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089发布日期:2019-04-09 21:3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瓦斯隧道分为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瓦斯突出隧道三种,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进行确定。瓦斯隧道工区分为非瓦斯工区、低瓦斯工区、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四类。其中,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可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判定: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时,为低瓦斯工区;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大于或等于0.5m3/min时,为高瓦斯工区。瓦斯隧道只要有一处有突出危险,该处所在的工区即为瓦斯突出工区。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1043447.3,发明创造的名称为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包括对压入式通风装置和对所施工高瓦斯隧道拱部的空洞内的瓦斯进行排除的空洞瓦斯排除装置,空洞瓦斯排除装置布设于所施工高瓦斯隧道内且其与压力式通风装置连接;压入式通风装置包括两个均布设于所施工高瓦斯隧道的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和两个压风风管,两个压风风管均为柔性风管;空洞瓦斯排除装置包括风管支管、与风管支管连接的水平通风管和多个由左至右安装在水平通风管上的喷嘴,风管支管上装有流量控制阀。

但是现有的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还存在着对高瓦斯隧道内的透气效果差,不具备对排出的高瓦斯起到过滤功能,不具备向高瓦斯隧道的内侧排放空气,对导管的固定效果差和不具备对通风管起到防护作用的问题。

因此,发明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存在着对高瓦斯隧道内的透气效果差,不具备对排出的高瓦斯起到过滤功能,不具备向高瓦斯隧道的内侧排放空气,对导管的固定效果差和不具备对通风管起到防护作用的问题。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包括高瓦斯隧道框架,导风通管结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排气导管,出气管接头,抽风管,出气过滤通管结构,导气斗,抽风框,抽风机,出风罩,抽风斗,3C反光贴,防护网和防护罩,所述的导风通管结构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中上部;所述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内部上侧;所述的排气导管安装在导风通管结构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出气管接头焊接在排气导管的左端;所述的抽风管纵向插接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气过滤通管结构安装在抽风管的上侧;所述的导气斗焊接在抽风管的下端;所述的抽风框焊接在导气斗的下部;所述的抽风机螺栓安装在抽风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风斗螺栓安装在抽风框的下部;所述的3C反光贴粘贴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内壁下侧的左右两部;所述的防护网胶接在出气管接头的下部;所述的防护罩螺栓安装在抽风斗的下部,并在下部左右两端与抽风斗螺栓连接;所述的导风通管结构包括固定框,橡胶垫块,纵向连接架,纵向固定箍,通风管和横向导管,所述的固定框螺栓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纵向连接架焊接在固定框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管插接在固定框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横向导管焊接在通风管的内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包括出风管,横向固定架,横向固定箍,出风斗,出风框和排风机,所述的出风管贯穿高瓦斯隧道框架与通风管的下部焊接设置;所述的横向固定架设置在出风管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横向固定箍套接在出风管的外侧,并焊接在横向固定架的左右两端;所述的出风斗焊接在出风管的下端;所述的出风框焊接在出风斗的下部;所述的排风机螺栓安装在出风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出风罩螺栓安装在出风框的下部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出气过滤通管结构包括上侧风管,顶部出气管,过滤筒,上侧固定板和下侧固定板,所述的上侧风管螺纹连接在抽风管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顶部出气管螺纹连接在上侧固定板的上部;的顶部;所述的过滤筒焊接在上侧固定板和下侧固定板的内侧;所述的下侧固定板螺纹连接在上侧风管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十字型架和导风机,所述的十字型架螺钉安装在通风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导风机螺栓安装在十字型架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筒的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滤网和HEPA滤网,所述的活性炭滤网胶接在过滤筒的内侧上部;所述的HEPA滤网设置在活性炭滤网的下部,并胶接在过滤筒的内部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出风框螺栓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内壁中部左右两侧,并在上端与出风斗的下部焊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纵向固定箍套接在横向导管的外侧并在上端与纵向连接架焊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垫块胶接在固定框的内壁中间位置,并在内侧与通风管接通。

