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底座及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656发布日期:2018-09-11 20: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底座及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



背景技术:

综采工作面片帮严重,特别是周期来压和煤层倾角发生变化时,大块矸石或炭卡阻在机头过渡槽与煤壁之间,导致出煤不均衡,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工溜大量於煤,压溜、压主运皮带,顶高开,设备超负荷运载,损坏严重,严重制约了工作面产量,特别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遇大块坚硬矸石,只能采取放炮爆破。

目前处理大块的方法为:用支架护帮板压或者停机、停电人工用风镐破碎;当顶板异常时,只能采用人工破碎,而进入煤帮作业,安全系数低,工序繁琐,影响时间较长。在机械化减人的大背景下,设计大块机械破碎机显得尤为重要,在有效提升安全系数的基础上,能更好的提高工效,同时保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底座及应用该回转底座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以防止破碎机在破碎过程中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且可以在综采作业时,对大块炭或矸石进行及时破碎,无需破碎时,能够折叠收缩,不影响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的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底座,包括固定底板,设置在该固定底板上的立板,和与所述立板铰接的转动块;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弧形滑轨,该弧形滑轨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块;所述转动块的前端设置有可沿着所述弧形滑轨滑动的滑块,该滑块通过其底部的卡接槽与所述卡接块卡接,以限制所述滑块相对于弧形滑轨的上下位置;还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立板通过该第一油缸与所述转动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滑块可沿着弧形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转动块在一定范围内摆动,驱动转动块摆动的动力由第一油缸提供,第一油缸的周期性伸缩运动转化为转动块的摆动;实际工作中,破碎机的传动臂结构可以安装在转动块的顶部,在需要对大块炭或矸石进行破碎时,通过转动块带动破碎机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扩大破碎机的破碎范围,破碎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块和卡接槽的设置,限定了滑块相对于弧形滑轨的上下位置,进而防止了回转底座在破碎机工作过程中出现跳动的情况,能够对破碎机起到良好地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滑块沿着其卡接槽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为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与所述转动块螺栓连接,以便于将滑块卡接在弧形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转动块的前端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弧形滑轨滚动连接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所述滑块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滚轮可以在转动块摆动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以提高转动块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转动块的摆动角度为160°-180°。由于破碎机的工作方向在前方,因此,将转动块的摆动角度设计为160°-180°,可以满足破碎机前方的多角度的破碎需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其包括上述回转底座,还包括摆臂、上臂和与该上臂滑动连接的伸缩臂;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臂的末端铰接;所述伸缩臂的前端设置有破碎端部,末端穿设在所述上臂的前端内部;所述转动块和摆臂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摆臂和上臂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所述上臂和伸缩臂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所述伸缩臂和破碎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五油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在不需进行破碎工作时,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端处于伸出状态,第四油缸的活塞杆端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破碎机的摆臂和上臂处于折叠状态,伸缩臂收缩,以降低破碎机的占用空间,不影响其它部件(如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的正常工作;当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时,破碎机处于展开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四油缸和第五油缸控制破碎端部完成对大块炭或矸石的破碎工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可以根据作业需要,灵活展开、伸缩和折叠,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系数,提高工效,同时保护作业设备,适用于空间有限的矿山等采掘工作面和矿石转载系统。

优选地,所述伸缩臂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对称的凸台,所述上臂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凸台穿设在所述挡板和上臂的底部之间。挡板和凸台的配合,不仅起到了导向作用,同时也约束了伸缩臂的纵向运动,提高了伸缩臂伸缩时的稳定性,防止伸缩臂出现振动。

优选地,所述上臂的外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伸缩臂露出所述上臂的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四油缸的缸筒端铰接在第一连接耳处,活塞杆端铰接在第二连接耳处。

优选地,所述上臂的顶部前端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伸缩臂的顶部前端设置有铰接所述第五油缸的缸筒端的第三连接耳,该第三连接耳位于所述条形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摆臂的底部设置有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端的第四连接耳,顶部设置有铰接所述第三油缸的缸筒端的第五连接耳,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在所述上臂的末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的伸展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臂和伸缩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底板;2-立板;3-转动块;4-弧形滑轨;5-滑块;6-第一油缸;7-滚轮;8-摆臂;9-上臂;10-伸缩臂;11-破碎端部;12-第二油缸;13-第三油缸;14-第四油缸;15-第五油缸;

