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3655发布日期:2019-01-05 10:1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套损井修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开发过程中,井下套管常有发生变形的情况,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为恢复油井生产,需要对井下套管进行整形作业。常用的套管整形器是犁形整形器、辊子整形器,但这些整形工具整形效率低,对套管的损害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20131750.x,申请日2003年12月31日,专利名称“滚珠整形器”公开了一种由芯轴、锥套和圆球构成的整形工具,其目的是想通过球的滚动来碾压套管内壁,进而达到整形目的。但这种工具的结构决定了圆球在下放工具整形套管的过程中,圆球在套管内壁上是不会转动的,其对套管的整形力仍是滑动摩擦力,因而其对套管的破坏仍然是相对严重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了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发明通过滚轮的滚动把对套管的整形力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整形力,并减少了对套管的作业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包括钢体,在所述的钢体外周设置滚轮,滚轮的轴线与所述的钢体的轴线相互垂直,滚轮通过轮轴安装在钢体上。

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滚轮在垂直于钢体的轴线的平面上沿钢体的外周分层布置,各层滚轮的轴线处于各自所形成的所述的分层布置平面上,每层滚轮设置3个或4个;所述的滚轮是鼓形;所述的滚轮在各层之间是交错设置,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轴向投影上,滚轮的外缘互相叠合连接而形成一个圆;所述的滚轮在各层之间是螺旋状布置。

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使用方法:在整形作业管柱下端连接有所述的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滚轮通过轮轴安装在钢体上,在整形作业过程中,滚轮是在套管内壁上下滚动的。与滚珠整形器等其它工具相比,本发明通过滚轮的滚动把对套管的整形力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整形力,并减少了对套管的作业损坏。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图2所示,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在钢体1的外周径向上设置径向孔4,周向上设置轮轴孔,滚轮2置于径向孔4中,轮轴3穿过轮轴孔和滚轮2的中心孔把滚轮2固定在钢体1上,滚轮2可以绕轮轴3转动。

滚轮2的轴线与所述的钢体1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的滚轮2在垂直于钢体1的轴线的平面上沿钢体1的外周轴向上分层布置,各层滚轮2的轴线处于各自所形成的所述的分层布置平面上,每层滚轮2设置2个以上,以每层设置3个或4个最优。

所述的滚轮2以鼓形为优。为防止滚轮2在作业过程中挤毁,其径向厚度在8mm以上,硬度在50hrc以上。

为了适应更大的套管变形整形作业,所述的钢体1的外表面可以是部分圆锥状,也就是钢体1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所述的滚轮2在各层之间是交错设置,以滚轮2在各层之间是螺旋状布置为优,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轴向投影上,滚轮2的外缘互相叠合连接而形成一个圆。

为了防止轮轴3从钢体1上退出来,可以采取焊接固定、卡簧固定、螺母固定、过盈装配等常规手段。

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使用方法,是在整形作业管柱下端连接有所述的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通过下压作业管柱即可推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进行整形作业。为了进一步增加整形作业的下推力,所述的整形管柱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上边还可以连接井下推力器,通过液压力下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进行整形作业。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套变井整形作业。本发明在钢体外周设置滚轮,滚轮的轴线与所述的钢体的轴线相互垂直,滚轮通过轮轴安装在钢体上;滚轮在垂直于钢体的轴线的平面上分层布置;滚轮是鼓形,在各层之间螺旋状交错设置,在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的轴向投影上,滚轮的外缘互相叠合连接而形成一个圆。其使用方法是在作业管柱下端连接井下推力器和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通过液压力下推进行整形作业。本发明的滚轮通过轮轴安装在钢体上,在整形作业过程中,滚轮是在套管内壁上下滚动的,大大降低了整形力,并减少了对套管的作业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于昭东;王志敏;李明;董建国;程正全;王世杰;姜广彬;吕玮;李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10.24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