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145发布日期:2019-04-03 00:1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钻具。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现场施工密闭工程较多,而密闭施工中开凿密闭槽是制约工程进度的瓶颈环节。目前密闭槽的施工多数采用刨锤加风镐的方式进行。其施工效率低下,用人较多,尤其是掏顶部槽时,施工人员需要站在临时工作平台上,人员需要仰着脖子进行工作,时间较长,操作人员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极易造成损害,且人员容易疲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方便的钻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钻具,包括钻具主体和与所述钻具主体连接的钻杆,所述钻具主体的后端与所述钻杆连接,在所述钻具主体的前端上设置有端部钻头,在所述钻具主体上还设置有主体钻头;

其中,在所述钻具主体中具有中空通道,在钻具主体上位于所述主体钻头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通孔,所述主体通孔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钻头包括第一钻头;

所述第一钻头包括与所述钻具主体连接的第一钻头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钻头主体上的第一钻头头部,所述第一钻头头部朝向所述钻具主体的前端延伸;

在所述第一钻头头部上设置有第一合金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钻头还包括第二钻头,所述第一钻头位于所述第二钻头与所述端部钻头之间;

所述第二钻头包括与所述钻具主体连接的第二钻头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钻头主体上的第二钻头头部,所述第二钻头头部朝向所述钻具主体的前端延伸;

在所述第二钻头头部上设置有第二合金刀片;

所述第二钻头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钻头主体的长度;

所述第二钻头主体与所述第一钻头主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锐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钻头还包括第三钻头,所述第二钻头位于所述第三钻头与所述第一钻头之间;

所述第三钻头包括与所述钻具主体连接的第三钻头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三钻头主体上的第三钻头头部,所述第三钻头头部朝向所述钻具主体的前端延伸;

在所述第三钻头头部上设置有第三合金刀片;

所述第三钻头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钻头主体的长度;

所述第三钻头主体与所述第二钻头主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锐角,所述第三钻头主体与所述第一钻头主体之间具有角度大于零的第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锐角为45°,所述第三夹角为90°。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钻头主体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钻具主体的前端延伸的钻头辅助头部,在所述钻头辅助头部上也设置有所述第三合金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钻头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钻头、两个所述第二钻头和两个所述第三钻头。

进一步地,在所述钻杆中具有流水通道,所述流水通道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钻杆与所述钻具主体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具,通过设置端部钻头和分级的主体钻头,可以对孔进行加工,使得各钻孔最后连通形成槽。其解决人工掏槽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改善工人劳动环境,取消掏槽时需人工搭建临时作业平台,人员高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双臂锚杆机小而灵活的特性,配合设计的钻具、钻杆,可以实现对顶、帮、底等的开槽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刀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刀具的剖视图;

图3为在钻具主体上设置有主体通孔的示意图;

图4为主体钻头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钻具主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钻具主体的剖视图;

图7为第一钻头的立体图;

图8为第二钻头的立体图;

图9为第三钻头的立体图;

图10为通过钻具打眼的示意图;

图11为形成密闭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钻具,包括钻具主体1和与钻具主体1连接的钻杆2,钻具主体1的后端与钻杆2连接,在钻具主体1的前端上设置有端部钻头4,在钻具主体1上还设置有主体钻头5。

其中,在钻具主体1中具有中空通道11,在钻具主体1上位于主体钻头5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通孔12,主体通孔12与中空通道11连通。

也即是,该钻具主要由钻杆2和钻具主体1组成,在钻具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端头钻头4,在钻具主体1上设置有主体钻头5,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施工钻孔。

