用高粘度的钻井液体系。本发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本方法首先在进入页岩储层之前使用pdc钻头按照设计井眼轨迹正常进行钻进,在进入页岩储层之前使用pdc钻头能够利用pdc钻头优良的切削性能,对上部岩层快速进行钻进。在距离页岩储层顶部5~10m垂深的位置停止钻进,得到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的粘度a、密度为b;近24小时的平均钻速x、钻杆平均转速为y、平均钻压为z、平均排量为q等钻井参数备用,之后循环,直到井底岩屑返出至井口、满足了岩屑录井需求,并且井内岩屑循环至满足起钻要求,之后起钻更换底部钻具组合bha,具体的更换内容为:将钻头更换与所述pdc钻头等径的三牙轮钻头,并在底部钻具组合中使用新的螺杆钻具。此处,若之前使用了螺杆钻具,则更换新的螺杆,若之前没有使用螺杆钻机,则添加新的螺杆,通过更换新的螺杆钻具,保证此次入井钻开页岩储层时有足够的底部动力。将pdc钻头更换为三牙轮钻头,是由于pdc钻头虽然具有较高的钻进能力,但那是针对普通地层而言,pdc钻头上的金刚石复合片能够配合高转速,快速的对地层进行逐层切削,这种破岩方式在页岩岩层内,由于页岩岩层极高的压实程度和致密性,会导致切削效果不佳,pdc钻头失效较快,需要频繁起钻进行更换。而三牙轮钻头,其破岩机理在于破碎而非切削,也就是说,利用钻具重力使牙轮吃入地层中,直接对下部地层进行整体搅碎,而非逐层的切削,这种破岩方式看似传统,反而更有利于在页岩地层内的钻进效果。因此本发明摒弃了现有技术中一味利用pdc钻头来追求高钻速的做法,而是专门起钻更换三牙轮钻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认为pdc钻头必然比牙轮钻头的钻速更快的技术偏见。更换钻头及螺杆钻具后,下钻至井底、探沉砂,钻进至页岩储层内,以转速y、钻压z、排量q继续钻进,监测在页岩储层内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钻速x1,若x1≥x或x1/x≥0.7,表明在进入页岩储层后,钻速没有下降或下降幅度较小,属于正常的受页岩可钻性影响的结果,则进入步骤(e);若x1/x<0.7,表明在进入页岩储层后,钻速下降明显,此时进入步骤(c),按照步骤(c)~(d)中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步骤(c)为:将钻头提离井底,保持排量q不变,降低转速至y1,y1/y=0.7~0.8,同时增大钻压至z1,z1/z=1.2~1.8,继续钻进,得到此时的钻速x2;即是,步骤(c)中首先将钻头提离井底调整转速,降低转速至原有转速y的0.7~0.8倍,之后使钻头接触井底用原有钻压z的1.2~1.8倍大钻压进行钻进。利用大钻压、低转速的钻井参数,大钻头能够将三牙轮钻头的各牙轮底端充分压入地层中,再配合低转速,使得各牙轮在地层内慢速转动,逐渐将地层搅碎破开,避免了页岩层胶结致密、高转速反而使得牙轮钻头在地层中打滑、吃力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得施加的大钻压能够充分作用在地层内部,而非用于克服摩阻进行高速旋转,极大的提高了牙轮钻头的破岩能力。因此,步骤(c)中利用大钻压配合低转速的钻井参数模式,充分将大钻压施加至地层内部,使得三牙轮钻头能够充分发挥其破岩机理,将下部地层逐渐搅碎破开,从而从钻井参数上进行优化,提高在页岩储层内部的钻进能力。步骤(c)中在对钻井参数调整后,得到此时的钻速为x2;之后通过步骤(d)对x2进行比较,若x2>x1,表示调整钻井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保持排量q、转速y1、钻压z1,进入步骤(e);若x2≤x1,表示调整钻井参数依然无法有效提高对页岩储层的钻进能力,此时的问题在于,钻压无法直接有效的加载在钻头上,因此依次向钻杆内替入1~2m3密度为1.5b~2b的重浆、1~2m3粘度为1.5a~2a的稠浆,根据泵冲数判断重浆与稠浆出钻头时,将钻头提离井底,之后进入步骤(e)。