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7611发布日期:2018-09-07 22:1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



背景技术:

钻车常用于开凿山岩或是用于钻井挖矿,因此钻车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钻头。钻头硬度高、耐磨、不易形变、耐腐蚀等特性。特别在一些较为坚硬的开凿地时,普通的工地钻头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开凿效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煤矿开采用机械钻车,[申请号:201720680486.7],包括牵引座,牵引座上端两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连接有驱动带轮,驱动带轮上端连接有大旋转带轮,大旋转带轮中部连接有小旋转带轮,小旋转带轮上端连接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两端连接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中部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右端啮合有升降齿条,升降齿条下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上端中部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下端连接有锚杆,锚杆下端连接有钻头。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在针对坚硬的开凿点时开凿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针对较为坚硬的开凿点依然具有较好开凿效果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包括钻头本体,所述的钻头本体端部周向设置若干轴向延伸的外钻杆,所述的钻头本体的端部中间设有轴向延伸的内钻杆,所述的外钻杆和内钻杆的外端部皆呈锤型且外钻杆和内钻杆的外壁皆设有螺纹,所述的钻头本体内设有驱动内钻杆和外钻杆同步轴向转动的驱动结构。通过内钻杆作为主要的开凿点,通过周向分布在内钻杆四周的外钻杆的开凿点分布呈圆形。呈周向的较细的钻杆来进行开砸相比一根较为粗的单根钻杆直接冲击开砸该圆形区域更为高效,开凿效果更好。特别是相对较为坚硬的开凿点,以点开凿且所有的开凿点成圆形,并在圆形的中心施加冲击,相比直接以较为粗大的钻杆直接开凿的效果更好,可以形成逐个击破的方式来瓦解较为坚硬的地质。

在上述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钻头本体内的转轴,钻车内设有驱动转轴轴向转动的电机,所述的转轴的端部延伸出钻头本体的上部且与内钻杆的内端部轴向固定,所述的钻头本体上设有带动外钻杆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

在上述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中,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主动齿轮,每一个外钻杆的内端部轴向延伸至钻头本体内且每个外钻杆的内端部皆分别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在上述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中,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主动齿轮,每一个外钻杆的内端部轴向延伸至钻头本体内且每个外钻杆的内端部皆分别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设有传动履带。

在上述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中,所述的传动履带与从动齿轮一一对应,所述的传动履带分别将对应的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套设其中。

在上述的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中,所述的传动履带有两条,两条传动履带分别将同侧内所有的从动齿轮套设其中且两条传动履带皆与主动齿轮的两侧啮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内钻杆作为主要的开凿点,通过周向分布在内钻杆四周的外钻杆的开凿点分布呈圆形。呈周向的较细的钻杆来进行开砸相比一根较为粗的单根钻杆直接冲击开砸该圆形区域更为高效,开凿效果更好。特别是相对较为坚硬的开凿点,以点开凿且所有的开凿点成圆形,并在圆形的中心施加冲击,相比直接以较为粗大的钻杆直接开凿的效果更好,可以形成逐个击破的方式来瓦解较为坚硬的地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头本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头本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钻头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钻头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钻头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钻头本体1、外钻杆2、内钻杆3、驱动结构4、转轴5、传动组件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传动履带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钻车的多杆式钻头结构包括钻头本体1,所述的钻头本体1端部周向设置若干轴向延伸的外钻杆2,所述的钻头本体1的端部中间设有轴向延伸的内钻杆3,所述的外钻杆2和内钻杆3的外端部皆呈锤型且外钻杆2和内钻杆3的外壁皆设有螺纹,所述的钻头本体1内设有驱动内钻杆3和外钻杆2同步轴向转动的驱动结构4。驱动结构4包括设置在钻头本体1内的转轴5,钻车内设有驱动转轴5轴向转动的电机,所述的转轴5的端部延伸出钻头本体1的上部且与内钻杆3的内端部轴向固定,所述的钻头本体1上设有带动外钻杆2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6。通过内钻杆3作为主要的开凿点,通过周向分布在内钻杆3四周的外钻杆2的开凿点分布呈圆形。呈周向的较细的钻杆来进行开砸相比一根较为粗的单根钻杆直接冲击开砸该圆形区域更为高效,开凿效果更好。特别是相对较为坚硬的开凿点,以点开凿且所有的开凿点成圆形,并在圆形的中心施加冲击,相比直接以较为粗大的钻杆直接开凿的效果更好,可以形成逐个击破的方式来瓦解较为坚硬的地质。

如图3所示,传动组件6包括套设在转轴5上的主动齿轮7,每一个外钻杆2的内端部轴向延伸至钻头本体1内且每个外钻杆2的内端部皆分别套设有从动齿轮8,所述的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相互啮合。通过钻车内的电机带动转轴5轴向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一起转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点在于,如图4所示,传动组件6包括套设在转轴5上的主动齿轮7,每一个外钻杆2的内端部轴向延伸至钻头本体1内且每个外钻杆2的内端部皆分别套设有从动齿轮8,所述的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之间设有传动履带9。传动履带9与从动齿轮8一一对应,所述的传动履带9分别将对应的从动齿轮8和主动齿轮7套设其中。其中主动齿轮7的长度较大,而从动齿轮8的传动履带9分别套设在主动齿轮7上,从而使其同步转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传动履带9有两条,两条传动履带9分别将同侧内所有的从动齿轮8套设其中且两条传动履带9皆与主动齿轮7的两侧啮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钻头本体1、外钻杆2、内钻杆3、驱动结构4、转轴5、传动组件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传动履带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