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牙痕套管、油管动力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930发布日期:2019-01-22 23:0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微牙痕套管、油管动力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油管动力钳。



背景技术:

下套管、油管作业是钻井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套管、油管柱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钻井工程质量、油气产量及油井的寿命。普通套管钳、油管钳作业时,由于其结构形式和夹紧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作业后套管(油管)表面留下很深的条形牙痕印,甚至有片块的本体被撕裂下来,对套管(油管)柱有较大损伤,使管柱表面容易受到腐蚀,对管柱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后的牙痕印呈轻微的点状分布,有效减轻对套管(油管)柱损伤的微牙痕套管、油管动力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微牙痕套管、油管动力钳,包括主钳、背钳,主钳包括上颚板架、下颚板架、缺口齿轮、支承滚轮组、扶正滚轮组、壳体总成、颚板总成,背钳包括颚板总成,其特征是:所述主钳的颚板总成共两组,安装在上、下颚板架之间的方形槽中,左侧与右侧各一对称安装,可沿方形槽的侧面作径向滑动,每组主钳的颚板总成包括颚板、微痕钳牙、滚轮、滚轮轴,滚轮通过滚轮轴安装在颚板上,滚轮沿缺口齿轮内圆面的曲线弧面滚动,颚板与微痕钳牙之间通过燕尾槽联接,微痕钳牙的齿面为圆弧面,圆弧面与作业时夹紧的套管柱或油管柱吻合,圆弧面上的齿形呈全圆弧面的均匀点状分布;

所述背钳的颚板总成包括颚板和微痕钳牙,颚板和微痕钳牙之间通过燕尾槽联接,微痕钳牙的齿面型式与主钳的微痕钳牙齿面型式相同。

所述主钳中,上颚板架、下颚板架的内部开设长方形凹槽,该凹槽沿缺口中心线方向两侧对称分布,上颚板架与下颚板架通过长螺栓联接为一体,使上、下凹槽形成一个封闭的方形槽;缺口齿轮的上、下面开设环形槽和台阶槽,内圆表面有凸轮式曲线弧面,该弧面沿缺口中心线方向两侧对称分布,每侧各两个;支承滚轮组由轴向滚轮和径向滚轮组成,间隔分布安装在壳体总成的上、下面板上,滚轮面嵌入缺口齿轮的上、下环形槽中;扶正滚轮组为曲线式滚轮轴承,安装在上、下颚板架上,滚轮面嵌入缺口齿轮的上、下台阶槽中。

所述背钳,还包括面板、固定块、横梁、夹紧液缸、连杆、支架、支撑脚;面板由上面板和下面板构成,固定块、横梁安装在上、下面板之间,通过螺栓联接为一体;夹紧液缸共两个,对称布置在面板的两侧,其尾部耳板通过销轴与横梁相联接,其头部叉头通过销轴与连杆一侧相联接;连杆共两个,用销轴通过其中间孔安装在面板前端两侧的孔中,夹紧液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动作推动连杆作旋转摆动运动;颚板总成共三组,其中一组通过销轴安装在固定块的孔中,另两组通过销轴安装在连杆另一侧的孔中,连杆旋转摆动时带动安装在上面的颚板总成一起动作;支架上端通过螺栓与主钳壳体的尾部相联接,支架下部设有弹簧座,支撑弹簧安装在弹簧座中,弹簧座的底板由固定在支架两侧板上安装孔中的长螺栓支撑,背钳主体的尾部压在支撑弹簧上;支撑脚共两组,两侧对称布置,其上端通过螺栓与主钳壳体的底板联接,支撑脚的立柱穿过背钳面板上的孔洞,立柱上设有弹簧座,支撑弹簧安装在弹簧座中,弹簧座的底板由固定在立柱孔中的L形杆支撑,背钳主体的前部压在两个支撑弹簧上;支架两侧板上的长螺栓安装孔和支撑脚立柱上的L形杆安装孔分上、中、下共三组,通过调整长螺栓和L形杆的插入位置,可调整主钳与背钳之间的空间距离,以适应不同的作业要求。

