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及解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974发布日期:2019-01-22 23:0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及解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打捞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及解锁器。



背景技术: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用无线随钻测量仪器进行定向、水平井的工艺技术,是目前钻井行业最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是钻井提速、提效、控制井身质量的重要工具,虽然该仪器科技含量很高且较为昂贵,但是该仪器在井下发生故障的频率也很高,一旦仪器发生故障后,只有起钻,这样会严重的制约和影响钻井的效率;另外,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卡钻事故也会随时会发生,一旦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无法被成功打捞,而且卡钻事故无法解除,只有填井侧钻,使无线钻测量仪器被永久地填埋在井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及解锁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无线随钻测量仪器需要进行起钻维修,进而影响钻井效率的问题,其也能有效解决井下复杂卡钻后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打捞难度大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包括投捞器、引鞋,投捞器包括投捞器本体、左爪体、右爪体,投捞器本体由上侧的圆柱部与下侧的圆筒部构成,在投捞器本体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分布的左安装槽,左安装槽的上侧在投捞器本体的圆柱部上形成左沉槽,左安装槽的下侧贯穿投捞器本体圆筒部的筒壁并形成左长孔,在左安装槽对侧的投捞器本体外壁上同理设置有与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右安装槽在投捞器本体的右侧外壁上形成右沉槽、右长孔,左爪体设置在左安装槽内,右爪体设置在右安装槽内,左爪体与右爪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销钉铰接在一起,第一销钉安装在投捞器本体的圆筒部内,左爪体的上端设置在左沉槽内,右爪体的上端设置在右沉槽内,在第一销钉上方的投捞器本体圆筒部内通过第二销钉安装有扭簧,扭簧上的两个扭杆能分别支撑在左爪体与右爪体的内侧并能使左爪体与右爪体上半部保持张开状,左爪体上半部的外侧边缘一体连接有高出左安装槽的凸起,左爪体的下端内侧一体连接有倒齿,右爪体的上半部与右爪体的下端内侧同理分别设置有凸起、倒齿,引鞋的上端与在投捞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引鞋呈上小下大的漏斗状。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投捞器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投捞器本体的上端螺纹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双母接头,双母接头的上下两个端都设置有内螺纹。

上述左爪体上凸起的上端外侧与右爪体上凸起的上端外侧都设置有第一倒角,引鞋下端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角。

上述左长孔或右长孔下方的投捞器本体圆筒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泥浆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与上述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配套使用的解锁器,解锁器包括解锁器本体、卡片,解锁器本体呈圆筒状,解锁器本体能套设在投捞器本体的上部外侧且其内壁能挤压左爪体与右爪体上的凸起,解锁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条长缝,长缝贯穿解锁器本体的上、下端面,在长缝一侧的解锁器本体外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道横跨长缝的卡槽,卡槽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封堵长缝的卡片。

上述解锁器本体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卡放左爪体与右爪体上凸起的限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随钻绞车上的绞绳,将投捞器下放到井内,通过左爪体与右爪体上的倒齿可以挂住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上的打捞矛,进而实现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向上捞取与向下的坐键投放,当需要将投捞器收回时,只需将解锁器本体套装在绞绳上,解锁器在重力的作用下对左爪体与右爪体的上侧进行碰撞挤压,使左爪体与右爪体的下侧翘起并松开打捞矛,成功实现解锁,通过提升绞绳可将投捞器与解锁器从井内收回,整个更换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过程,不需要起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而且打捞的成功率较高,能够应对复杂的井底状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引鞋,2为投捞器本体,3为左爪体,4为右爪体,5为左沉槽,6为左长孔,7为右沉槽,8为右长孔,9为第一销钉,10为第二销钉,11为扭簧,12为扭杆,13为凸起,14为倒齿,15为打捞矛,16为第一倒角,17为第二倒角,18为泥浆通孔,19为解锁器本体,20为卡片,21为长缝,22为卡槽,23为限位凹槽,24为连杆,25为双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该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包括投捞器、引鞋1,投捞器包括投捞器本体2、左爪体3、右爪体4,投捞器本体2由上侧的圆柱部与下侧的圆筒部构成,在投捞器本体2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一条纵向分布的左安装槽,左安装槽的上侧在投捞器本体2的圆柱部上形成左沉槽5,左安装槽的下侧贯穿投捞器本体2圆筒部的筒壁并形成左长孔6,在左安装槽对侧的投捞器本体2外壁上同理设置有与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右安装槽在投捞器本体2的右侧外壁上形成右沉槽7、右长孔8,左爪体3设置在左安装槽内,右爪体4设置在右安装槽内,左爪体3与右爪体4的中部通过第一销钉9铰接在一起,第一销钉9安装在投捞器本体2的圆筒部内,左爪体3的上端设置在左沉槽5内,右爪体4的上端设置在右沉槽7内,在第一销钉9上方的投捞器本体2的圆筒部内通过第二销钉10安装有扭簧11,扭簧11上的两个扭杆12能分别支撑在左爪体3与右爪体4的内侧并能使左爪体3与右爪体4上半部保持张开状,左爪体3上半部的外侧边缘一体连接有高出左安装槽的凸起13,左爪体3的下端内侧一体连接有倒齿14,右爪体4的上半部与右爪体4的下端内侧下半部同理分别设置有凸起13、倒齿14,引鞋1的上端与在投捞器本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引鞋1呈上小下大的漏斗状。

