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643发布日期:2018-12-05 18: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采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液压支架,尤其是涉及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井下顺槽巷道是现代化综采工作面重要的物料运输以及井下通风通道。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应力分布难以准确测算,导致巷道顶板变形、巷道两帮向内收缩挤压内突14、底鼓15现象发生(如图6所示),直接影响人员及设备安全,故顺槽巷道的支护十分重要。为解决上述巷道支护问题,目前多采用超前液压支架进行机械化支护。

近年来,在容易发生巷道底鼓的煤矿生产实践中,超前工作面30~50m范围的巷道,顶板在原有锚杆锚索支护条件下,采用超前支架支护,顶板基本能维护住,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1、支护强度低:现有的巷道支架一般采用230mm~320mm立柱,按照巷道支架顶梁接触巷道顶板的面积计算支护强度一般≤1.2MPa,但是若按照支护区域内全断面(支护的巷道长度×巷道宽度)计算,现有超前支架的支护强度很难超过1Mpa;2、设备安全性不足:巷道两帮的挤压内突,将挤压支护设备导致立柱损害;3、无法有效阻止底鼓的发生:超前支架底座覆盖不到的地方,底鼓的发生激烈大大增加;4、人员通行区域和通风空间得不到保障:严重的底鼓突出可达到1米以上,将导致人行通道及通风空间被压缩甚至丧失;5、设备通行能力有限:底鼓一旦发生,巷道底板涌起的矸石立刻造成超前支架无法向前移架,大大影响了正常生产的推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强度高、保证行人通道和通风断面安全可靠的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护单元,两个所述的支护单元结构相同,均由沿纵向设置的前支架和后支架组成;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通过推移千斤顶相铰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结构相同,均由顶梁、掩护梁、四连杆机构、底座、伸缩立柱、内侧底调千斤顶、外侧底调千斤顶组成;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掩护梁的前、后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伸缩立柱,每个伸缩立柱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柱窝与底座和所述顶梁相铰接;底座内侧沿纵向设置有箱型踏板通道,所述内侧底调千斤顶沿横向设置在所述箱型踏板通道内部,所述外侧底调千斤顶沿横向设置在底座内部;顶梁的外侧向下铰接有上挡矸板,底座的外侧向上铰接有下挡矸板,所述上、下挡矸板相互搭接。

所述箱型踏板通道内部的内侧底调千斤顶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底座内部的外侧底调千斤顶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护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顶梁上的联架千斤顶相铰接。

所述箱型踏板通道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两个支护单元配置了八根大缸径伸缩立柱,因此实现了大的工作阻力和支护强度;

2、两个支护单元的底座内侧沿纵向设置箱型踏板通道,为人行和运输材料预留了安全的空间;

3、两个支护单元的顶梁外侧和底座外侧分别铰接有上挡矸板和下挡矸板,实现了设备人行区域与巷道两帮的隔离,避免了巷道两帮发生挤压内突导致支护设备的损害;

4、设置在箱型踏板通道内部的内侧底调千斤顶和底座内部的外侧底调千斤顶,使得当底鼓发生时,可通过以调整两个支护单元之间的距离,将两个支护单元的底座贴合,避免了底鼓的发生又保证了行人和通风的空间通道;

5、每个支护单元的前、后支架之间通过推移千斤顶相铰接,形成强大的自移能力,即使有部分支架外侧两帮挤压煤块和底鼓矸石拥挤在支架前部,也可依靠推移千斤顶强行通过,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推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侧底调千斤顶伸出将两个所述支护单元合并防止底鼓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底调千斤顶伸出将两个所述支护单元分离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巷道发生底鼓和两帮向内挤压突出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风巷的大工作阻力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护单元1、2,两个支护单元1、2结构相同,均由沿纵向设置的前支架和后支架组成;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通过推移千斤顶3相铰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结构相同,均由顶梁4、掩护梁5、四连杆机构6、底座7、伸缩立柱8、内侧底调千斤顶9、外侧底调千斤顶10组成。

如图1、2所示,设置在底座7上的伸缩立柱8为四个,分别位于掩护梁5的前、后布置;每个伸缩立柱8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柱窝与底座7和顶梁4相铰接;掩护梁5上部与顶梁4相铰接,掩护梁5下部与通过四连杆机构6与底座7相铰接;底座7内侧沿纵向设置有箱型踏板通道11,箱型踏板通道11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如图2-5所示,每个底座7上沿纵向设置两个内侧底调千斤顶9和两个外侧底调千斤顶10,内侧底调千斤顶9沿横向设置在箱型踏板通道11内部,外侧底调千斤顶10沿横向设置在底座7内部;顶梁4的外侧向下铰接有上挡矸板12,底座7的外侧向上铰接有下挡矸板12,上、下挡矸板11、12相互搭接,将设备人行区域与巷道两帮隔离;两个支护单元1、2之间通过设置在顶梁4上的联架千斤顶13相铰接,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两个支护单元1、2外侧的上、下挡矸板11、12相互搭接,将设备人行区域与巷道两帮隔离,防止巷道两帮向内收缩挤压内突的发生。

如图4所示,当巷道即将发生底鼓时,两个支护单元1、2底座7内部的外侧底调千斤顶10同时向外伸出,通过顶压巷道侧壁将两个支护单元1、2的底座7合并,箱型踏板通道11上面形成人行通道和运输材料通道,箱型踏板通道11的底板起到阻止底鼓的发生。

如图5所示,当两个支护单元1、2需要向前推进时,两个支护单元1、2底座7内部的外侧底调千斤顶10缩回座7内,然后,两个支护单元1、2箱型踏板通道11内的内侧底调千斤顶9同时伸出相互顶压,将两个支护单元1、2分开,之后通过推移千斤顶3进行移架。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立柱8缸径360~600mm,工作阻力在32500~90000KN之间,在回风巷道内,按照全支护断面计算(支护区域长度5~8m支护区域宽度4~6m),其支护强度可达1.2 MPa以上。

顶梁4的长度一般为5~8m,顶梁4的宽度为1.5~2m,底座7的长度为5~8m,底座7宽度为1.5~2m。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宽度方向有多种工作状态,通过内侧底调千斤顶9和外侧底调千斤顶10,可以调整两个支护单元1、2底座之间的宽度在0~1000mm范围内移动,达到适应回风巷道变形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