还包括液控系统;所述液控系统包括液控单向阀、分流集流阀、多路换向阀、溢流阀;液控单向阀为管式螺纹连接型,共两个,分别安装在升降液缸和背钳夹紧液缸的控制管路中;分流集流阀安装在背钳夹紧液缸控制管路中,为同比例分流与集流式;多路换向阀为三路负载敏感比例型,分别控制升降液缸、背钳的夹紧液缸、主钳传动机构的液压马达;溢流阀为插入式,安装在背钳夹紧液缸控制管路中,用于调节限制最高夹紧压力。

还包括扭矩监控仪,所述扭矩监控仪包括扭矩仪下位机、接收转换器、传感器;扭矩仪下位机安装在主钳上,具有实时扭矩显示、扭矩设定与报警、数据存储与查询功能;接收转换器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接收转换器与扭矩仪下位机之间既可通过有线方式,又可通过无线方式建立数据传输;传感器为压力应变式,与扭矩仪下位机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安装在背钳横梁的尾端,工作时其上面的测压轴与安装在主钳壳体尾部的支架侧板接触,测量主钳与背钳之间的相对扭矩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钳采用滑动槽径向夹紧的方式,工作时颚板径向运动,从两侧向中心直接抱紧套管(油管)柱,避免了因切向相对运动而对管柱产生损伤。主、背钳的颚板钳牙均采用圆弧面,密集点状分布式牙齿,使钳牙与套管(油管)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夹紧后的牙齿嵌入深度显著减小。

进一步,背钳采用两侧杠杆式液缸推动颚板与中间固定颚板相结合的3点夹紧方式,既可直接抱紧套管(油管)柱,又增大了接触面积,有效减少夹紧变形与牙痕损害;主钳与背钳之间采用弹簧式浮动连接方式,可保证作业时主钳的颚板中心与背钳的颚板中心自由进行对中,既可提高套管(油管)柱的螺纹连接质量,又使夹紧后牙痕印更加均匀,避免管柱产生错位咬合损伤;扭矩监控仪采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上扣扭矩,使得测量值更加准确,而扭矩仪下位机与接收转换器之间既可通过有线方式,又可通过无线方式建立数据传输的模式,使得设备性能与适应性得以扩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背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液控系统原理图。

图7是扭矩监控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微牙痕套管、油管动力钳,包括主钳(1-1)、背钳(1-2)、液控系统(1-3)、扭矩监控仪(1-4);主钳主要由上颚板架(1)、下颚板架(11)、缺口齿轮(9)、支承滚轮组(10)、扶正滚轮组(4)、壳体总成(6)、颚板总成(3)、传动机构(7)等组成。上颚板架(1)、下颚板架(11)的内部开设长方形凹槽,该凹槽沿缺口中心线方向两侧对称分布,上颚板架(1)与下颚板架(11)用螺栓(2)联接为一体,使上、下凹槽形成一个封闭的方形槽;缺口齿轮(9)的上、下面开设环形槽和台阶槽,内圆表面有凸轮式曲线弧面,该弧面沿缺口中心线方向两侧对称分布,每侧各两个;支承滚轮组(10)由轴向滚轮(5)和径向滚轮(8)组成,其间隔分布安装在壳体总成(6)的上、下面板上,其滚轮面嵌入缺口齿轮(9)的上、下环形槽中;扶正滚轮组(4)为曲线式滚轮轴承,安装在上颚板架(1)和下颚板架(11)上,其滚轮面嵌入缺口齿轮(9)的上、下台阶槽中;颚板总成(3)共两组,安装在上颚板架(1)与下颚板架(11)之间的方形槽中,左侧与右侧各1组对称安装,可沿方形槽的侧面作径向滑动,由颚板(14)、微痕钳牙(15)、滚轮(12)、滚轮轴(13)构成,滚轮(12)通过滚轮轴(13)安装在颚板(14)上,滚轮(12)沿缺口齿轮(9)内圆面的曲线弧面滚动,颚板(14)与微痕钳牙(15)之间通过燕尾槽联接,微痕钳牙(15)的齿面为圆弧面,圆弧面按作业时夹紧的套管(油管)柱的外径尺寸进行设计,且两者高度吻合,圆弧面上的齿形细致且紧密,呈全圆弧面的均匀点状分布。

