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138发布日期:2019-04-09 21:3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轨下结构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划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逐渐采用地下线引入城市枢纽客站,盾构法因其安全性好、掘进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修筑城市地下隧道的主要工法。

目前,在大直径盾构铁路隧道中,轨下结构多在隧道贯通后采用现浇工法施工,施工工期长,施工期间劳动组织难度大,施工质量一般。因此,随着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轨下结构快速化施工提供了技术条件,有必要结合隧道施工工艺、结构形式,研究盾构隧道轨下结构施工工艺与轨下空间利用,采用快速化预制拼装轨下结构,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周期,优化盾构内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包括标准段和疏散段,所述标准段包括预制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所述疏散段包括预制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顶部两侧设置有现浇翼板,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现浇翼板将盾构管片内的轨下空间分隔为位于中部的疏散通道和位于两侧的风道。

相邻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之间、相邻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之间、标准段预制口型件和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之间通过定位拼装进行固定。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的前后端部形成拼装用的标准段预制件凹凸榫,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的前后端部形成拼装用的疏散段预制件凹凸榫。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的顶部形成支撑现浇翼板的预制件顶部牛腿,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下部形成预制件底部牛腿。

所述相邻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之间、相邻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之间、标准段预制口型件和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用的螺栓、套管组件。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底部通过植筋和后浇混凝土垫层与盾构管片相连。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底部形成注浆用的注浆孔。

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上端形成疏散通道出入口,所述疏散通道内设置有与疏散通道出入口连通的疏散楼梯,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上端设置有半包围疏散楼梯的后浇混凝土挡墙。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疏散段预制口型件两侧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与现浇翼板相连,所述现浇翼板通过植筋与盾构管片相连。

所述风道兼做设备洞。

本实用新型可与盾构管片拼装同时施工,施工效率高,周期短。本实用新型轨下结构采用此种方式满足轨下结构疏散要求,通过设置轨下疏散通道与紧急疏散楼梯进行人员疏散。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隧道功能需要和相关规范规定的同时,充分利用隧道断面空间,减少盾构隧道内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准段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疏散段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的顶部平面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中疏散段预制口型件的顶部平面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的底部平面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准段预制口型件的底部平面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中轨下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中轨下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其中:

1 标准段预制口型件 2 疏散段预制口型件

3 螺栓 4 预制件顶部牛腿

5 预制件底部牛腿 6 注浆孔

7 标准段预制件凹凸榫 8 疏散段预制件凹凸榫

9 现浇翼板 10 风道

11 疏散通道 12 后浇混凝土垫层

13 后浇混凝土挡墙 14 疏散楼梯

15 植筋 16 预埋钢筋接驳器

19 左线线路中线 20 右线线路中线

21 隧道中线 22 盾构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快速施工的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包括标准段和疏散段,所述标准段包括预制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所述疏散段包括预制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顶部两侧设置有现浇翼板9,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现浇翼板9将盾构管片22内的轨下空间分隔为位于中部的疏散通道11和位于两侧的风道10。

相邻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之间、相邻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之间、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和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之间通过定位拼装进行固定。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的前后端部形成拼装用的标准段预制件凹凸榫7,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的前后端部形成拼装用的疏散段预制件凹凸榫8。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的顶部形成支撑现浇翼板9的预制件顶部牛腿4,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下部形成预制件底部牛腿5。

所述相邻的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之间、相邻的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之间、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和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用的螺栓3、套管组件。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底部通过植筋15和后浇混凝土垫层12与盾构管片22相连。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底部形成注浆用的注浆孔6。

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上端形成疏散通道出入口,所述疏散通道11内设置有与疏散通道出入口连通的疏散楼梯14,所述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上端设置有半包围疏散楼梯14的后浇混凝土挡墙13。

所述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两侧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16与现浇翼板9相连,所述现浇翼板9通过植筋15与盾构管片22相连。

所述风道10兼做设备洞。

所述疏散通道11为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中间的通道,所述风道10由标准段预制口型件1或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外壁、现浇翼板9下端以及盾构管片22内壁围合形成。

所述疏散通道11的断面尺寸不小于2m×2m,疏散通道11在整个盾构隧道范围内是贯通的,并与盾构隧道两侧的竖井连通。

沿线路方向,每隔100m采用两个分离式疏散段预制口型件2布置于线路中线21两侧,其间设置由轨面进入轨下疏散通道11的出入口和疏散楼梯14,疏散通道11入口宽0.8m,长6m。

所述后浇混凝土挡墙13为三面。

所述预制件顶部牛腿4位于左线线路中线19、右线线路中线20的下方。

盾构管片22采用通用楔形结构形式,每块管片在一环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不能通过设置预埋件实现盾构管片与轨下结构的连接;根据轨下结构空间及竖墙设置情况,结合行走列车荷载,为确保轨下结构受力稳定,轨下结构采用植筋形式与盾构管片22连接。

对于设备洞室段,如需在预制口型件的侧墙上开设孔洞,应对孔洞周边的竖墙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本实用新型可与盾构管片拼装同时施工,施工效率高,周期短。本实用新型轨下结构采用此种方式满足轨下结构疏散要求,通过设置轨下疏散通道与紧急疏散楼梯进行人员疏散。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隧道功能需要和相关规范规定的同时,充分利用隧道断面空间,减少盾构隧道内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