401-卡接块;501-卡接槽;502-第一分体;503-第二分体;801-第四连接耳;802-第五连接耳;901-第一连接耳;902-条形开口;903-挡板;1001-第二连接耳;1002-第三连接耳;100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底座,包括固定底板1,与固定底板1固定连接的立板2,和与立板2铰接的转动块3;在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弧形滑轨4,该弧形滑轨4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块401,在转动块3的前端设置有可沿着弧形滑轨4滑动的滑块5,该滑块5通过其底部的卡接槽501与卡接块401卡接,上述立板2通过第一油缸6与转动块3连接,在工作中,第一油缸6的周期性伸缩运动转化为转动块3的摆动,本实施例中,转动块3通过滑块5卡接在弧形滑轨4上,限定了滑块5相对于弧形滑轨4的上下位置,即使转动块3受到较大冲击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回转底座出现跳动的情况,可以对安装在转动块3上的部件起到良好地支撑作用。

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将滑块5沿着其卡接槽50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为第一分体502和第二分体503,转动块3、第一分体502和第二分体503依次螺栓连接(参考图2)。

为了增强转动块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转动块3的前端进一步地设置有两个与弧形滑轨4滚动连接的滚轮7,两个滚轮7对称分布在滑块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两侧。

上述弧形滑轨4的弧度和转动块3的摆动角度可以根据实际的作业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中弧形滑轨4的弧度优选为180°,而将转动块3的摆动角度优选为160°,以在确保转动块3不会出现机械锁死的情况下,扩大破碎机的工作范围。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折叠式破碎机,包括上述回转底座,还包括摆臂8、上臂9和与上臂9滑动连接的伸缩臂10,其中,摆臂8的一端与上述转动块3铰接,另一端与上臂9的末端铰接,伸缩臂10的前端设置有破碎端部11,末端穿设在上臂9的前端内部;上述摆臂8、上臂9、伸缩臂10和破碎端部11采用液压油缸驱动,具体为,在上述转动块3和摆臂8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缸12,摆臂8和上臂9之间连接有第三油缸13,上臂9和伸缩臂10之间连接有第四油缸14,伸缩臂10和破碎端部11之间连接有第五油缸15。

在不需进行破碎工作时,上述第二油缸12和第三油缸13的活塞杆端处于伸出状态,第四油缸14的活塞杆端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破碎机的摆臂8和上臂9处于折叠状态(参考图6),伸缩臂10收缩,以降低破碎机的占用空间,不影响其它部件(如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的正常工作;当第二油缸12和第三油缸13处于收缩状态时,破碎机处于展开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四油缸14和第五油缸15控制破碎端部完成对大块炭或矸石的破碎工作,如图4伸缩臂10处于收缩状态的破碎机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伸缩臂10处于伸展状态的破碎机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各油缸可以通过一台小型油泵驱动,矿山采掘工作面可以利用已有的中央泵站乳化液泵驱动,驱动方式较为灵活。

具体地,上臂9的外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901,伸缩臂10露出上臂9的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1001,第四油缸14的缸筒端铰接在第一连接耳901处,活塞杆端铰接在第二连接耳1001处;上臂9的顶部前端设置有条形开口902(参考图7),伸缩臂10的顶部前端设置有铰接第五油缸15的缸筒端的第三连接耳1002,该第三连接耳1002位于条形开口902内,当伸缩臂10伸缩时,第三连接耳1002可沿着条形开口902前后移动;上述摆臂8的底部设置有铰接第二油缸12的活塞杆端的第四连接耳801,顶部设置有铰接第三油缸13的缸筒端的第五连接耳802,第三油缸13的活塞杆端铰接在上臂9的末端,且第三油缸13与上臂9的铰点相对于摆臂8与上臂9的铰点更靠近上臂9的末端。

参考图8,上述伸缩臂10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对称的凸台1003,上臂9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挡板903,上述凸台1003穿设在挡板903和上臂9的底部之间,挡板903和凸台1003的配合,不仅起到了导向作用,同时也约束了伸缩臂10的纵向运动,提高了伸缩臂10伸缩时的稳定性,防止伸缩臂10出现振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