即是,先替入1~2m3密度为1.5b~2b的重浆,随即立马替入1~2m3粘度为1.5a~2a的稠浆。首先替入的密度为1.5b~2b的重浆,即为高密度的钻井液,钻井液对于岩屑的悬浮能力,除了受粘度控制外,也与钻井液密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本发明中,首先替入的重浆能够有效的将附着在井壁的岩屑扬起,使躺在井壁上无法被常规密度的钻井液所携带的岩屑,也被重浆托起进入环空中,之后随着后续稠浆的到来,再利用稠浆高粘度的特性,将被重浆所托起的岩屑进一步携带至井口排出,因此本发明中利用扫重浆和扫稠浆的配合,对于附着在井壁的难以被携带的岩屑具有极强的清理能力,特别是对于定向井而言,能够有效的消除躺在井眼轨迹低位的岩屑堆积物,能够极大的提高井筒内部的洁净程度,从而使得整个钻具所受到的摩阻显著降低,使得增大的钻压能够有效通过钻头作用至井底,从而提高钻速。此处的稠浆密度,优选为与重浆相同的密度,使得稠浆不仅粘度高、且密度也大,能够一次性的对井内岩屑进行十分有效的清理。由于泵的冲程已知,钻杆内径已知,因此根据泵冲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判断重浆、稠浆何时出钻头,重浆与稠浆出钻头时,将钻头提离井底,是为了避免突然携带起较多岩屑导致环空受阻泵压增大,若此时钻头在井底,则钻具没有向下活动的空间,向上活动又存在上卡下抬卡死钻具的风险,因此重浆与稠浆出钻头时将钻头提离井底能够有效保证对井内岩屑清理的过程中的井下安全,使得钻具具有下放泄压活动的空间。步骤(e)为:继续钻进,每隔两小时向钻杆内替入0.8~1.5m3粘度为0.5a的稀浆,根据泵冲数判断稀浆出钻头时,上调转速至y,待钻杆内的稀浆被顶替完毕后,将转速调回至y1。本发明中在页岩储层内的钻进过程中,定时替入一定量的稀浆,稀浆即为低粘度钻井液,具体粘度0.5a,即只有正常钻井时的钻井液粘度的一半。定时替入稀浆的原因在于,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得出,为了克服页岩岩层造浆能力较弱的缺陷,现有技术在页岩储层内的钻井液体系粘度一般都较高,这就导致了钻井液对地层与岩屑的冲蚀能力较弱。再加上页岩储层胶结致密的特点,底部钻具组合上极易粘黏上页岩中的胶结物,进而导致钻压无法有效施加至地层上、严重时甚至诱发泥包。而本发明中,每隔两小时替入一次低粘度稀浆,替入的量仅为0.8~1.5m3,在正常钻进排量下,能够快速通过环空被返出,不会对井壁稳定性造成影响。每次稀浆出钻头后,首先利用其粘度低的特性,对下部地层进行强力的冲击,瞬时提高对地层的冲蚀能力。其次,更是利用稀浆将包覆在底部钻具外表面的页岩储层中的胶结物进行稀释与冲散,使得各种胶结物脱离钻具表面悬浮至环空中,从而便于被钻井液所携带返出,因此本发明利用定期替入的低粘度钻井液,能够提高对页岩地层的冲蚀能力,并且定期清理底部钻具组合上粘黏的页岩胶结物,极大的降低了泥包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而确保钻压有效施加至地层上,以此使得在页岩储层的钻进过程中,钻速能够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页岩储层内钻时慢、钻速低的问题,实现通过工程手段、配合不同钻井液的顶替效果,提高在页岩储层内的钻速、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优选的,步骤(d)中顶替重浆、稠浆时的排量为q’,所述q’/q=0.6~0.7;待所述稠浆从井口完全返出后,重新增大排量至q。即是以低排量顶替重浆、稠浆,使得重浆、稠浆能够较为缓慢的在环空中流动,更加充分的将附着在井壁上的岩屑扬起携带,进一步提高携砂清扫的效果。

