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5771发布日期:2019-02-10 12:59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属于测井识别储层构型单元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高精度油藏描述中构型单元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内容,是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法,而且构型与剩余油分布关系也有一定的关系。

早期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薄层的识别能力差,测井资料识别储层构型单元只能精确到7级,而对于8级和9级的划分很难起到作用。随着测井仪器的发展,测井资料的分辨率提高,尤其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纵向分辨率达到了0.3米,为储层构型单元的划分提供了支撑。传统的测井资料不能划分构型单元,不能自动识别储层构型单元,使其工作效率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测井资料进行构型划分,利用多参数与储层构型单元的贴近度,考虑构型单元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成一定的等级,然后进行定性识别,判断为具体的储层构型单元;其中,测井资料自动判别会识别扇中辫流带和扇中漫流带,所述扇中辫流带连接心滩和辫状河道;所述心滩连接垂积体和落淤层;所述辫状河道连接河道主体、河道侧翼和河道间;所述扇中漫流带连接河漫滩,且所述河漫滩连接两个河漫滩砂。

优选的,对测井资料进行构型划分,在构型划分中,6~3级划分油组,而相构型分级方案为7~9级:7级,扇中辫流带/扇中漫流带;8级,心滩/辫状河道/河漫滩;9级,垂积体、落淤层/河道主体、侧翼、河道间/河漫滩砂、河漫滩泥。

优选的,所述冲积扇扇中辫流带、扇中漫流带沉积体为7级构型单元,冲积扇扇中辫流带为砂岩储层带,或者泥质粉砂层,在测井曲线上反应为:中-高电阻率值,中-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优选的,所述漫流带为泥质储层带,或者有一些薄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等沉积物,在测井曲线上反应为:低电阻率值,高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无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高一低: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补偿中子。

优选的,所述冲积扇扇中辫流带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体为8级构型单元,心滩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主要呈箱形或钟形,有时亦微齿化,测井数值的反应为:高电阻率值,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优选的,所述辫状河道的测井曲线形态有很大差异,测井数值表现为:中电阻率值,中-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优选的,所述心滩坝内部的垂积体、落淤层、心滩坝顶部的沟道充填体、辫状河道的河道主体、侧翼及河道间及河漫滩的河漫滩砂、河漫滩泥均为9级构型,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部位在测井资料上的反应是: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回返,自然电位曲线也见轻微回返,曲线回返的程度与落淤层的厚度正相关,落淤层厚度越大,曲线回返幅度越大。

优选的,所述辫状河道中河道间低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两高一低: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补偿中子;河道侧翼中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中值;河道主体高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优选的,所述河漫滩中的河漫滩砂的反应是电阻率值偏高、自然伽马曲线有一定的降低,声波时差偏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资料,结合其他测井资料,研究出了一套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的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曲线及其他测井参数的多参数交会自动识别储层构型单元,解决了历史上测井资料不能划分构型单元的问题,利用测井资料通过程序处理自动识别储层构型单元,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识别处理成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单元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测井资料进行构型划分,利用多参数与储层构型单元的贴近度,考虑构型单元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成一定的等级,然后进行定性识别,判断为具体的储层构型单元;其中,测井资料自动判别会识别扇中辫流带和扇中漫流带,所述扇中辫流带连接心滩和辫状河道;所述心滩连接垂积体和落淤层;所述辫状河道连接河道主体、河道侧翼和河道间;所述扇中漫流带连接河漫滩,且所述河漫滩连接两个河漫滩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对测井资料进行构型划分,在构型划分中,6~3级划分油组,而相构型分级方案为7~9级:7级,扇中辫流带/扇中漫流带;8级,心滩/辫状河道/河漫滩;9级,垂积体、落淤层/河道主体、侧翼、河道间/河漫滩砂、河漫滩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冲积扇扇中辫流带、扇中漫流带沉积体为7级构型单元,冲积扇扇中辫流带为砂岩储层带,或者泥质粉砂层,在测井曲线上反应为:中-高电阻率值,中-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漫流带为泥质储层带,或者有一些薄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等沉积物,在测井曲线上反应为:低电阻率值,高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无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高一低: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补偿中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冲积扇扇中辫流带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体为8级构型单元,心滩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主要呈箱形或钟形,有时亦微齿化,测井数值的反应为:高电阻率值,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辫状河道的测井曲线形态有很大差异,测井数值表现为:中电阻率值,中-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幅度,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心滩坝内部的垂积体、落淤层、心滩坝顶部的沟道充填体、辫状河道的河道主体、侧翼及河道间及河漫滩的河漫滩砂、河漫滩泥均为9级构型,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部位在测井资料上的反应是: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回返,自然电位曲线也见轻微回返,曲线回返的程度与落淤层的厚度正相关,落淤层厚度越大,曲线回返幅度越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辫状河道中河道间低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两高一低:低密度、高声波时差、高补偿中子;河道侧翼中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中值;河道主体高电阻率值,孔隙度曲线呈现两低一高:高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补偿中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河漫滩中的河漫滩砂的反应是电阻率值偏高、自然伽马曲线有一定的降低,声波时差偏低。

识别方法是利用多参数与储层构型单元的贴近度,考虑构型单元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成一定的等级。9级界面中的落淤层,由于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为0.3米,可以进行定性识别。图2为自动识别程序处理结果。从图中看,在7级界面,处理结果与利用岩芯划分结果基本一致,8级和9级界面有些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构型单元界面及夹层上,还有层较薄的辫状河道及河漫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