在钻具主体1中形成有中空通道11,其可以用于冷却水经过。在主体钻头5的周围设置有主体通孔12,其与中空通道11连通,从而用于对主体钻头5进行冷却降温。

同样地,可以在钻具主体的前端形成有端部通孔13,其与中空通道11连通,从而用于对端头钻头4进行冷却降温。

该中空通道11也可以用于周围截割下的碎屑排出,避免影响钻头的转动。

施工密闭槽时,如图10所示,先通过钻具沿着一定方向施工相互间隔的钻孔6,将施工区域打成蜂窝状后,再用风镐进行简单修帮作业,最后形成需要的密闭槽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具,通过设置端部钻头和分级的主体钻头,可以对孔进行加工,使得各钻孔最后连通形成槽。其解决人工掏槽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改善工人劳动环境,取消掏槽时需人工搭建临时作业平台,人员高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双臂锚杆机小而灵活的特性,配合设计的钻具、钻杆,可以实现对顶、帮、底等的开槽作业。

较佳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主体钻头5包括第一钻头51。

第一钻头51包括与钻具主体1连接的第一钻头主体511和设置在第一钻头主体511上的第一钻头头部512,第一钻头头部51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一钻头头部512上设置有第一合金刀片513。

在第一钻头主体511上设置有凹口部514,将凹口部514焊接在钻具主体1上。

第一钻头主体511垂直于钻具主体1的轴线,沿着钻具主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钻头头部51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一钻头51转动时,通过第一合金刀片513截割其周围的岩体。

较佳地,如图1、图4和图8所示,主体钻头5还包括第二钻头52,第一钻头51位于第二钻头52与端部钻头4之间。

第二钻头52包括与钻具主体1连接的第二钻头主体521和设置在第二钻头主体521上的第二钻头头部522,第二钻头头部52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二钻头头部522上设置有第二合金刀片523。

其中,第二钻头主体521的长度大于第一钻头主体511的长度,第二钻头主体521与第一钻头主体511之间形成有第一锐角。

在第二钻头主体521上设置有凹口部524,将凹口部524焊接在钻具主体1上。

第二钻头主体521垂直于钻具主体1的轴线,沿着钻具主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二钻头头部52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二钻头52转动时,通过第二合金刀片523截割其周围的岩体。

该第二钻头主体521的长度大于第一钻头主体511的长度,从而可以扩出直径更大的钻孔。该第二钻头主体521与第一钻头主体511的投影相交,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锐角,交错布置,避免干涉。

优选地,第一锐角为45°,方便布置钻头。

较佳地,如图1、图4和图9所示,主体钻头5还包括第三钻头53,第二钻头52位于第三钻头53与第一钻头51之间。

第三钻头53包括与钻具主体1连接的第三钻头主体531和设置在第三钻头主体531上的第三钻头头部532,第三钻头头部53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三钻头头部532上设置有第三合金刀片533。

其中,第三钻头主体531的长度大于第二钻头主体521的长度,第三钻头主体531与第二钻头主体521之间形成有第二锐角,第三钻头主体531与第一钻头主体511之间具有角度大于零的第三夹角。

在第三钻头主体531上设置有凹口部535,将凹口部535焊接在钻具主体1上。

第三钻头主体531垂直于钻具主体1的轴线,沿着钻具主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三钻头头部532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在第三钻头53转动时,通过第三合金刀片533截割其周围的岩体。

该第三钻头主体531的长度大于第二钻头主体521的长度,从而可以扩出直径更大的钻孔。该第三钻头主体531与第二钻头主体511的投影相交,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锐角,交错布置,避免干涉。该第三钻头主体531与第一钻头主体511的投影相交,两者之间形成有非零夹角,交错布置,避免干涉。

优选地,第二锐角为45°,第三夹角为90°,方便布置钻头,并且利于截割的岩体排出。

较佳地,如图9所示,在第三钻头主体531上还设置有朝向钻具主体1的前端延伸的钻头辅助头部534,在钻头辅助头部534上也设置有第三合金刀片533,提供辅助钻孔的作用,减轻第三钻头头部532的钻孔压力。

优选地,主体钻头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钻头51、两个第二钻头52和两个第三钻头53,方便组装,并且利于快速钻孔。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钻杆2中具有流水通道21,流水通道21与中空通道11连通,通过在钻杆2的内部供水,避免另外铺设供水管路。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钻杆2与钻具主体1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筒3,方便组装。

优选地,在第一钻头51、第二钻头52和第三钻头53的周围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主体通孔11,用于水冷却和排出碎屑。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