优选的,步骤(e)中顶替稀浆时的排量为q”,所述q”/q=1.2~1.4;待所述稀浆从井口完全返出后,重新降低排量至q。即是以高排量顶替稀浆,首先使得稀浆喷出钻头时具有更大的动能,以此提供更大的对地层的冲蚀能力。其次也使得稀浆更快的返出井口,维护井内稳定。

优选的,所述稀浆从井口返出,通过振动筛筛离岩屑后,不再进入钻井液循环池。避免稀浆混入循环池中与常规钻井液混合、进而影响钻井液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稀浆通过振动筛筛离岩屑后,进入污油罐回收或直接排放。环保达标不含油气的稀浆,能够进行直接排放;否则,则通过污油罐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利用钻具重力使牙轮吃入地层中,直接对下部地层进行整体搅碎,而非逐层的切削,这种破岩方式看似传统,反而更有利于在页岩地层内的钻进效果。因此本发明摒弃了现有技术中一味利用pdc钻头来追求高钻速的做法,而是专门起钻更换三牙轮钻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认为pdc钻头必然比牙轮钻头的钻速更快的技术偏见。

2、本发明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步骤(c)中利用大钻压配合低转速的钻井参数模式,充分将大钻压施加至地层内部,使得三牙轮钻头能够充分发挥其破岩机理,将下部地层逐渐搅碎破开,从而从钻井参数上进行优化,提高在页岩储层内部的钻进能力。

3、本发明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利用扫重浆和扫稠浆的配合,对于附着在井壁的难以被携带的岩屑具有极强的清理能力,特别是对于定向井而言,能够有效的消除躺在井眼轨迹低位的岩屑堆积物,能够极大的提高井筒内部的洁净程度,从而使得整个钻具所受到的摩阻显著降低,使得增大的钻压能够有效通过钻头作用至井底,从而提高钻速。

4、本发明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利用定期替入的低粘度钻井液,能够提高对页岩地层的冲蚀能力,并且定期清理底部钻具组合上粘黏的页岩胶结物,极大的降低了泥包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而确保钻压有效施加至地层上,以此使得在页岩储层的钻进过程中,钻速能够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页岩储层内钻时慢、钻速低的问题,实现通过工程手段、配合不同钻井液的顶替效果,提高在页岩储层内的钻速、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pdc钻头按照设计井眼轨迹,钻进至距离页岩储层顶部5~10m垂深的位置,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的粘度为a,单位厘泊;密度为b,单位g/cm3;统计钻进过程中近24小时的平均钻速为x,单位m/h;钻杆平均转速为y,单位rpm;平均钻压为z,单位吨;平均排量为q,单位l/min;循环,起钻,将钻头更换为与所述pdc钻头等径的三牙轮钻头,并在底部钻具组合中使用新的螺杆钻具;

(b)下钻至井底、探沉砂,钻进至页岩储层内,以转速y、钻压z、排量q继续钻进,监测在页岩储层内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钻速x1,若x1≥x或x1/x≥0.7,则进入步骤(e);若x1/x<0.7,进入步骤(c);

(c)将钻头提离井底,保持排量q不变,降低转速至y1,y1/y=0.7~0.8,同时增大钻压至z1,z1/z=1.2~1.8,继续钻进,得到此时的钻速x2;

(d)若x2>x1,则保持排量q、转速y1、钻压z1,进入步骤(e);若x2≤x1,依次向钻杆内替入1~2m3密度为1.5b~2b的重浆、1~2m3粘度为1.5a~2a的稠浆,根据泵冲数判断重浆与稠浆出钻头时,将钻头提离井底,之后进入步骤(e);

(e)继续钻进,每隔两小时向钻杆内替入0.8~1.5m3粘度为0.5a的稀浆,根据泵冲数判断稀浆出钻头时,上调转速至y,待钻杆内的稀浆被顶替完毕后,将转速调回至y1。

以川庆钻探承包的川南威远某页岩气圈闭为例,以两口地质条件非常接近的邻井进行比较,一口作为参照井,使用常规作业方法,携带pdc钻头进入页岩储层的钻井参数为:钻井液粘度60cp,钻井液密度1.20g/cm3,平均钻速x为10.4m/h,钻杆平均转速y为60rpm;平均钻压z为8吨;平均排量q为3800l/min。而另一口井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施工,更换三牙轮钻头后x1为8.3m/h,因此进入步骤(c)~(d)进行调整,取y1为45rpm,z1为12吨,得到x2为12.3m/h。在钻进10小时后,x2下降为7.4m/h,因此替入2m3密度为2..0g/cm3的重浆、2m3粘度为100cp的稠浆,顶替完成,且重浆、稠浆充分返出后,钻速上升至15.8m/h。继续钻进,每隔两小时向钻杆内替入1m3粘度为30cp的稀浆,每次顶替完成后,钻速在接下来的一小时内均有4~5m/h的增长。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用于提高页岩储层低钻速的钻进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d)中顶替重浆、稠浆时的排量为q’,所述q’/q=0.6;待所述稠浆从井口完全返出后,重新增大排量至q。步骤(e)中顶替稀浆时的排量为q”,所述q”/q=1.4;待所述稀浆从井口完全返出后,重新降低排量至q。所述稀浆从井口返出,通过振动筛筛离岩屑后,不再进入钻井液循环池。所述稀浆通过振动筛筛离岩屑后,进入污油罐回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