扭簧11的设置可以使左爪体3与右爪体4始终保持弹性张开状态,当无线随钻测量仪器在井底发生故障时,需要及时将其从井底取出,钻井平台上设置有随钻绞车,将绞车上绞绳的自由端与投捞器本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然后控制好绞车的速度,将投捞器用绞车慢慢地送入到井底,利用投捞器本体2在下行中的重力,使得左爪体3与右爪体4上的倒齿14钩挂住无线测量仪器上的打捞矛15,然后升起绞绳,将井下发生故障的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打捞到地面上进行更换或维修,最后用投捞器将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抓紧后,用绞车将其下放到井内,根据钻具的尺寸,选择尺寸合适的引鞋1,可以使引鞋1更好地贴合在钻具的内壁上,使投捞器在下放入井的时候能在钻具内更好地保持居中位置,而上小下大的漏斗状引鞋1可以确保打捞的成功率,整个过程不需要起钻杆,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而且打捞的成功率较高,降低了打捞难度,能够应对复杂的井底状况。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投捞器本体2的上方设置有连杆24,连杆24的一端与投捞器本体2的上端螺纹连接,连杆2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双母接头25,双母接头25的上下两个端都设置有内螺纹。

在实际使用中,连杆24会被设计的又长又重,主要起到配重的作用,增加投捞器的自重,这样可以使绞绳在井内保持竖直绷紧的状态,避免绞绳在井内打结,增加自重也有利于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平稳坐键;双母接头25的设置是为了配合连接绞绳上的阳螺纹接头与连杆24,使绞绳能够牢固地吊起投捞器。

如附图1、2所示,左爪体3上凸起13的上端外侧与右爪体4上凸起13的上端外侧都设置有第一倒角16,引鞋1下端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角17。

要想实现投捞器的正常回收,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圆筒状解锁器,设置第一倒角16则可以方便解锁器进入到左爪体3与右爪体4的外侧并对它们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对投捞器的解锁,而第二倒角17的设置可以使引鞋1更加平顺地沿着钻具滑向打捞矛15。

如附图1、2所示,左长孔6或右长孔8下方的投捞器本体2圆筒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泥浆通孔18。

这样投捞器本体2在下行时,泥浆可以从泥浆通孔18内流出,减少了下行阻力,同时能够避免投捞器本体2在上行时,产生抽吸现象,影响投捞器的取出过程。

下面结合实施例二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二:如附图1、3所示,一种与上述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的投捞器相配套的解锁器,解锁器包括解锁器本体19、卡片20,解锁器本体19呈圆筒状,解锁器本体19能套设在投捞器本体2的上部外侧且其内壁能挤压左爪体3与右爪体4上的凸起13,解锁器本体19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条长缝21,长缝21贯穿解锁器本体19的上、下端面,在长缝21一侧的解锁器本体19外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道横跨长缝21的卡槽22,卡槽2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封堵长缝21的卡片20。

当无线随钻测量仪器经过维护重新被投捞器下放到井底并成功坐键后,为了回收投捞器,需要用解锁器对投捞器进行解锁,可利用长缝21将解锁器本体19套设在绞绳的外侧,为了更好地避免绞绳从解锁器本体19上的长缝21处滑出,可在长缝21一侧的解锁器本体19外侧壁上设置上、中、下三个卡槽22,然后用卡片20对长缝21进行封堵,卡片20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卡槽22内,然后把解锁器在井口释放,使之顺着绞绳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解锁器下落到投捞器的位置时,解锁器利用其自身的动能对投捞器进行冲击,并使解锁器本体19套装在投捞器本体2的外侧,此时解锁器本体19的内壁就会挤压左爪体3与右爪体4上的凸起13,使得左爪体3与右爪体4的上端分别向左沉槽5与右沉槽7内收缩,与此同时,左爪体3与右爪体4的下端就会随之翘起,进而使倒齿14脱离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上的打捞矛15,最终使解锁器达到解锁投捞器的目的,最后一步就是提升绞绳,就可以把投捞器与解锁器同时从井底取出,解锁器结构与使用方法都很简单,对投捞器的解锁效果好,能够配合投捞器高效地完成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提、放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解锁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3所示,上述解锁器本体19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卡放左爪体3与右爪体4上凸起13的限位凹槽23。

这样可以避免解锁器本体19在冲击挤压左爪体3与右爪体4时,由于扭簧11的弹性作用,将解锁器本体19被弹出,进而导致投捞器解锁失败的状况。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