优选的,所述的顶部出气管的截面设置为倒W形。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网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的出风罩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的抽风机、排风机和导风机分别采用轴流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通风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十字型架和导风机,所述的十字型架螺钉安装在通风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导风机螺栓安装在十字型架的中间位置,给导风机供电使其增加通风管内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对高瓦斯隧道内的通风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筒的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滤网和HEPA滤网,所述的活性炭滤网胶接在过滤筒的内侧上部;所述的HEPA滤网设置在活性炭滤网的下部,并胶接在过滤筒的内部下侧,有利于对经过过滤筒的气体起到过滤功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风框螺栓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的内壁中部左右两侧,并在上端与出风斗的下部焊接设置,给排风机供电,使其通过出风管将通风管内的空气排放到高瓦斯隧道框架的内侧,从而实现对高瓦斯隧道框架内起到供给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向固定箍套接在横向导管的外侧并在上端与纵向连接架焊接设置,有利于提高对横向导管的固定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橡胶垫块胶接在固定框的内壁中间位置,并在内侧与通风管接通,有利于对通风管的左右两端起到防护作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部出气管的截面设置为倒W形,有利于防止灰尘进入到上侧风管内。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网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有利于防止昆虫冲出气管接头内进入。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风罩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有利于防止有物品碰撞到出风框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过滤通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高瓦斯隧道框架;2、导风通管结构;21、固定框;22、橡胶垫块;23、纵向连接架;24、纵向固定箍;25、通风管;251、十字型架;252、导风机;26、横向导管;3、空气供给通管结构;31、出风管;32、横向固定架;33、横向固定箍;34、出风斗;35、出风框;36、排风机;4、排气导管;5、出气管接头;6、抽风管;7、出气过滤通管结构;71、上侧风管;72、顶部出气管;73、过滤筒;731、活性炭滤网;732、HEPA滤网;74、上侧固定板;75、下侧固定板;8、导气斗;9、抽风框;10、抽风机;11、出风罩;12、抽风斗;13、3C反光贴;14、防护网;15、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瓦斯隧道施工用压风排除瓦斯施工结构,包括高瓦斯隧道框架1,导风通管结构2,空气供给通管结构3,排气导管4,出气管接头5,抽风管6,出气过滤通管结构7,导气斗8,抽风框9,抽风机10,出风罩11,抽风斗12,3C反光贴13,防护网14和防护罩15,所述的导风通管结构2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中上部;所述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3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内部上侧;所述的排气导管4安装在导风通管结构2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出气管接头5焊接在排气导管4的左端;所述的抽风管6纵向插接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气过滤通管结构7安装在抽风管6的上侧;所述的导气斗8焊接在抽风管6的下端;所述的抽风框9焊接在导气斗8的下部;所述的抽风机10螺栓安装在抽风框9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风斗12螺栓安装在抽风框9的下部;所述的3C反光贴13粘贴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内壁下侧的左右两部;所述的防护网14胶接在出气管接头5的下部;所述的防护罩15螺栓安装在抽风斗12的下部,并在下部左右两端与抽风斗12螺栓连接;所述的防护网14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能够防止昆虫冲出气管接头5内进入,所述的出风罩11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能够防止有物品碰撞到出风框35对其造成损坏;所述的导风通管结构2包括固定框21,橡胶垫块22,纵向连接架23,纵向固定箍24,通风管25和横向导管26,所述的固定框21螺栓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纵向连接架23焊接在固定框21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管25插接在固定框21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横向导管26焊接在通风管25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管25的内部还设置有十字型架251和导风机252,所述的十字型架251螺钉安装在通风管25的内壁上;所述的导风机252螺栓安装在十字型架251的中间位置,给导风机252供电使其增加通风管25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提高对高瓦斯隧道内的通风效果,所述的纵向固定箍24套接在横向导管26的外侧并在上端与纵向连接架23焊接设置,能够提高对横向导管26的固定效果,所述的橡胶垫块22胶接在固定框21的内壁中间位置,并在内侧与通风管25接通,对通风管25的左右两端起到防护作用。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空气供给通管结构3包括出风管31,横向固定架32,横向固定箍33,出风斗34,出风框35和排风机36,所述的出风管31贯穿高瓦斯隧道框架1与通风管25的下部焊接设置;所述的横向固定架32设置在出风管3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横向固定箍33套接在出风管31的外侧,并焊接在横向固定架32的左右两端;所述的出风斗34焊接在出风管31的下端;所述的出风框35焊接在出风斗34的下部;所述的排风机36螺栓安装在出风框3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出风罩11螺栓安装在出风框35的下部的下部;所述的出风框35螺栓安装在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内壁中部左右两侧,并在上端与出风斗34的下部焊接设置,给排风机36供电,使其通过出风管31将通风管25内的空气排放到高瓦斯隧道框架1的内侧,从而实现对高瓦斯隧道框架1内起到供给作用。

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出气过滤通管结构7包括上侧风管71,顶部出气管72,过滤筒73,上侧固定板74和下侧固定板75,所述的上侧风管71螺纹连接在抽风管6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顶部出气管72螺纹连接在上侧固定板74的上部;的顶部;所述的过滤筒73焊接在上侧固定板74和下侧固定板75的内侧;所述的下侧固定板75螺纹连接在上侧风管71的上部;所述的过滤筒73的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滤网731和HEPA滤网732,所述的活性炭滤网731胶接在过滤筒73的内侧上部;所述的HEPA滤网732设置在活性炭滤网731的下部,并胶接在过滤筒73的内部下侧,对经过过滤筒73的气体起到过滤功能,所述的顶部出气管72的截面设置为倒W形,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上侧风管71内。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利用给抽风机10供电使其抽取高瓦斯隧道框架1内的气体,并经过抽风管6、上侧风管71和过滤筒73在顶部出气管72内排放到排气导管4内,同时利用活性炭滤网731和HEPA滤网732对空气进行过滤,最后从出气管接头5内排出,同时给导风机252供电,并通过通风管25抽取高瓦斯隧道框架1外部的空气,并将空气传输到出风管31内,接着给排风机36供电,将出风管31内的空气从出风框35内向高瓦斯隧道框架1内排出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