背钳主要由面板(2-23)、固定块(2-24)、横梁(2-20)、夹紧液缸(2-22)、连杆(2-7)、颚板总成(2-3)、支架(2-15)、支撑脚(2-12)等组成。面板(2-23)由上面板(2-10)和下面板(2-25)构成,固定块(2-24)、横梁(2-20)安装在上面板(2-10)与下面板(2-25)之间,通过螺栓(2-19)联接为一体;夹紧液缸(2-22)共两个,对称布置在面板(2-23)的两侧,其尾部耳板通过销轴(2-21)与横梁(2-20)相联接,其头部叉头通过销轴(2-26)与连杆(2-7)一侧相联接;连杆(2-7)共两个,用销轴(2-6)通过其中间孔安装在面板(2-23)前端两侧的孔中,夹紧液缸(2-22)的活塞杆的伸缩动作推动连杆(2-7)作旋转摆动运动;颚板总成(2-3)共3组,1组通过销轴(2-4)安装在固定块(2-24)的孔中,另两组通过销轴(2-5)安装在连杆(2-7)另一侧的孔中,随连杆(2-7)一起旋转摆动,颚板总成(2-3)由颚板(2-1)和微痕钳牙(2-2)构成,之间通过燕尾槽联接,微痕钳牙(2-2)的齿面型式与主钳一致;支架(2-15)上端通过螺栓(2-14)与主钳壳体的尾部相联接,支架(2-15)下部设有弹簧座(2-17),支撑弹簧(2-16)安装在弹簧座(2-17)中,弹簧座(2-17)的底板由固定在支架(2-15)两侧板上安装孔中的长螺栓(2-18)支撑,背钳主体的尾部压在支撑弹簧(2-16)上;支撑脚(2-12)共两组,两侧对称布置,其上端通过螺栓(2-13)与主钳壳体的底板联接,支撑脚(2-12)的立柱(2-11)穿过面板(2-23)上的孔洞,立柱(2-11)上设有弹簧座(2-8),支撑弹簧(2-9)安装在弹簧座(2-8)中,弹簧座(2-8)的底板由固定在立柱(2-11)孔中的L形杆(2-27)支撑,背钳主体的前部压在两个支撑弹簧(2-9)上;支架(2-15)两侧板上的长螺栓(2-18)安装孔和支撑脚立柱(2-11)上的L形杆(2-27)安装孔分上、中、下共3组,通过调整长螺栓(2-18)和L形杆(2-27)的插入位置,可调整主钳与背钳之间的空间距离。

所述液控系统包括液控单向阀、分流集流阀、多路换向阀、溢流阀;多路换向阀(3-1)为3路负载敏感比例型,分别控制升降液缸、背钳的夹紧液缸、主钳传动机构的液压马达;溢流阀(3-2)为插入式,安装在背钳夹紧液缸控制管路中,用于调节限制最高夹紧压力;

液控单向阀为管式螺纹连接型,共两个(3-5、3-6),分别安装在升降液缸和背钳夹紧液缸的控制管路中;分流集流阀(3-4)安装在背钳夹紧液缸控制管路中,为同比例分流与集流式。

所述扭矩监控仪包括扭矩仪下位机、接收转换器、传感器;扭矩仪下位机安装在主钳上,具有实时扭矩显示、扭矩设定与报警、数据存储与查询功能;传感器(4-6)为压力应变式,用螺栓(4-7)安装在背钳横梁(2-20)的尾端,工作时其上面的测压轴(4-5)与安装在主钳壳体尾部的支架(2-15)的侧板接触后测压,然后通过信号线将压力信号传输到扭矩仪下位机(4-2);扭矩仪下位机(4-2)安装在主钳上,具有实时扭矩显示、扭矩设定与报警、数据存储与查询功能;接收转换器(4-8)通过数据线与电脑(4-1)连接,接收转换器(4-8)与扭矩仪下位机(4-2)之间既可通过有线方式,又可通过无线方式建立数据传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